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国——第十回 勤王室马腾举义 报父仇曹操兴师
李、郭两个人想要杀掉献帝。张济和樊稠劝说说:“这样不行。如果今天就杀了他,恐怕大家都不服气,不如继续奉他为主,诱骗各路诸侯进关,先把他的势力削弱了,然后再杀他,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计划。”李、郭两人听了他们的建议,就暂时不动手了。献帝在楼上宣布:“王允已经被杀,军队为什么不退?”李傕和郭汜说:“我们对王室有功劳,但还没有得到封赏,所以不敢退军。”献帝问:“你们想要什么封爵?”李、郭、张、樊四个人各自写下自己的官职,献给献帝,要求这样的官品,献帝只好答应了。李傕被封为车骑将军、池阳侯,并且担任司隶校尉,假节钺;郭汜被封为后将军、美阳侯,假节钺,并共同掌握朝政;樊稠被封为右将军、万年侯,张济被封为骠骑将军、平阳侯,负责带兵屯驻弘农。其他的李蒙、王方等人,各自担任校尉。之后,他们谢恩,带兵出城。又下令去寻找董卓的尸体,找到了些零碎的皮骨,用香木雕刻成形,安置妥当,举行了祭祀,使用王者的衣冠和棺材,选择了吉日,迁葬在郿坞。临近葬礼的那天,天降大雷雨,地面水深数尺,雷声震开了棺材,尸体被推出了棺外。李傕等人等天晴再葬,可是那天晚上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三次改葬都无法埋葬,零碎的皮骨统统被雷火消灭。天对董卓的愤怒,实在是很严重!
李傕、郭汜掌握了大权,残害百姓;暗中派心腹侍从监视献帝的动静。献帝此时的处境十分危急。朝廷的官员都由李、郭两人任命和罢免。为了赢得民心,他们特意召朱儁入朝,封他为太仆,和他们一起掌握朝政。一天,有人报西凉太守马腾和并州刺史韩遂引领十多万军队,杀向长安,声称要讨伐贼寇。原来这两位将领之前已派人进长安,联络侍中马宇、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三人做内应,共同谋划对付贼党。三人秘密向献帝奏报,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韩遂为镇西将军,各自受密诏,共同讨伐贼寇。这时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得知两支军队即将到来,便一起商议对抗的策略。谋士贾诩说:“两军远道而来,应该挖深沟筑高墙,坚守以抵御他们。再过一百天,他们的兵员和粮草就会耗尽,自然会退去,然后我们再带兵追击,这两位将领就能擒获了。”李蒙、王方反驳:“这个主意不好。我们希望借用一万精兵,直接斩杀马腾和韩遂的首级,献给您。”贾诩说:“现在要是直接交战,必然会失败。”李蒙、王方齐声说:“如果我们两人失败,愿意被斩首;如果我们胜利,您也要把首级献给我们。”贾诩对李傕、郭汜说:“长安西边二百里有个叫盩厔山的地方,路途险峻,可以让张、樊两位将军驻军于此,坚守防守;等待李蒙、王方引兵迎敌也是可以的。”李傕、郭汜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出一万五千人马给李蒙、王方。二人非常高兴,离开长安二百八十里扎营。
西凉军队到达,两个将领迎接过去。西凉军队在路上摆开阵势。马腾和韩遂并肩而出,指着李蒙、王方骂道:“反国的贼!谁去抓住他们?”话还没说完,只见一位年轻将军,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背猿臂,腰身健壮;手持长枪,骑着骏马,从阵中飞出。原来这位将军就是马腾的儿子马超,字孟起,年方十七岁,英勇无敌。王方看他年轻,跃马迎战。没打几招,王方就被马超一枪刺下马来。马超勒住马便回。李蒙见王方被刺死,骑马从马超背后追来。马超故意装作不知。马腾在阵前大叫:“背后有人追!”声音还未消失,只见马超已将李蒙抓住在马上。原来马超知道李蒙在追赶,但故意等他靠近后举枪刺来,马超一闪身,李蒙刺了个空,两马并行,马超轻松地将李蒙抓住。军士们失去了主帅,纷纷望风逃跑。马腾、韩遂趁机追击,取得了大胜,直逼隘口扎营,把李蒙斩首,发布了号令。
