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西游——第五十九回 唐三藏路阻火焰山 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有些东西本来是一样的,像大海一样包容无边。千思万虑最终都是空想,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能融汇在一起。有一天功德圆满,法性明亮高远。不要让差异把人分开,紧紧锁住。把它们收集起来放进丹炉里,炼成像金乌一样的红色。光辉灿烂,艳丽动人,任凭出入乘龙。
说到唐僧,他遵循菩萨的教导,收了徒弟,与八戒和沙僧一起割断二心,锁住心思,齐心协力,赶往西天。时间过得飞快,日月如梭,经历了炎热的夏天,转眼又是秋天的凉霜,只见那:薄云断绝西风紧,鹤鸣远岫霜林锦。景色正显得苍凉,山长水更长。大雁飞来北方,燕子归去南方。走在路上感觉很孤单,僧衣让人觉得寒冷。师徒四人,继续向前走,渐渐觉得热气蒸人。唐僧勒马说:“现在正是秋天,怎么会有这么热的气呢?”八戒说:“原来不知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那里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俗称天尽头。若到申酉时,国王派人上城,擂鼓吹号,声音混杂得像海水沸腾。太阳的火焰落在西海之间,像火淬水,声响滚沸;如果没有鼓声和号角的声音,就会吓坏城里的小孩。这里的热气蒸人,想必日落的地方更热。”大圣听了,忍不住笑道:“傻子别乱说!如果说斯哈哩国,正好早到了。就像师父总是变心的,这样担忧,从小到老,老了又小,老小三生,也还不到。”八戒说:“哥啊,按你这么说,不是日落的地方,为什么这么热?”沙僧说:“可能是天气不正,秋天像夏天一样。”他们三个正在争论,只见路旁有座庄院,是红瓦盖的房子,红砖砌的墙,红油门扇,红漆板凳,整个都是红的。唐僧下马说:“悟空,你去那人家问问,看看这炎热的原因是什么。”
大圣收起金箍棒,整理好衣服,装出个斯文的样子,走到门前观察。门里突然走出来一个老者,只见他:穿着一件黄不黄、红不红的葛布深衣,戴着一顶青不青、黑不黑的凉帽。手中拄着一根弯不弯、直不直的竹杖,脚下穿一双新不新、旧不旧的鞋子。脸像红铜,胡子像白练。两道寿眉遮住了碧眼,一张嘴角含笑露出金牙。那老者抬头,看见行者,吓了一跳,拄着竹杖,喝道:“你是哪里来的怪人?在我这门口做什么?”行者回礼说:“老施主,别怕我,我不是怪人,我是东土大唐的钦差,来西方求经的。我们四人刚到这个地方,见天气蒸热,一是不明白原因,二是不知道这里的名字,特来拜问一下。”老者这才放心,笑着说:“长老别怪罪,我一时眼花,不认得您。”行者说:“不敢。”老者又问:“你师父在那条路上?”行者说:“在南边的大路上!”老者说:“请进,请进。”行者高兴,挥手招呼,唐僧和八戒、沙僧牵着白马,挑着行李走近,向老者行礼。老者见唐僧丰姿标致,八戒和沙僧相貌奇特,既惊且喜,只得请他们进屋坐,叫小的们泡茶,另一边准备饭菜。唐僧听了,起身道谢说:“请问您,贵处在秋天,怎么还这么热?”老者说:“我们这里叫火焰山,没有春秋,四季都是热的。”唐僧说:“火焰山在哪里?是不是阻碍西去的路?”老者说:“西方是不能去的。那山离这里有六十里,正是西方必经之路,但周围有八百里火焰,寸草不生。若是过了那山,就算是铜脑袋,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唐僧听了,大惊失色,不敢再问。
