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国——第一百一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话说大将军董厥听说魏国的军队有十多路进攻,便带着两万军队守住了剑阁。那天董厥看到前方有尘土飞扬,以为是魏国的军队,便急忙带兵把关口守住。董厥亲自到军前查看,发现来的人是姜维、廖化和张翼。董厥非常高兴,把他们接入关中,礼节完毕后,诉说后主黄皓的事情。姜维说:“您别担心。只要我在,就一定不会让魏国吞并蜀国。而且剑阁可以守住,我们可以慢慢想办法击退敌人。”董厥说:“虽然这个关口可以防守,但成都没有人守;如果被敌人攻击,我们的局势就会崩溃。”姜维说:“成都地势险要,不容易被攻陷,不必担心。”正说着,忽然有消息说诸葛绪带兵杀到关下,姜维很生气,急忙带着五千兵下关,直接冲入魏阵中,左冲右突,打得诸葛绪大败而逃,退了几十里扎营,魏军死伤无数。蜀兵抢了很多马匹和武器,姜维收兵回关。
这时钟会在剑阁下二十里扎营,诸葛绪前来请罪。钟会很生气,说:“我让你守住阴平桥头,断了姜维的归路,怎么会失守呢!现在又没有我的命令,擅自出兵,导致这样的失败!”诸葛绪说:“姜维计谋多端,诈取了雍州;我担心雍州有失,所以带兵去救,没想到反而遭遇失败。”钟会大怒,命令斩了他。监军卫瓘说:“虽然绪有罪,但他是邓艾所督之人;将军杀了他,恐怕会伤和气。”钟会说:“我奉天子的明令、晋公的命令,特来讨伐蜀国。即便邓艾有罪,也应该斩了他!”大家都劝他。于是钟会就把诸葛绪用囚车送往洛阳,任由晋公处理;同时将诸葛绪所带的军队收回调遣。
有人把这事告诉了邓艾。邓艾大怒说:“我和你同级别,我在边疆镇守多年,为国劳苦,你怎么敢自以为是!”邓忠劝道:“小事不忍则大计有误,父亲如果和他不和,必会影响国家大事。希望您能忍耐。”邓艾听了他的劝说。虽然心中仍然愤怒,他还是带着十几骑马去见钟会。钟会听说邓艾来了,便问左右:“艾带了多少军队?”左右回答:“只有十几骑。”钟会于是安排了数百武士在帐内外。
邓艾下马进帐,钟会礼节完毕。邓艾看到军队的气氛很严肃,心中不安,便用言语挑衅道:“将军得了汉中,是朝廷的大幸,应该早早制定计划攻取剑阁。”钟会问:“将军您怎么看?”邓艾一再谦称没有能力。钟会坚持问他。邓艾回答:“我愚以为,可以引一支军队从阴平小路出汉中德阳亭,派奇兵直接攻取成都,姜维必定会撤兵来救援,这样将军就可以乘虚而入攻取剑阁,获得全胜。”钟会大喜,说:“将军这个主意真好!可以马上带兵去。我在这里等着捷报!”两人喝酒告别。钟会回到自己的帐中对众将说:“大家都说邓艾有能力,今天一看,原来是庸才!”大家问他原因。钟会说:“阴平小路都是高山峻岭,如果蜀国用一百多人守住险要,断了他们的归路,那么邓艾的军队必然会饿死。我只要走正道,怎么会愁蜀国不破呢!”于是就准备云梯炮架,只攻打剑阁关。
这时邓艾出营门上马,回头对随从说:“钟会对我是什么态度?”随从说:“从他的言辞和神色来看,并不把将军的话当回事,只是嘴上强硬应付而已。”邓艾笑着说:“他以为我不能攻取成都,我偏要去拿下它!”回到自己的营地,师纂、邓忠等将士问道:“今天和钟镇西有什么高见?”邓艾说:“我以真心告诉他,他却以庸才看待我。他现在得了汉中,认为是大功;如果不是我在沓中牵制住姜维,他能成功吗!我现在如果拿下成都,那就比拿下汉中还要重要!”当晚下令,全部拔营向阴平小路进发,离剑阁七百里扎营,有人报告钟会说:“邓艾要去攻取成都了。”钟会笑道,认为邓艾不聪明。
