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国——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徐庶急匆匆地赶去许昌。曹操知道徐庶已经到了,就派荀彧、程昱等谋士去迎接他。徐庶进了相府,拜见曹操。曹操说:“你是个聪明的人,为什么要屈身去侍奉刘备呢?”徐庶回答:“我年轻时逃难,漂泊在江湖,偶然来到了新野,与玄德交情深厚,老母亲在这里,承蒙他照顾,我感到非常感激。”曹操说:“你现在来到这里,正好可以朝夕侍奉令堂,我也能听到你的教诲。”徐庶谢过后出门,急忙去见他的母亲,跪在堂下痛哭。母亲大吃一惊问:“你怎么来这里?”徐庶说:“最近在新野为刘豫州效劳;因得母亲的信,所以急忙赶来。”徐母勃然大怒,拍案骂道:“我儿漂泊江湖多年,我以为你学业有进步,没想到反而不如从前!你既然读书,就应该知道忠孝不能两全。难道你不知道曹操是个欺君罔上的贼?刘玄德仁义施于四海,更是汉室的后裔,你既然事他,算得上是得到主子了,如今凭一纸伪书,更不仔细查探,就这样抛弃明亮走向黑暗,自取恶名,真是个愚笨的人!我有什么脸面和你见面!你玷辱了祖宗,白白活在这天地间!”徐庶被骂得趴在地上,不敢抬头,母亲转身进了屏风后面。过了一会儿,家人出来报告:“老夫人自缢于梁间。”徐庶慌忙进去救她,但母亲已经气绝身亡。后人有《徐母赞》说: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徐庶见母亲已死,痛哭倒在地上,良久才苏醒。曹操派人送礼吊问,并亲自前去祭奠。徐庶把母亲的灵柩葬在许昌南边,守丧守墓。曹操所给予的礼物,徐庶都不接受。

这时曹操想要商议南征。荀彧劝道:“天寒还不能用兵;不如等到春暖的时候再大举进攻。”曹操听从了,于是引漳河的水修建了一个池子,名叫玄武池,里面训练水军,为南征做准备。

与此同时,玄德正在准备礼物,想去隆中拜访诸葛亮,忽然有人报告:“门外有一位先生,穿着高冠大袖,仪表非凡,特地前来拜访。”玄德说:“这难道就是孔明吗?”于是整理衣服去迎接。看了看,竟然是司马徽。玄德大喜,请他进后堂高坐,拜问道:“自从离开您后,因军务繁忙,没能拜访您。今天得您光临,让我非常高兴。”司马徽说:“听说徐元直在这里,特意来见他。”玄德说:“最近因为曹操囚禁了他的母亲,似乎母亲派人急着写信,叫他回许昌。”司马徽说:“这是曹操的计策!我听说徐母非常贤良,虽然被曹操囚禁,肯定不会写信召唤她的儿子;这封信一定是假的。如果元直不去,他的母亲还在;如今如果去了,母亲必定会死!”玄德惊问其原因,司马徽说:“徐母的高义,必定感到羞愧见到她的儿子。”玄德说:“元直临行时,推荐了南阳的诸葛亮,这个人怎么样?”司马徽笑道:“元直想去,就自己去吧,何必招惹他出来耗心血呢?”玄德问:“先生为何这样说?”司马徽说:“孔明和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石广元、汝南的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这四个人都很优秀,唯有孔明见识广博。曾经抱膝长吟,指着这四人说:‘你们仕途最高可以做到刺史、郡守。’大家问孔明的志向如何,孔明只是笑而不答。每次他总是自比管仲、乐毅,他的才能是无法估量的。”玄德说:“为什么颍川的人这么多贤士呢!”司马徽说:“以前有个殷馗擅长观察天文,曾说群星聚在颍分,那地方必定有很多贤士。”这时在旁的云长说:“我听说管仲、乐毅也都是……”

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著名的人物,他们的功绩遍布天下;孔明自比这两位,难道不是太过了吗?”徽笑着说:“我认为不应该和这两位相比;我想另外提两个人。”云长问:“那两个人是谁?”徽说:“可以比作周朝八百年的姜子牙、汉朝四百年的张子房。”大家都感到惊讶。徽走下台阶准备告辞,玄德却留不住他。徽出门仰天大笑,说:“卧龙虽然得到了他的主,但没有遇到好的时机,真可惜!”说完,飘然而去。玄德叹息道:“真是一位隐居的贤士啊!”