只见门外有一个年轻男子,推着一辆红色的小车,停在门旁,叫着“卖糕!”大圣拔了一根毫毛,变成了一枚铜钱,问那个人要不要买糕。那个人接了钱,不管好坏,掀开车上的盖子,热气腾腾,拿出一块糕递给行者。
行者捧在手中,感觉就像火盆里的炭,煤炉里的红钉。你看他左手换到右手,右手换到左手,只说:“热热热!难吃难吃!”那男子笑着说:“怕热就不要来这里,这里就是这么热。”行者说:“你这人真不讲道理,常言道,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你这糕热得很,这糕粉从哪里来的?”那人说:“如果想知道糕粉的米,敬请找铁扇仙。”行者问:“铁扇仙是谁?”那人说:“铁扇仙有一把芭蕉扇。求到后,一扇能灭火,二扇能生风,三扇能下雨,我们就可以播种,及时收割,这样才能有五谷养生。不然,连一点草都不能生长。”行者听了,急忙跑进去,把糕递给三藏说:“师父放心,别等到明年才着急,吃了糕我告诉你。”长老接过糕,对屋里的老者说:“公公请吃糕。”老者说:“我家的茶饭还没做好,怎么敢吃你的糕?”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住在哪里?”老者问:“你问他做什么?”行者说:“刚才那个卖糕的人说,这仙人有一把芭蕉扇,求来后,一扇能灭火,二扇能生风,三扇能下雨,你这地方播种收割,才能有五谷养生。我想去找他借扇子,灭火焰山过去,这样才能安生。”老者说:“确实有这种说法。可你们没有礼物,恐怕那位圣贤不愿意来。”三藏问:“他要什么礼物?”老者说:“我们这里的人,十年才拜求一次。需要四只猪、四只羊,花红的果子和美酒,虔诚沐浴,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来这里施为。”行者问:“那山在哪里?叫什么名字?有多远?等我去问他要扇子。”老者说:“那山在西南方,叫翠云山。山中有一个仙洞,叫芭蕉洞。我们这里的信徒去拜仙山,往返需要一个月,距离有一千四百五十六十里。”行者笑道:“没关系,去去就回来。”老者说:“等一下,吃点茶饭,准备些干粮,必须要两个人作伴。路上没有人家,还会遇到狼虎,不是一两天就能到,别当儿戏。”行者笑道:“不用,我去就行!”说完,突然不见了。老者惊慌道:“天哪!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啊!”
暂且不说这家人供奉唐僧更多,继续说行者一下子就到了翠云山,按住祥光,正找洞口,忽然听到丁丁的声音,原来是山林里一个樵夫在砍木头。行者立刻走过去,听到他在说:“云际依依认旧林,断崖荒草路难寻。西山望见朝来雨,南涧归时渡处深。”行者走近前,作礼道:“樵哥,问候了。”那樵夫放下斧头,回礼说:“长老您要去哪?”行者说:“请问樵哥,这里是翠云山吗?”樵夫说:“没错。”行者问:“铁扇仙的芭蕉洞在什么地方?”樵夫笑道:“这芭蕉洞是有,但没有铁扇仙,只有一个铁扇公主,别名罗刹女。”
行者说:“听说那个人有一把芭蕉扇,可以灭掉火焰山,难道真的是他吗?”樵子回答:“没错没错,这位圣贤确实有这件宝贝,能很好地熄灭火,保护那一带的人家,所以被称为铁扇仙。我们这里的人不需要他,只知道她叫罗刹女,是大力牛魔王的妻子。”行者听了,吓了一跳,心里暗想:
“又是冤家了!当年打败了红孩儿,说是他养的。之前在解阳山破儿洞遇见他的叔叔,他还不肯给水,要报仇,今天又遇到他的父母,怎么才能借到这扇子呢?”樵子见行者沉思,叹了口气,笑着说:“长老,你是出家人,何必忧虑?这条小路向东走,不到五六里,就是芭蕉洞,别心急。”行者说:“不瞒樵哥说,我是东土唐朝派来西天求经的唐僧大徒弟。前年在火云洞,和罗刹的儿子红孩儿有过一些交谈,但担心罗刹会报仇,所以心里有些疑虑。”樵子说:“大丈夫看人要分清,只以借扇为名,不必在意过去的旧事,放心去借就好了。”行者听了,深深作了个揖,说:“谢谢樵哥的教导,我这就去。”
于是告别了樵夫,直接走到芭蕉洞口,只见那两扇门紧闭着,洞外风景秀丽。真是个好地方!正是那样的:山以石为骨,石是土的精华。烟霞弥漫,湿润的苔藓让一切看起来新鲜。高耸的山势像在欺凌蓬岛,幽静的花香像海一样迷人。几棵高大的松树栖息着野鹤,几株衰柳在对山莺低语。真的是千年古迹,万载仙踪。
碧梧鸣叫着彩凤,活水隐隐藏着苍龙。曲径通幽,荜萝垂挂,石梯藤葛交错。猿猴在翠岩上啼叫,月亮升起,鸟儿在高树上欢叫,享受着晴空。两旁竹林的阴影凉如雨,一条小路花香浓郁,绣绒花朵密布。时不时看到白云从远处飘来,随风而动。行者上前叫:“牛大哥,开门!开门!”一声“呀”,洞门打开了,走出一个女孩,手里提着花篮,肩上担着锄头,身上穿着普通的蓝色衣服,脸上显得很精神,似乎有道心。行者上前迎接,双手合掌说:“姑娘,麻烦你帮我向公主报告一声。我是来取经的和尚,路过火焰山,特意来借一下芭蕉扇。”那女孩问:“你是哪座寺里的和尚?叫什么名字?我好给你通报。”行者回答:“我是从东土来的,叫做孙悟空。”
那女孩转身走进洞里,跪下对罗刹说:“奶奶,洞门外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要见您,拜求芭蕉扇,过火焰山用。”罗刹听到“孙悟空”这三个字,就像往火上浇油一样,怒火中烧,骂道:“这泼猴!今天终于来了!”她叫:“丫鬟,快去拿披挂,拿兵器来!”很快她披上战甲,拿了两把青锋宝剑,整装待发。行者在洞外躲开,偷偷看她打扮,只见她:头上裹着花手帕,身穿华丽的云袍,腰间系着虎皮绳,微微露出绣裙。凤嘴弓鞋三寸,龙须膝裤金销。手提宝剑,怒声高喊,模样凶恶得像是月婆。那罗刹走出门来,高声叫道:“孙悟空在哪里?”行者上前,弯腰施礼说:“嫂嫂,老孙在此拜见。”罗刹冷冷地说:“谁是你的嫂嫂!谁要你拜见!”行者说:“尊府牛魔王,曾与老孙结义,是七兄弟的亲戚。今天听说公主是牛大哥的妻子,怎么能不称呼您为嫂嫂呢!”罗刹道:“你这泼猴!既然有兄弟之情,怎么还害我儿子?”行者故作疑问:“你儿子是谁?”罗刹说:“我儿是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的圣婴大王红孩儿,被你打败了。我们正没处找你报仇,你今天上门来,我才不肯放过你!”行者满脸陪笑说:“嫂嫂原来误会了,错怪了老孙。你儿子因为抓了我师父,想要蒸他、煮他,幸亏观音菩萨把他救走了,现在他在菩萨那里做善财童子,得到了菩萨的正果,长生不死,和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你竟然不感谢老孙保住了你的命,反而怪老孙,是什么道理!”罗刹说:“你这个嘴巴很巧的泼猴!”