邓艾一方面写密信派人急忙报告司马昭,一方面召集将领们在帐下问道:“我现在趁机去攻打成都,和你们一起立下不朽的功名,你们愿意跟随吗?”众将领回答说:“愿意遵守军令,万死不辞!”邓艾于是先让他的儿子邓忠带着五千精兵,不穿盔甲,各自拿着斧子和凿子,凡是遇到险峻的地方,就凿山开路,搭建桥梁,以便军队行进。邓艾选了三万兵,每人带上干粮和绳索出发。走了一百多里,选下三千兵在那扎寨;又走了一百多里,再选三千兵下寨。这年十月,邓艾从阴平出兵,经过巅崖峡谷,前后花了二十多天,走了七百多里,都是无人之地。魏军沿途建了几个寨子,只剩下两千人马。走到一个山岭,叫摩天岭,马匹走不动了,邓艾只好步行上岭,正好看到邓忠和开路的壮士们都在哭泣。邓艾问他们为什么。邓忠回答说:“这岭的西边都是陡峭的悬崖,不能开凿,前面的努力都白费了,所以我们哭泣。”邓艾说:“我们军队到这里,已经走了七百多里,过了这里就是江油,怎么可以再退呢?”于是叫大家:“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们来到这里,如果能成功,财富和荣华一起分享。”众人都应道:“愿意听从将军的命令。”邓艾于是先把军器送下去。邓艾用毡子裹住自己,先滚下去。副将有毡衫的裹身滚下去,没有毡衫的则用绳索束腰,攀着树木,一一进来。邓艾、邓忠以及两千军队和开山的壮士们都顺利度过了摩天岭。刚整顿好衣甲器械准备出发,忽然看到路边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丞相诸葛武侯题”。碑文写着:“二火初兴,有人越此。二士争衡,不久自死。”邓艾看完非常惊讶,慌忙对着碑再次拜下去,说:“武侯真是神人啊!我不能以师事之,真是遗憾!”后人有诗说:
阴平峻岭与天齐,玄鹤徘徊尚怯飞。邓艾裹毡从此下,谁知诸葛有先机。
接着,邓艾悄悄通过阴平,引兵行进时,又发现一个空荡荡的大寨。左右的人告诉他说:“听说武侯在世时,曾派了一千兵守住这个险要的地方。如今蜀主刘禅已经解散了他们。”邓艾感叹不已,便对大家说:“我们有来路却没有回路!前面的江油城中,粮食充足,你们前进可以活,后退就死,必须全力攻击!”众人都应道:“愿意拼死战斗!”于是邓艾步行,带着二千多人,星夜兼程去攻打江油城。
这时江油城的守将马邈,听说东川已经失守,虽然做好了准备,但只是在提防大路;又仗着姜维全师守住剑阁关,因此对军情不以为重。当天操练完人马回家,与妻子李氏在火炉旁喝酒。妻子问:“屡次听说边境情势紧急,将军为什么一点忧虑都没有?”马邈说:“大事自有姜伯约来掌握,和我有什么关系?”妻子说:“虽然如此,将军所守的城池,难道不重要吗?”马邈说:“天子听信黄皓,沉迷于酒色,我觉得祸事不远了。如果魏军来了,投降是上策,何必担心呢?”妻子大怒,朝马邈脸上吐了一口:“你作为男子,心里先怀着不忠不义的想法,白白享受国家的爵禄,我有什么脸和你见面!”马邈羞愧得无话可说。
忽然家里人慌慌张张地进来报告:“魏将邓艾不知从哪儿来,带着二千多人,一下子冲进城里了!”马邈大惊,慌忙出去投降,拜伏在公堂下,哭着说:“我早就想归降了。现在愿意招募城中的居民,还有我部下的人马,全都归降将军。”邓艾同意了他的投降。于是收编江油的军队,调遣到自己手下,并让马邈做向导。忽然得知马邈的妻子自缢而死。邓艾问原因,马邈如实相告。邓艾为她的贤德感动,命人厚葬,并亲自前往祭奠。魏人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感慨。后人有诗赞曰:
后主昏迷汉祚颠,天差邓艾取西川。可怜巴蜀多名将,不及江油李氏贤。
