白话西游——第七十八回 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

一念之间就会引起许多妖魔,修行是非常辛苦的,但有什么办法呢!只要把心灵洗净,就能收敛心思。把所有的烦恼都扫除,消除千百种怪事,别再耽搁了。只要能跳出束缚的牢笼,就能飞升到更高的境界。

话说孙悟空使尽心思,让如来收了那些妖怪,解救了唐僧和他的徒弟们,离开了狮驼城,继续向西行。又过了几个月,正值冬天,山上的梅花快要开了,池水也渐渐结成冰。红叶纷纷飘落,青松的颜色也变得更新。淡淡的云彩像要下雪,枯草平铺在山上。眼前一片寒光,阴冷得让人打寒颤。师徒们顶着寒风,冒着冷雨,正走着,又看见一座城池。唐僧问:

“悟空,那边是什么地方?”悟空回答:“走近了就知道,如果是西边的王宫,必须要换个关文;如果是府州县,直接过去就行。”师徒们刚说完,就到了城门外。唐僧下马,四个人进了月城,看到一个老兵在阳光下依靠墙壁睡觉。悟空走上前,摇了摇他,叫道:“长官。”那老兵猛然惊醒,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看见悟空,连忙跪下磕头,喊:“爷爷!”悟空说:“你别胡说,我又不是恶神,为什么叫我爷爷!”老兵磕头说:“你是雷公爷爷!”悟空道:“胡说!我只是从东土到西天取经的僧人。刚到这里,不知道地方的名字,问你一下。”那老兵听了,才清醒过来,打了个哈欠,爬起来,伸伸腰说:“长老,长老,请恕小人之罪。这地方原本叫比丘国,现在改名叫小子城。”悟空问:“国里有帝王吗?”老兵说:“有!有!有!”悟空转身对唐僧说:“师父,这里原本是比丘国,现在改叫小子城,但不知道改名的原因是什么。”唐僧疑惑道:“既然叫比丘,怎么又叫小子?”八戒说:“想是比丘王死了,新立的王是个小孩子,所以才叫小子城。”唐僧道:

“这说法不对!这说法不对!我们先进去,再在街上问问。”沙僧说:“对,那个老兵一方面不知道,另一方面被大哥吓得胡说,还是进城去问问吧。”

又走过三道门,来到热闹的大街上,看到衣服整齐的人,清秀的面孔。酒楼歌馆的声音吵闹,茶铺高挂着帘子。万户千门生意兴隆,六条街、三座市集财源广进。买金贩锦的人如同蚂蚁一样,争名夺利只为了钱。礼貌庄重,景色繁盛,河水清澈,海面平静,年年太平。师徒四人牵着马,挑着担,在街市上走了很久,看不尽繁华的景象,但只见每家门口都有一个鹅笼。唐僧问:“徒弟啊,这里的每家都把鹅笼放在门口,为什么呢?”八戒听了,左右看了一下,果然是鹅笼,五色彩缎遮挡着。呆子笑道:“师父,今天是个好日子,适合结婚和交朋友,大家都在行礼呢。”悟空说:“胡说!哪里每家都在行礼!其中一定有原因,我去前面看看。”唐僧拉住他说:“你别去,你长得丑,怕人家怪你。”悟空说:“我变个样子去。”于是大圣捏着法决,念了咒语,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蜜蜂,展开翅膀,飞到前面,钻进帘子里观看,原来里面坐着的是个小孩。

再去第二家笼子里看,发现也是个小孩。连看了八九家,都是小孩,都是男孩,没有女孩。有的在笼子里玩耍,有的在里面哭,有的在吃水果,有的在坐着睡觉。行者看完后,变回原样告诉唐僧:

“那笼子里是一些小孩子,最大的还不到七岁,最小的只有五岁,不知道这是为什么。”三藏听了,心里疑惑不解。突然转过街看到一个衙门,那是金亭馆驿。长老高兴地说:“徒弟,我们先去这个驿站,一来问问路,二来喂马,三来天晚好投宿。”沙僧说:“对,对,快进去吧。”四个人高兴地走了进去。只见那官人把他们接到驿丞那里,大家互相见面。坐下后,驿丞问:“长老你们从哪里来?”三藏说:“贫僧是从东土大唐受命去西天取经的,今天到你们这里,关文需要检验,希望能在这里歇息一下。”驿丞立刻让人准备茶水,茶水喝完后就安排他们的住宿。三藏表示感谢,又问:“今天能不能去见皇帝,检验关文?”驿丞说:“今晚不行,要等到明天早上。今晚请在我们衙门里住一晚。”