我这儿虽然没有伤了性命,但他如何才能到我跟前来,我们多久才能见一面?行者笑着说:“嫂子想见你的儿子,有什么难的呢?你把扇子借给我,扇扇火,把我师父送过去,我就去南海找菩萨请他来见你,之后再把扇子还给你,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到时候,你看看他是否受了伤。如果有一点点伤,你也可以怪我;但如果他和以前一样好看,那你还应该谢谢我。”罗刹说:“泼猴,别废话!把头伸过来,让我砍你几剑!如果你能忍受疼痛,我就借扇子给你;如果你受不了,就让你早早见阎王!”行者双手合十向前,笑着说:“嫂子不要多说,我老孙把光头伸出来,随便你砍多少下,砍到没力气了,借扇子给我用用就行。”罗刹不等他解释,双手挥剑,朝行者的头上劈去,砍了十几下,行者完全不在意。罗刹害怕,转身想走,行者说:“嫂子,你要去哪儿?快把扇子借给我!”罗刹说:“我的宝贝可不是随便借的。”行者说:“既然不肯借,吃你老叔一棒!”猴王一只手抓住她,一只手从耳朵里抽出棒子,摇一摇,有碗那么粗。罗刹挣脱了手,举剑来迎,行者也挥起棒子反击。两个在翠云山前,完全不顾亲情,只讲仇恨。这一场真是激烈:
裙钗本来就是个妖怪,为了儿子怀恨在心。行者虽然很生气,但因为师父的路被阻挡了,才忍耐。先请求借扇子,没能展现出自己的勇猛和耐性。罗刹无知地挥剑砍,猴王有意地说要和她亲近。女子怎么能跟男子打斗,毕竟男性力量强大。那根金箍铁棒多么厉害,那把霜刃青锋也很锋利。正面打,头上砸,仇恨让双方都不肯罢休。左挡右遮施展武艺,前迎后架施展奇谋。才斗到兴起的时候,不知不觉太阳就下山了。罗刹急忙拿出真正的扇子,轻轻一扇,鬼神都愁苦!那罗刹女和行者打到天黑,看到行者的棒子重,却又想出周密的办法,估计打不过他,便取出芭蕉扇,摇一摇,一扇阴风,把行者吹得无影无形,根本无法停下来。罗刹得胜回去了。
那大圣飘飘荡荡,左边沉不下去,右边也无法站稳,就像旋风把落叶翻来覆去,流水冲走残花,滚了一夜,直到天亮,才落在一座山上,双手抱住一块石头。定神良久,仔细一看,才认出来这是小须弥山。大圣长叹一声说:“真是厉害的女人!怎么把老孙送到这里来了?我当年曾在这里请灵吉菩萨降黄风怪救我师父。那黄风岭到这里正南方向有三千多里,现在在西路转来,正是东南方向,不知道有多少万里。等我下去问灵吉菩萨一个消息,好回到旧路。”正在犹豫的时候,又听见钟声响亮,急忙下山坡,直奔禅院。门前的道人认得行者的样子,立刻进去报告:“前年来请菩萨去降黄风怪的那个毛脸大圣又来了。”菩萨知道是悟空,连忙下宝座相迎,进内施礼说:“恭喜!取到经了吗?”悟空回答:“还没有!早着早着!”灵吉问:“既然还没得到雷音,为什么回到荒山?”行者说:
“去年我遇到黄风怪,经历了很多苦难。现在到了火焰山,前进不了,我问当地人,听说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扇,可以扇灭火焰。我特意去找,结果发现那位仙女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的母亲。她说我把她儿子做了观音菩萨的弟子,因此和我有仇,不愿意借扇子,还和我打起来。她看到我的棒子重,难以抵挡,就用扇子把我一扇,扇得我摇摇晃晃,直到这里才停下来。因此我来到禅院问路,这里到火焰山,不知道有多远?”灵吉笑着说:“那位女士叫罗刹女,也叫铁扇公主。她的芭蕉扇其实是从昆仑山后来的,自从从混沌中开辟以来,天地产生的灵宝,乃是太阳之精叶,所以能灭火。
如果扇着人,要飘八万四千里才会停下来。我们这里到火焰山,只有五万多里,还是因为大圣有留云的本事,所以才能停住。如果是普通人,根本就停不下来。”行者说:“真厉害!那我师父该怎么办?”