邓艾攻下了江油,就接着通过阴平的小路号召各军,大家都汇聚到江油,然后直接攻打涪城。部将田续说:“我们军队冒着危险而来,实在是太疲惫了,应该休整几天,再继续进军。”邓艾大怒说:“打仗讲究速度,你敢动摇我们军心吗!”他命令左右把田续推出去斩了。其他将领苦苦请求才得以免死。邓艾自己带兵到了涪城。城内的官吏和百姓都怀疑是天降神兵,纷纷投降。
蜀国的人急忙向成都报告。后主听说后,慌忙召来黄皓询问。黄皓回答说:“这是谣传。神灵不会误导陛下。”后主又召见师婆,但却不知道她去了哪里。这时远近急报纷纷而来,像雪片一样,来往的使者络绎不绝。后主在朝会上商议,多位官员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说话。郤正站出来说:“事情已经很紧急了!陛下可以召集武侯的儿子商量退兵的策略。”原来武侯的儿子叫诸葛瞻,字思远。他的母亲是黄氏,正是黄承彦的女儿。母亲虽然长得很丑,却有着惊人的才华:上通天文,下知地理;所有的军事谋略和兵法书籍,无所不晓。武侯在南阳时,听说她贤良,便求娶为妻。武侯的学问,夫人多有帮助。武侯去世后,夫人也相继去世,临终遗教,只教导儿子要忠孝。诸葛瞻自小聪明,娶了后主的女儿,做了驸马都尉。后来继承了父亲的爵位。景耀四年,升任行军护卫将军。那时黄皓在朝中掌权,因此他托病不出。于是后主听从郤正的话,立即发出三道诏书,召诸葛瞻到殿下。后主哭诉说:“邓艾的军队已经驻扎在涪城,成都岌岌可危。你看在先君的面子上,救救我的命!”诸葛瞻也哭着奏道:“我父子受先帝的厚恩和陛下的特殊宠遇,虽说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希望陛下能调动成都的军队,和我一起决一死战。”后主于是拨给诸葛瞻七万成都的兵将。诸葛瞻辞别后主,整顿军马,召集将领问:“谁敢做先锋?”话还没说完,一位年轻将领站出来说:“父亲既然掌握大权,我愿意做先锋。”众人一看,原来是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那时他十九岁,博览兵书,武艺高强。诸葛瞻大喜,于是命令诸葛尚做先锋。当天,大军离开成都,迎接魏兵。
这时邓艾得到了马邈献上的地理图,详细写出了涪城到成都三百六十里之间的山川道路,宽窄险峻,一一分明。邓艾看完后大惊说:“如果单守涪城,万一被蜀人占据前山,怎么能成功呢?如果拖延时间太久,姜维的军队赶到,我们就危险了。”于是急忙召来师纂和邓忠,吩咐道:“你们可以带一军,夜间径直去绵竹,抵挡蜀兵。我随后就到,绝不可怠慢。如果让敌人先占了险要之地,必斩你们的首级!”
师纂和邓忠带兵赶到锦竹,早早遇到了蜀兵。两军各自布阵。师纂和邓忠勒马在门旗下,看到蜀兵排成八阵。鼓声响罢,门旗分开,数十位将领簇拥着一辆四轮车,车上坐着一个人:头戴纶巾,手持羽扇,披着鹤氅。车旁展开一面黄旗,上书:“汉丞相诸葛武侯”。这时师纂和邓忠满身是汗,回头对士兵说:“原来孔明还在,我们休想打胜仗!”急忙勒马回去,蜀兵乘机追杀而来,魏兵大败而逃。蜀兵追杀了二十多里,遇见了邓艾的援兵接应。两边各自收兵。邓艾升帐而坐,召唤师纂和邓忠责问:“你们两个不战而退,怎么回事?”邓忠说:“只是看到蜀阵中诸葛孔明领兵,因此才逃回。”邓艾怒道:“即使孔明复生,我又何惧之!你们轻易退却,导致我们失败,理应立刻斩首以正军法!”众人纷纷苦劝,邓艾才平息怒气。然后让人去探听,回来报告说孔明的儿子诸葛瞻是大将,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是先锋,车上坐着的乃是孔明的木刻遗像。