第二天,玄德带着关、张以及其他人来到隆中。远远望去山边有几个人在田间耕作,还唱着歌: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

玄德听到这首歌,勒马叫住农夫问:“这首歌是谁作的?”农夫回答:“是卧龙先生作的。”玄德问:“卧龙先生住在哪里?”农夫说:“在这座山的南边,有一带高岗,就是卧龙冈。冈前的稀疏树林中,有一间茅庐,就是诸葛先生高卧的地方。”玄德感谢了农夫,策马前行。不久,他远远望见卧龙冈,果然景色异常美丽。后人有一首古风诗,专门描述卧龙的居所。诗曰:

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

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

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

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自叩柴门,一个小童出来问。玄德说:“我是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的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说:“我记不得很多名字。”玄德说:“只说刘备来访。”童子说:“先生今早少出。”玄德问:“他去哪里了?”童子说:“踪迹不定,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玄德问:“他什么时候回来?”童子说:“归期也不定,可能三五天,或十几天。”玄德感到很失望。张飞说:“既然不见,就回去吧。”玄德说:“等一会儿。”云长说:“不如先回去,再派人来探听。”玄德听从了,于是嘱托童子:“如果先生回来,可以告诉他刘备来访。”于是他上马,行了几里路,勒马回头观望隆中的景物,果然山不高却秀雅,水不深而清澈;土地不广而平坦,树林不大而茂盛;猿和鹤亲近,松竹交翠。看得入迷,忽然看到一个人,容貌高大,姿态俊秀,头戴逍遥巾,身穿黑色布袍,手持拐杖从山间的小路走来。玄德说:“这必定是卧龙先生!”急忙下马向前施礼,问:“您是卧龙吗?”那人说:“将军是谁?”玄德说:“我叫刘备。”那人说:“我不是孔明,而是孔明的朋友博陵崔州平。”玄德说:“久闻大名,幸得相遇。请您坐下,我想请教您一些事情。”两人坐在林间的石头上,关、张则侍立在旁。州平问:“将军为何想见孔明?”玄德说:“如今天下大乱,四方动荡,我想见孔明,求他安邦定国的策略。”

州平笑着说:“你以平定乱世为主,虽然有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没有常态。自从高祖斩蛇起义,消灭了无道的秦朝,是由乱世进入治世;到了哀、平之世两百年,太平时间久了,王莽却篡位了,又由治世变成乱世;光武中兴,重建了基业,又是由乱世进入治世;到现在两百年,老百姓安居乐业,为什么又会战乱四起呢?这正是在治世转为乱世的时候,不能轻易就定下来了。将军想让孔明调和天地,修补乾坤,恐怕不容易,只是徒劳无功。难道不知道顺应天意的人轻松,逆天而行的人辛苦;事情在于道理,不能强求;命运在于人,不能强迫吗?”玄德说:“先生所说,确实是高见。但身为汉朝的后裔,应该要扶持汉室,怎么敢把事情交给运数和命运呢?”州平说:“我只是个山野之夫,不足以与您讨论天下大事,刚好承蒙您的询问,所以随便说了几句。”玄德说:“承蒙先生教导。不过不知道孔明去了哪里?”州平说:“我也想找他,只是不知道他去了哪里。”玄德说:“请先生一起去我家乡,怎么样?”州平说:“我性格懒散,没什么志向,乐意闲逛;等有机会再见吧。”说完,作了个长揖就走了。玄德和关、张上马出发了。张飞说:“孔明又找不到,却遇到这个腐儒,闲谈了许久!”玄德说:“这也是隐者之言啊。”

三人回到新野,过了几天,玄德派人去打听孔明。回报说:“卧龙先生已经回来了。”玄德便准备马匹。张飞说:“一个乡下人,何必哥哥亲自去,可以让人去叫他来就行了。”玄德大声说:“你难道没听孟子说:想见贤人却不走正道,就像想让人进门却把门关上。孔明是当世的大贤人,怎么能随便召唤呢!”于是上马再去找孔明。关、张也骑马跟着。正值隆冬,天气寒冷,乌云密布。行走了许多里,忽然北风凛冽,瑞雪纷飞:山像玉一样簇拥,树林像银一样装饰。张飞说:“天寒地冻,尚且不用兵器,怎么能去找一个没用的人呢!不如回新野避避风雪。”玄德说:“我正想让孔明知道我诚心的意思。如果你们怕冷,可以先回去。”飞说:“死都不怕,怎么会怕冷呢!只怕哥哥空耗心神。”玄德说:“别多说,跟我一起去。”快到茅庐时,忽然听见路边的酒店里有人在唱歌。玄德停下马听。歌声说道:

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不见东海者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

歌唱完,又有一个人拍着桌子唱。歌声说道:

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两人唱完,拍手大笑。玄德说:“卧龙难道就在这里吗!”于是下马进店。见两人靠着桌子对饮:上首的人白面长须,下首的人清奇古貌。玄德作揖问道:“两位谁是卧龙先生?”长须者说:“你是谁?想找卧龙干什么?”玄德说:“我叫刘备。想拜访先生,求教济世安民之术。”长须者说:“我们不是卧龙,都是卧龙的朋友:我乃颍川的石广元,这位是汝南的孟公威。”玄德高兴地说:“备久仰二位的大名,幸得偶遇。现在有随行的马匹在此,敢请二位一起去卧龙庄上一谈。”广元说:“我们都是山野懒散之人,不懂治国安民的事,不必劳烦你问我们。明公请自上马,去找卧龙吧。”