过了一会儿,安排好一切,驿丞请四人一起吃了斋饭,还让手下人带他们去客房休息。三藏非常感谢。坐下后,长老说:“贫僧有件不明白的事想请教您,请您指教一下。你们这里怎么会养小孩?”驿丞说:“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人也不会有两个道理。养孩子是父亲的精华和母亲的血,怀胎十个月,到了时候才出生,出生后要哺乳三年,逐渐长大,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三藏说:

“根据您说的,和我们国家没有区别。但是贫僧进城时,看到街坊人家各自放了一个鹅笼,里面都藏着小孩。这件事我不明白,所以才敢请教。”驿丞低声说:

“长老不要管他,不要问,也不要理会。请安顿好,明早就走。”长老听了,抓住驿丞,非要问个明白。驿丞摇头摆手,只说:

“谨言!”三藏更加不放手,执意要问个清楚。驿丞无奈,只好把其他官员都屏开,在灯光下悄悄地说:“刚才您问的鹅笼的事,是现在国主无道的事情。您只管问他怎么回事!”三藏说:“为什么说无道?请您详细说明,我才能放心。”驿丞说:“这个国家原本是比丘国,最近有民谣,改叫小子城。三年前,有一个老人假装成道士,带着一个十六岁的小女孩,她长得很美,像观音一样,进贡给现在的皇上,陛下因为她的美貌,宠幸于宫中,称为美后。最近把三宫的娘娘、六院的妃子都冷落了,不分昼夜地沉迷于欢愉。现在弄得精神憔悴,身体虚弱,饮食少进,命在旦夕。太医院尽量开药,也治不好。那位进贡女孩的道士,受了我们主的封赏,称为国丈。国丈有海外秘方,非常能延寿,之前去十洲、三岛,采集药材,全部准备好了。但只是药引子的难处:单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心肝,煎汤服药,服用后能让人千年不老。这些鹅笼里的小孩,都是被选出来的,养在里面。人家的父母害怕王法,都不敢哭,所以传播了谣言,叫做小儿城。这不是无道是什么?长老明早去朝廷,只需去换关文,不要提到这件事。”说完,驿丞就退开了。长老听后吓得脸都软了,泪水止不住地流下来,突然失声喊道:“昏君,昏君!因为你贪恋欢愉美色,害得病了,怎么能让这么多小孩的性命受伤!真苦啊!真苦啊!我真痛苦!”有诗为证,诗曰:

邪主无知失正真,贪欢不省暗伤身。因求永寿戕童命,为解天灾杀小民。僧发慈悲难割舍,官言利害不堪闻。灯前洒泪长吁叹,痛倒参禅向佛人。

八戒走上前说:“师父,你这是怎么了?怎么总是在别人家里哭泣呢!别烦恼了!常言道,君王教臣死,臣不死就是不忠;父亲教子亡,子不亡就是不孝。他伤害的是他的百姓,与你有什么关系!快来脱掉衣服去睡觉,不要为古人的事情担忧。”三藏流下眼泪说:“徒弟啊,你真是不懂怜悯!我们出家人,积累功德,首先要行方便。

这昏君怎么如此胡作非为!从来没有见过吃人心肝可以延寿的事情。这些都是不道德的事情,难道我不应该伤心吗!”沙僧说:“师父不要伤心,等明天换个关文,亲自去见国王。如果国王不听,我们再看看这个国丈是什么样的人。或许这个国丈是个妖怪,想吃人的心肝,所以才设下这个法子,谁也说不准。”行者说:“悟净说得对。师父,你先去睡觉,明天让老孙陪你进朝,看看国丈的好坏。如果真的是人,只怕他走了旁门,不懂正道,只是采药为真,等老孙把先天的要义教给他,让他回归正道;如果是妖邪,我就抓住他,让国王看看,教他宽心养生,绝不会让他伤害那些孩子的性命。”三藏听后,急忙躬身反对行者,施礼道:“徒弟啊,这个说法极妙!极妙!但是见了昏君,不要随便问这个问题,怕那昏君不分远近,反而惹上麻烦,那该怎么办?”行者笑道:“老孙自有办法,先把那些小孩从城里带走,让他们明天什么也看不见。地方官自然会奏表,那昏君必然会有指示,或者和国丈商量,或者另行选报。

到时候,借此举奏,我肯定不会被罪责所累。”三藏非常高兴,又说:“现在怎么能让小孩离开城呢?如果能做到,真是贤徒的大德!快去做,稍微慢一点,恐怕来不及。”行者振奋精神,立即起身吩咐八戒和沙僧:

“你们和师父坐着,等我来施为,你们只要注意有没有阴风刮动,就是小孩出城了。”三人齐声念道:“南无救生药师佛!南无救生药师佛!”