艾听说后,告诉师纂和邓忠:“成败的关键就在于这一次。你们两人再不取胜,就一定会被斩首!”师纂和邓忠又带了一万兵来战斗。诸葛尚骑着马,手拿长枪,振作精神,把他们打退了。诸葛瞻指挥两翼的军队冲出来,直闯魏军阵中,左冲右突,来回杀了数十次,魏军大败,死的人数不计其数。师纂和邓忠受了伤逃走。瞻驱赶士兵和马,紧随其后追杀了二十多里,扎营阻挡他们。师纂和邓忠回去见邓艾,艾看到他们俩都受了伤,不好责怪,于是和众将商议:“蜀国有诸葛瞻善于继承父志,两次杀了我们一万多士兵,如果现在不迅速击败他们,将来一定会成为祸害。”监军丘本说:“为什么不写一封信来诱惑他们呢?”艾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蜀寨。守门的将领把信送到帐下,呈上这封信。瞻拆开信封看了,信上写道:
征西将军邓艾,致信于行军护卫将军诸葛思远麾下:请仔细看看近来的贤才,没谁像您父亲那样了不起。以前您父亲从茅庐出发,一句话就分开了三国,扫平了荆州和益州,成就了霸业,古今鲜有人能比;后来六出祁山,并不是因为他的智力不足,而是天意使然。如今后主昏庸,王气已衰,艾奉天子之命,带着重兵讨伐蜀国,已经占领了许多地方。成都危在旦夕,您何不顺应天命,义无反顾地归顺?我会向朝廷推荐您为琅琊王,以光耀您的祖宗,决不会是空话。希望您能考虑。
瞻看完信气得大怒,撕碎了信件,命令武士立刻斩杀来使,命令随行的人把首级带回魏营见邓艾。
邓艾非常生气,立刻想要出战。丘本劝道:“将军不可以轻易出战,应该用奇兵来打败他们。”艾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命令天水太守王颀和陇西太守牵弘,伏兵在后,艾自己带兵前来。这时诸葛瞻正想挑战,突然得知邓艾自己带兵来了。瞻大怒,立刻引兵出击,径直杀入魏阵中。邓艾败退,瞻紧随其后追杀过来。突然,两边伏兵杀出,蜀兵大败,退入绵竹。艾命令包围他们。于是魏军齐声呐喊,把绵竹围得像铁桶一样。诸葛瞻在城中,看到形势紧迫,便命令彭和带着书信杀出,前往东吴求救。彭和到了东吴,见到了吴主孙休,呈上急报。吴主看完后,与群臣商议:“既然蜀中危急,我怎能坐视不救?”于是命令丁奉为主帅,丁封和孙异为副将,率领五万兵前往救援蜀国。丁奉领命出征,安排丁封和孙异各引兵两万向沔中进发,自率三万兵向寿春进发,分成三路来援救。
正在这时,诸葛瞻见救兵没有来,就对众将说:“久守不是良策。”于是留下儿子尚和尚书张遵守城,瞻披上铠甲,骑马引领三军大开三门杀出。邓艾见兵出,便撤兵退去。瞻奋力追击,忽然一声炮响,四面兵合,把瞻围困在中间。瞻引兵左冲右突,杀死数百人。艾命令军队放箭射击,蜀兵四散。瞻中箭落马,便大喊:“我力竭了,应该以一死报国!”于是拔剑自刎而死。他的儿子诸葛尚在城上,见父亲死于军中,勃然大怒,便披甲上马。张遵劝道:“小将军不要轻易出战。”尚叹息道:“我父子祖孙,承蒙国家厚恩,如今父亲死于敌手,我何必活着?”于是策马杀出,死于战阵中。后人有诗赞颂瞻、尚父子:
不是忠臣独少谋,苍天有意绝炎刘。当年诸葛留嘉胤,节义真堪继武侯。
邓艾很怜惜他的忠心,决定把他们父子合葬。他利用机会攻打绵竹。张遵、黄崇、李球三个人,各带一支军队冲出来。蜀国的士兵少,魏国的士兵多,这三个人都战死了。因此,邓艾攻下了绵竹。军队休整完毕,就去攻打成都。正是:
试观后主临危日,无异刘璋受逼时。
不知道成都该如何防守,且看下文分解。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0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