灵吉说:“大圣放心,这也是唐僧的缘分,注定可以帮助大圣成功。”行者问:“怎么才能成功?”灵吉说:“我当年受如来教导,给了我一粒定风丹,还有一根飞龙杖。飞龙杖已经打败了风魔,这定风丹还没有用过,现在给你。这样那位仙女扇不动你了,你去要来扇子灭火,岂不是立功了吗?”行者低头行礼,感激不已。那菩萨从衣袖里拿出一个锦袋,把那粒定风丹放在行者的衣领里,用针线缝好,送行者出门说:“不必留客,往西北去,就是罗刹的山场。”
行者告别了灵吉,骑上筋斗云,直奔翠云山,片刻就到了,拿着铁棒敲打洞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用用!”里面的女童慌忙来报:“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罗刹一听,心里害怕道:“这猴子真有本事!我的宝贝扇子要扇八万四千里才能停,他怎么一扇就回来?这次我要连续扇他两三下,让他找不到回去的路!”她急忙整理好,双手拿起剑,走出门来道:“孙行者!你不怕我,又来寻死!”行者笑道:“嫂嫂不要吝啬,一定要借我用用。只要能让唐僧过山,我就还给你。我是个讲信用的人,不是那种借了不还的小人。”罗刹又骂道:“泼猴!真无理,没道理!夺子之仇还没报呢:你想借扇子,怎么可能!你别走!吃我一剑!”大圣毫不畏惧,挥动铁棒迎战。他们打了个不可开交,斗了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敌,孙行者身强力壮。她看到局势不妙,就拿出扇子,朝行者扇了一下,行者却纹丝不动。行者收起铁棒,笑着说:“这次可不一样!无论你怎么扇,我若是动一下,就不算汉子!”罗刹又扇了几下,果然行者依旧不动。
罗刹慌了,急忙收起宝贝,转身回到洞里,把门紧紧关上。
行者看到他关了门,就想了个办法,撕开衣领,把定风丹含在嘴里,身体一变,变成了一只蟭蟟虫,从门缝里钻进去。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旁边的侍女立刻端来一壶香茶,慢慢地倒了一碗,茶沫翻涌。行者看到很高兴,轻轻一扇翅膀,飞在茶沫下面。那罗刹渴得厉害,接过茶,一口气喝了好几口。行者已经到了她的肚子里,现出原形大声喊道:“嫂嫂,借我扇子用用!”罗刹吓得脸色大变,叫道:“你们,前门关了吗?”大家都说:“关了。”她又说:“既然关了门,孙行者怎么会在这里叫?”女童说:“在你身上叫呢。”罗刹说:“孙行者,你在哪里搞把戏?”行者说:“老孙一辈子不会搞把戏,都是些实本事,已经在你肚子里玩了,已经看见你的肺肝了。我知道你也渴了,先给你个坐碗解渴!”说着就把脚一踩。那罗刹的小腹疼得无法忍受,坐在地上叫苦。行者说:“嫂嫂别推辞,我再给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一顶。那罗刹心痛得受不了,只在地上打滚,疼得面色发黄,嘴唇发白,只叫“孙叔叔饶命!”行者这才收了手脚说:“你才认得叔叔么?看在牛大哥的情面上,暂且饶你一命,快把扇子拿来我用用。”罗刹说:“叔叔,我有扇子!有扇子!你出来拿吧!”行者说:“拿扇子我看看。”罗刹于是叫女童拿来一把芭蕉扇,拿在旁边。行者探到喉咙上面,问道:“嫂嫂,我既然饶了你性命,不在腰肋下扎个洞出来,还是从口出。你把口张三下。”那罗刹果然张开嘴。行者还变成蟭蟟虫,先飞出来,停在芭蕉扇上。那罗刹不知道,连张三次,叫:“叔叔出来吧。”行者变回原形,拿了扇子,叫道:“我在这里不是?谢借了!谢借了!”说完,往前走,小的们立刻开了门,让他出去。