这大圣走出门外,打了个唿哨,飞到半空,捻了个法诀,念动真言,叫道:“唵净法界”,召集城隍、土地、社令、真官,以及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和护教伽蓝等众神,都来到空中,向他施礼说:“大圣,夜里叫我们,有什么急事?”行者说:“今因路过比丘国,那国王无道,听信妖邪,要取小孩心肝做药引子,指望长生。我师父非常不忍,想要救生灭怪,所以老孙特意请各位,各使神通,把这城中各街坊人家鹅笼里的小孩,连笼子都摄出城外的山凹中,或者树林深处,藏一两天,给他们一些果子吃,不要让他们饿着;再暗中保护,不让他们惊恐哭泣。等我除掉妖邪,治好国家,劝正君王,临走时再把他们送回来。”众神听了命令,立刻各自施展神通,按下云头,满城阴风滚滚,惨雾弥漫:阴风刮得一天星都看不见,惨雾遮住了千里月光。

一开始,情景还很悠闲;后来就变得热烈了。大家都在四处寻找门路来救孩子;热烈的场面中,大家都在看鹅笼里的情形。冷风刺骨,怎么才能头脑清醒呢,寒气透过衣服就像铁一样。父母们慌忙不已,兄弟姐妹们也都悲痛。满地都是阴风,笼子里的孩子被神灵抓走了。这一夜虽然孤单,天亮后却能欢喜。有首诗可以证明,诗中说:释门慈悯古来多,正善成功说摩诃。万圣千真皆积德,三皈五戒要从和。比丘一国非君乱,小子千名是命讹。行者因师同救护,这场阴骘胜波罗。当夜有三更时分,众神祇把鹅笼摄去各处安藏。

行者压下祥光,直接来到驿庭,只听见那三个人还在念“南无救生药师佛”。他心中暗自高兴,走上前去喊:“师父,我来了。阴风来了怎么样?”八戒说:“好阴风!”三藏问:“救孩子的事情,怎么说?”

行者说:“都已经一个个救出来了,等我们起身的时候送回去。”长老不断感谢,才安静下来准备睡觉。

天一亮,三藏醒来,准备齐全说道:“悟空,我得赶早去换关文。”行者说:“师父,你自己去恐怕不太行,等老孙跟你一起去,看看国丈的邪正如何。”三藏说:“你去的话不肯行礼,恐怕国王会见怪。”行者说:“我不现身,暗中跟着你,就算是保护你。”三藏很高兴,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守行李和马匹,刚要出发,这驿丞又来见面。看这长老打扮起来,比昨天更加不同,只见他身上穿着一件锦缎的佛袈裟,头上戴着金顶的毗卢帽。手里拿着九环锡杖,胸前藏着一点神光。通关的文牒紧随身边,包裹里装着锦缎。走起来像阿罗降临人间,真是活佛的样子。那驿丞见面后行礼,低声告诉他只要不管闲事,三藏点头应声。大圣闪在门旁,念个咒语,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蟭蟟虫,嘤的一声,飞到三藏的帽子上,出了馆驿,径直奔向朝中。到达朝门外,见到黄门官,就行礼说道:“贫僧是东土大唐派来西天取经的人,今天来到贵地,理应换关文。想要见驾,恳请转奏。”

那黄门官果然去传奏,国王高兴地说:“远道而来的僧人,必定有道行。”于是请他进来。黄门官奉旨,把长老请入。长老在阶下朝见完后,又请上殿坐下。长老再次感谢坐下,只见国王的样子瘦弱,精神疲惫:举手时,动作不太顺畅;开口时,声音断断续续。长老把文牒献上,国王眼睛有些昏沉,看了又看,终于用宝印签字,递给长老,长老收下。