李傕和郭汜听说李蒙和王方都被马超杀了,觉得贾诩很有先见之明,于是重用他的计策,只让守卫关口,不主动出迎敌人。果然,西凉军不到两个月就粮草不足,商量要撤军。恰巧长安城里的马宇家中的一个奴仆把主人的情况告诉了刘范和种邵,还联络了马腾和韩遂,想要做内应。李傕和郭汜非常生气,抓住三家的老少和奴仆都在市上斩了,把三颗首级直接送到门前号令。马腾和韩遂看到军粮已经耗尽,内应又被泄露,只好收拾营寨撤军。李傕和郭汜命张济带兵追赶马腾,樊稠带兵追赶韩遂,西凉军大败。马超在后面拼死抵抗,杀退了张济。樊稠去追韩遂,临近陈仓时,韩遂勒马对樊稠说:“我和你是同乡,今天怎么这么无情?”樊稠也勒住马回答:“上命不可违!”韩遂说:“我来这里也是为了国家,你何必逼得这么紧?”樊稠听完,转过马头,收兵回营,让韩遂走了。
不料李傕的侄子李别看到樊稠放走韩遂,回去告诉了叔叔。李傕大怒,准备兴兵讨伐樊稠。贾翊说:“现在人心不安,频繁动武非常不方便;不如设个宴,请张济和樊稠庆功,趁席间抓住樊稠斩了,毫不费力。”李傕听后非常高兴,便设宴请张济和樊稠。两位将领高高兴兴地赴宴。酒过半,李傕忽然变了脸色说:“樊稠为什么和韩遂勾结,想要造反?”樊稠大惊,来不及回应;只见刀斧手拥出来,已经把樊稠斩了。张济吓得趴在地上。李傕扶起他说:“樊稠谋反,所以才杀了他;你是我的心腹,何必惊慌?”把樊稠的军队交给张济指挥。张济自回弘农去了。
李傕和郭汜打败了西凉军,其他诸侯都不敢再来找麻烦。贾诩多次劝说要安抚百姓,结交贤良之士。于是朝廷稍微有了生气。不想青州的黄巾军又起来了,聚集了数十万人,头目各不相同,劫掠良民。太仆朱儁推荐一个人,可以打败这些贼。李傕和郭汜问是谁。朱儁说:“要打败山东的贼,非曹孟德不可。”李傕问:“孟德现在在哪里?”朱儁说:“现在是东郡太守,有很多军队。如果让这个人去讨贼,贼一定会很快被打败。”李傕很高兴,星夜草拟诏书,派人送到东郡,命曹操和济北的鲍信一起去打贼。曹操接到圣旨,与鲍信会合,一起兴兵,在寿阳打贼。鲍信杀入重地,却被贼害了。曹操追赶贼兵,一直追到济北,投降的人有数万。曹操于是利用这些贼做先锋,军队到处都顺利投降。不到一百天,招安了三十多万降兵,男女百余万人。曹操挑选精锐者,称为“青州兵”,其余的都让他们回去务农。从此,曹操的威名日益增强。捷报传到长安,朝廷封曹操为镇东将军。
曹操在兖州招揽人才。有叔侄两人来投奔曹操:他们是颍川颍阴人,姓荀,名彧,字文若,是荀绲的儿子;原来是袁绍的部下,现在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和他们谈得很愉快,称赞道:“这就是我的子房!”于是任命他为行军司马。他的侄子荀攸,字公达,是海内知名士,曾任黄门侍郎,后来辞官归乡,现在和叔叔一起投奔曹操,曹操任命他为行军教授。荀彧说:“我听说兖州有一位贤士,现在不知道他在哪里。”曹操问他是谁,彧说:“是东郡东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曹操说:“我也听说过他很久了。”于是派人到乡里去打听。得知他在山中读书,曹操拜请他。程昱来见后,曹操非常高兴。昱对荀彧说:“我孤陋寡闻,不足以当公之荐。公的乡里有个姓郭,名嘉,字奉孝的贤士,何不把他招来?”彧猛地想起来:“我差点忘了!”于是对曹操提议征召郭嘉到兖州,共同讨论天下大事。郭嘉推荐光武的嫡派子孙,淮南成德人,姓刘,名晔,字子阳。曹操立刻聘请晔来。晔又推荐了两个人:一个是山阳昌邑人,姓满,名宠,字伯宁;一个是武城人,姓吕,名虔,字子恪。曹操对这两个人也十分了解,于是把他们聘为军中的从事。满宠和吕虔共同推荐了一个人,他是陈留平邱人,姓毛,名玠,字孝先。曹操也把他聘为从事。
又有一个将领带着几百个人,来投靠曹操。他是泰山巨平的人,姓于,名禁,字文则。曹操看到他弓马熟练,武艺出众,就任命他为点军司马。有一天,夏侯惇带来一个大汉见曹操,曹操问他是谁,夏侯惇说:“这是陈留人,姓典,名韦,勇力过人。他以前跟张邈在一起,但与帐下的人不和,杀了好几十个人,逃到山里。夏侯惇出去打猎时,看到韦追虎过了涧水,于是把他收到了军中。今天特别推荐给您。”曹操说:“我看这个人长得魁梧,肯定很有勇气。”夏侯惇说:“他曾经为朋友报仇杀人,提着人头就走到闹市里去,几百人都不敢靠近。他现在用的两根铁戟,重八十斤,骑上马可以运用自如。”曹操于是让韦试试。韦夹着戟在马背上飞奔。忽然看到帐下的大旗被风吹得快要倒了,士兵们都慌了;韦下马,喝退大家,一只手稳稳地抓住旗杆,站在风中,一动不动。曹操说:“这是古代的恶人!”于是命他为帐前都尉,给他解下身上的锦袄,以及骏马和雕花鞍子作为奖励。