这位大圣转过云头,直接回东路,瞬间落下云头,站在红砖墙下。八戒看到高兴地说:“师父,师兄来了!来了!”三藏就和本庄的老者一起,沙僧也出门迎接,大家一起回到屋里。把芭蕉扇靠在旁边问:“老官儿,这就是那个扇子吗?”老者说:“正是!正是!”唐僧高兴地说:“贤徒有莫大的功劳,求得这个宝贝,真是辛苦了。”行者说:“辛苦倒不算什么。那铁扇仙,你知道是谁吗?那厮原来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的母亲,叫罗刹女,又叫铁扇公主。我去洞外借扇子,她就和我讲起仇恨,把我砍了几剑。是我用棒子吓她,她就用扇子扇了我一下,飘飘荡荡,正好刮到小须弥山。幸好遇见灵吉菩萨,给我了一粒定风丹,指了回路,我又回到翠云山。再见到罗刹女,她又用扇子,搧我不动,她就回洞了。我于是变成一只蟭蟟虫,飞进洞里。她正好在讨茶喝,我又钻在茶沫下面,到了她的肚子里,搞起把戏。她疼得无法忍受,叫我做叔叔饶命,情愿把扇子借给我,我就饶了她,拿了扇子,等过了火焰山,再把扇子还给她。”三藏听了,感激不已,师徒们都拜谢老者。
一路向西走,大约走了四十里,天气越来越热,令人难受。沙僧喊道:“脚底烫得慌!”八戒也说:“手掌烫得痛!”马比平时更快,主要是地面太热,走起来非常困难。行者说:“师父请下马,兄弟们别走,等我扇扇火,等风雨过后,地面凉一些,再上山去。”行者果然拿起扇子,走到火边,尽力扇了扇,那山上的火光腾起,扇了一下,火更旺了,再扇一次,火足有千丈高,渐渐烤得自己发热。行者急忙退回,已经把两根毫毛烧光,跑到唐僧面前喊:“快回去,快回去!火来了,火来了!”师父赶紧上马,和八戒、沙僧一起往回走,走了二十多里才停下来,师父问:“悟空,怎么了?”行者扔下扇子说:“不停啊!不停啊!被那家伙给欺骗了!”三藏听了,眉头紧皱,心里更加烦闷,忍不住流下两行泪水,只说:“怎么办呢!”八戒问:“哥哥,你急急忙忙叫我们回去是什么意思?”行者说:“我扇了一下,火光大了;第二扇,火更旺;第三扇,火头飞得千丈高。如果不快跑,就把我的毫毛都烧光了!”八戒笑着说:“你常说雷打不伤,火烧不损,今天怎么又怕火了?”行者说:“你这个傻子,根本不懂事!那时候小心防备,所以没受伤;今天只是扇火光,没有用火的法门,也没用护身的法术,所以把两根毫毛烧掉了。”沙僧说:“这么大的火,没路通西,怎么办?”八戒说:“就挑没火的地方走吧。”三藏问:“哪里没火?”八戒说:“东边、南边、北边都没火。”又问:“哪里有经?”八戒说:“西边有经。”三藏说:“我只想去有经的地方!”沙僧说:“有经的地方有火,没火的地方没经,真是进退两难!”
师徒们正在讨论的时候,听见有人叫:“大圣别烦恼,先来吃点素饭再说。”四人回头一看,见一个老人,身上披着风衣,头上戴着月亮形的帽子,手里拿着龙头杖,穿着铁靴,后面跟着一个鬼,鬼头上顶着一个铜盆,盆里有一些蒸饼、糕糜和米饭。老人向西边弯腰说:“我本是火焰山的土地,知道大圣保护圣僧,无法前进,特意献上一份素饭。”行者说:“吃素饭没问题,这火光什么时候才能熄灭,让我师父过去?”土地说:“要灭火光,必须借罗刹女的芭蕉扇。”行者在路旁捡起扇子说:“这不是吗?那火光越扇越旺,怎么回事?”土地看了笑着说:“这扇子不是真的,被他欺骗了。”行者问:“怎样才能借到真的?”那土地又弯腰微笑着说:“如果还想借到真扇子,必须去找大力王。”
不知道大力王又是谁呢,我们下次继续。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0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