国王正想问取经的原因,只听到当驾的官员奏道:“国丈爷爷来了。”国王立刻扶着身边的小宦官,急忙下龙床,躬身迎接,长老慌得急忙起身,站在一旁。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个老道士,从玉阶前摇摇晃晃走了进来。只见他:头上戴着一顶淡鹅黄的云锦纱巾,身上穿着一件梅沉香的长袍。腰间系着一条蓝色的绳带,脚下穿着麻制的鞋子。手中拄着一根九节的枯藤杖,胸前挂着一个刺绣的锦囊。玉面光滑,白胡子在下方飘动。

金睛飞火焰,长目过眉梢。行动如云,悠然自得,香气缭绕。阶下的官员们都恭敬地迎接,齐声呼喊国丈进王朝。国丈来到宝殿前,不再行礼,昂首阔步直接走上殿。国王微微欠身说道:“国丈仙人,今天很高兴您早早降临。”于是请他坐在左手边的绣墩上。三藏走出一步,弯腰行礼说道:“国丈大人,我是贫僧,特来问候您。”国丈高高坐着,也不回礼,转头对国王说道:“这位和尚是从哪里来的?”

国王回答:“东土唐朝派人来西天取经,今天来验收关文。”国丈笑道:“西方的路,漫黑漫,哪里有什么好处!”三藏说:“自古以来,西方就是极乐的胜境,怎么可能不好呢?”国王问:“我听说上古有云,和尚是佛家的弟子,真的不知道当和尚是否可以不死,向佛是否可以长生?”三藏听了,急忙合掌回答:“当和尚的人,万缘都放下;了悟自性的人,所有法都是空的。大智慧的人闲适淡泊,在不生之中;真理默默无言,逍遥于寂灭之境。三界都是空的,百端都能治理;六根清净,千种都能穷尽。如果坚诚知觉,就应该明白心:心净则独明照耀,心存则万境皆清。真容没有缺也没有余,生前可见;幻相有形终会坏,分外又何求?行功打坐是为了入定的根本;布施恩惠,诚是修行的基础。大巧如拙,知道事事无为;善计不是算计,一定要放下。只要一心不动,万行自然成全;如果说采阴补阳,确实是错误的说法,吃药长寿,实在是空话。只要把所有的尘缘都放弃,万物的色相皆为空。心纯净无欲,自然能享受长寿。”国丈听了,笑着用手指着唐僧说道:

“哈哈!你这和尚满口胡说!在寂灭的门中,必须要认清自性,你不知道那自性从何而灭!光是枯坐参禅,全是盲修瞎炼。俗话说,坐,坐,坐,你的屁股都要破了!火熬煎,反而成了祸。更不知我这修仙者,骨头坚硬;达到道的人,神灵最灵巧。带着箪瓢入山访友,采百药来帮助人。摘仙花来做帽子,折香蕙来铺盖。歌唱着鼓掌,舞完了后在云中入睡。阐述道法,传扬太上之正教;施符水,驱除世间的妖邪。夺取天地的精华,采集日月的华精。运用阴阳而结丹,按水火而孕育。二八阴消,似乎恍惚;三九阳长,如同幽暗。应四时而采药,养九转而修炼成丹。骑着青鸾,升上紫府;骑着白鹤,上瑶京。参遍天上的华彩,表明道的热忱。比起你那静坐禅教,寂灭阴神,涅槃留下臭壳,又无法脱离凡尘!三教中没有上品,古来唯道独称尊!”国王听了,非常高兴,满朝的官员都欢呼:“好个唯道独称尊!唯道独称尊!”长老看到大家都赞他,感到非常羞愧。国王又让光禄寺安排素食,待那远道而来的和尚出城西去。三藏谢恩而退,刚下殿,正走出去,行者飞下帽子,来到耳边叫道:“师父,这国丈是个妖邪,国王受了妖气。您先去驿站等素食,等老孙在这里听听他的消息。”三藏知道了,独自出朝门不提。