玄德告别了两个人,上马向卧龙岗走去。到了庄前下马,敲门问小童:“先生今天在庄里吗?”小童回答:“现在在堂上读书。”玄德非常高兴,便跟着小童进去了。到了中门,只见门上写着一副对联:“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玄德正在看,忽然听见吟唱的声音,便站在门旁偷偷看,看到草堂上一个少年抱着膝盖,唱道:

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

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玄德等他唱完,走到草堂前行礼说:“我很久以来就仰慕您,没有机会拜见。昨天因为徐元直的推荐,特意来到这里,可是没有遇到您,空手而回。今天特意冒着风雪前来,能见到您,真是万幸。”那少年慌忙回礼说:“将军莫非是刘豫州,想见我的兄长吗?”玄德惊讶地说:“先生不是卧龙吗?”少年说:“我乃卧龙的弟弟诸葛均。我兄弟三人:大哥诸葛瑾,现在在江东孙仲谋那里做谋士;孔明是我的二哥。”玄德问:“卧龙今天在家吗?”均说:“昨天为崔州平约好,出外游玩去了。”玄德问:“他去哪里游玩?”均说:“或是乘小船在江湖上游玩,或是去山上拜访僧侣,或是在村落间寻找朋友,或是在洞府里玩琴下棋:来去不定,不知道去哪里。”玄德说:“刘备真是命运不好,竟然两次没有遇到大贤!”均说:“请稍坐,我去奉茶。”张飞说:“那先生既然不在,哥哥请上马。”玄德说:“我既然来到这里,怎么能一句话不说就回去呢?”于是问诸葛均:“听说令兄卧龙先生很懂策略,常看兵书,可以听听吗?”均说:“不知道。”张飞说:“问他干什么!外面风雪很大,不如早点回去。”玄德制止了他。均说:“家兄不在,我不敢久留;容我改日再来回礼。”玄德说:“岂敢奢望先生光临。几天之后,我一定再来。请借我纸笔写一封信,留给令兄,以表刘备的诚意。”均于是去拿文房四宝。玄德打开冰冻的笔,展开纸,写道:

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我想备是汉朝的后裔,虽然没有名爵,但是看到朝廷的衰落,法纪的混乱,群雄割据,恶党欺君,心中感到痛苦。虽然有匡扶国家的诚意,却缺乏谋略的计策。仰望先生的仁慈忠义,希望能发挥吕望的大才,施展子房的宏图,天下就太幸运了!国家也很幸运!先前请您见谅,再容我斋戒沐浴,特意来拜见您,希望能得到您的指教。

玄德写完,递给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他出去,玄德再三表示感谢然后告别。刚上马准备离开,忽然看到小童在篱外招手,叫道:“老先生来了。”玄德看去,见小桥西边,一个人戴着暖帽,身披狐皮,骑着一头驴,后面跟着一个穿青衣的小童,手里拿着一个葫芦酒,踏着雪而来;转过小桥,嘴里吟着诗:

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

玄德听到这首诗说:“这真是卧龙啊!”急忙下马,向前行礼说:“先生在寒冷中不易啊!刘备等候您久矣!”那人慌忙下驴回礼。

诸葛均在后面说:“这不是卧龙的哥哥,而是我哥哥的岳父黄承彦。”玄德说:“刚才吟的那首诗,真是高妙。”承彦说:“我在小婿家看《梁父吟》,记得这一篇;刚好过小桥时,偶然看到篱笆间的梅花,所以感而诵之。没想到被尊贵的客人听到了。”玄德问:“曾见过你的女婿吗?”承彦说:“正是我来看看他。”玄德听了,告别了承彦,骑马回去了。正好遇上大风雪,回头望着卧龙冈,心情很沉重。后人有诗专门写玄德在风雪中拜访孔明。诗是:

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

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玄德回到新野之后,时间过得很快,又到了新春。于是让卜者用蓍草算吉日,斋戒三天,沐浴更衣,再次前往卧龙冈拜访孔明。关、张听说后不高兴,于是一起劝谏玄德。正是:

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下文便晓。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白话三国——第三十六回 玄德用计袭樊城 元直走马荐诸葛

白话三国——第三十五回 玄德南漳逢隐沧 单福新野遇英主

白话三国——第三十四回 蔡夫人隔屏听密语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白话三国——第三十三回 曹丕乘乱纳甄氏 郭嘉遗计定辽东

白话三国——第三十二回 夺冀州袁尚争锋 决漳河许攸献计

0条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