看那行者,一翅飞在金銮殿的翡翠屏上,只见那班部中闪出五城兵马官奏道:“我主,今夜一阵冷风,把各坊各家的小儿鹅笼都刮走了,连踪迹都没有。”国王听了,又惊又怒,对国丈说道:“这事简直是天要灭我啊!连月病重,御医也无效。幸好国丈赐给了仙方,专等今天午时开刀,取这小儿的心肝作为引子,哪知被冷风刮走了。难道不是天要灭我吗?”国丈笑道:“陛下暂且不要烦恼。这小儿被刮走,正是天送给您长生的好机会。”国王说道:“见把笼中的小儿刮走,为什么说天送长生?”国丈道:“我刚入朝来,见了一个绝妙的药引,强过那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那小儿的心,只能延续陛下千年的寿命;而这个药引子,吃了我的仙药,就可以延续万万年!”国王茫然不知这是什么药引,问了几次,国丈才说:“那东土派去取经的和尚,我看他的气质清净,容颜端正,乃是个十世修行的真体。自幼为僧,元阳未泄,比那小儿强万倍,如果能得到他的心肝煎汤,服下我的仙药,就可以保住万年之寿。”

那个昏君听了这话非常相信,就对国丈说:“怎么不早说?如果真这么有效,刚才就该把他留住,不让他走。”国丈说:“这有什么难的!刚才我已吩咐光禄寺准备斋饭给他,他一定会吃了饭才出城。现在赶紧下旨,让各个门都关上,调动军队包围金亭馆,把那个和尚抓来,必须用礼来打动他的心。如果他愿意,就马上剖开取出,给他安葬,还给他立庙享祭;如果不愿意,就用武力对付他,立刻捆住,剖开取出。这有什么难的!”那昏君听了,立刻下旨把各个门都关上。又派羽林卫的大小官兵,围住了馆驿。行者听到这个消息,飞快飞奔到馆驿,显现了本相,对唐僧说:“师父,出事了!出事了!”那三藏正和八戒、沙僧准备斋饭,突然听到这话,吓得神魂颠倒,满头大汗,眼睛也不敢看,嘴巴说不出话。慌得沙僧上前扶住,只叫:“师父醒醒!师父醒醒!”八戒说:“有什么事啊?有什么事啊?你慢慢说,别把师父吓成这样!”行者说:“自从师父出朝,我回头一看,那国丈是个妖精。不久后,有五城的兵马来报告,说有冷风刮走了小孩子的事。

国王刚生气,他却转而高兴,说这是天送给你的长生,要取师父的心肝做药引,可以延年万岁。那昏君信了这个谎话,所以派精兵来围馆驿,派锦衣官请师父来求心。”八戒笑着说:“做得好慈悲!救得好小孩!刮得好阴风,这次却惹出祸来了!”三藏瑟瑟发抖地爬起来,拉着行者哀求:“贤徒啊!这事该怎么办?”行者说:“如果想要好,就得把大事化小。”沙僧问:“怎么叫做大做小?”行者说:“如果想保命,师父变成徒弟,徒弟变成师父,这样才可以保全。”三藏说:“你如果能救我命,愿意跟你做徒弟。”行者说:“既然如此,就不要迟疑。”于是说:“八戒,快去拿些泥来。”那呆子立刻拿起钉钯,挖了些土,又不敢出去取水,后来就撩起衣服撒尿,和了一团泥,递给行者。行者没办法,把泥巴涂在自己脸上,变成猴子的模样,叫唐僧站起来不要动,也别说话,把泥巴贴在唐僧脸上,念动真言,吹口仙气,叫“变!”那长老立刻变成一个行者的模样,脱掉他的衣服,穿上行者的衣服。行者则穿上师父的衣服,捏着法诀,念个咒语,摇身变成唐僧的模样,八戒和沙僧也认不出来。正当他们装扮完毕的时候,听到锣鼓齐鸣,还看到枪刀环绕。原来是羽林卫的官,带着三千兵围住了馆驿。又见一个锦衣官走进驿庭问道:“东土唐朝的长老在哪里?”吓得驿丞战战兢兢跪下,指着说:“在下面的客房里。”

锦衣官就走到客房里说:“唐长老,我王召你。”八戒和沙僧左右护着假行者,只见假唐僧出门施礼说:“锦衣大人,陛下召贫僧,有什么话要说?”锦衣官上前一把抓住他说:“我带你进朝,想必有用处。”咦!这正是:

妖诬胜慈善,慈善反招凶。

不知道这次前去结果怎样,我们下次继续。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白话西游——第七十七回 群魔欺本性 一体拜真如

白话西游——第七十六回 心神居舍魔归性 木母同降怪体真

白话西游——第七十五回 心猿钻透阴阳窍 魔王还归大道真

白话西游——第七十四回 长庚传报魔头狠 行者施为变化能

白话西游——第七十三回 情因旧恨生灾毒 心主遭魔幸破光

0条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