从此,曹操手下有谋略的臣子,也有勇猛的将领,威震山东。曹操派泰山太守应劭,去瑯琊郡接他的父亲曹嵩。曹嵩本来是为了避难,从陈留逃到瑯琊;那天接到书信,就带着弟弟曹德和一家老小四十多人,带着一百多名随从,几百辆车,直接往兖州而来。路过徐州,太守陶谦,字恭祖,为人温厚真诚,正想与曹操交好,但没机会;知道曹操的父亲经过,于是出境迎接,恭恭敬敬地拜见,设下盛宴,款待了两天。曹嵩准备离开,陶谦亲自送他出城,还特别派都尉张闿,带着五百兵士护送。曹嵩带着家人走到华、费之间,正值夏末秋初,大雨倾盆,只好在一座古寺里歇宿。寺里的僧人把他们接了进去。曹嵩安顿好家人,让张闿将军的马停在两廊。众军士的衣服都被雨淋湿,纷纷抱怨。张闿叫手下的头目在安静的地方商议说:“我们本是黄巾余党,勉强投降陶谦,没什么好处。如今曹家的财物很多,你们想要富贵也不难,今晚三更,大家一起闯进去,把曹嵩一家杀了,拿走财物,去山里落草。这个主意怎么样?”大家都同意。这天晚上风雨不断,曹嵩正坐着,忽然听到四周传来大喊声。曹德提剑出去查看,结果被刺死。曹嵩忙引着一个妾奔向方丈后面,想越墙而走;妾太胖出不去,曹嵩慌了,和妾躲在厕所里,被乱军杀了。应劭侥幸逃脱,投奔了袁绍。张闿杀了曹嵩全家,拿走财物,放火烧寺,带着五百人逃往淮南。后来有人作诗说道:
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这时应劭手下有逃命的士兵,告诉了曹操。曹操听了,痛哭倒在地上,众人把他扶起来。曹操咬牙切齿地说:“陶谦纵兵杀我父,这个仇恨不可共戴天!我现在要起大军,洗刷徐州,才能报仇!”于是留荀彧、程昱带领三万军队守住鄄城、范县、东阿三个县,其他人全都杀奔徐州。夏侯惇、于禁、典韦为先锋。曹操下令:只要占领城池,就把城里百姓全部杀掉,以报父仇。此时九江太守边让,与陶谦关系很好,听说徐州有难,便带着五千兵士前来救援。曹操听说大怒,派夏侯惇在路上截杀他。此时陈宫担任东郡从事,也与陶谦关系密切;听说曹操起兵报仇,想要尽杀百姓,星夜赶来见曹操。曹操知道他是陶谦的说客,想不见他,但又无法完全怨恨旧恩,只得请他进帐中相见。陈宫说:“我听说明公带着大军逼近徐州,想要报尊父之仇,所到之处欲尽杀百姓,我因此特地前来进言。陶谦是仁人君子,并非忘恩负义之辈;尊父遇害,乃张闿之恶,陶谦并无罪。再者,州县百姓与明公何仇?杀他们是不吉利的。希望您三思而行。”曹操怒道:“你以前抛弃我而去,现在有什么脸面再见我?陶谦杀了我一家,我发誓要割他的心肝,以报我的仇!你虽然为陶谦说情,我又怎会听你的!”陈宫辞出,叹道:“我也无脸见陶谦了!”于是骑马去了陈留太守张邈那里。
曹操的大军到哪里,就在那里杀人放火,挖掘坟墓。陶谦在徐州,听说曹操起兵来报仇,杀害百姓,抬头望天痛哭道:“我得罪了天,让徐州的百姓遭受这样的灾难!”于是急忙召集官员商议。曹豹说:“曹兵既然来了,怎么能坐以待毙!我愿意帮助你打败他们。”陶谦只好带兵出去迎战,远远望去,曹军就像铺满霜雪一样,中间插着两面白旗,上面写着“报仇雪恨”四个字。军队列阵而成,曹操骑马出阵,身穿白色衣服,扬鞭大骂。陶谦也骑马在门旗下,微微躬身施礼说:“我本想与您交好,所以托张闿护送。不想贼心不改,导致发生这样的事。这实在与我陶谦无关。希望您能明察。”曹操大骂:“老匹夫!杀了我的父亲,还敢胡言乱语!谁能活捉这个老贼?”夏侯惇应声而出。陶谦慌忙跑回阵中。夏侯惇赶来,曹豹挺枪跃马,前来迎敌。两马相交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两军都乱了,各自收兵。
陶谦回到城里,与大家商议说:“曹兵势大难敌,我打算自缚前往曹营,任凭他们剖割,以救徐州百姓的性命。”话还没说完,一个人走上前来说:“府君您在徐州守了很久,百姓都感恩您。虽然曹兵众多,但还没能攻破我们的城。府君和百姓要坚守,不要出去;我虽然不才,但愿意提供一个小计策,教曹操死无葬身之地!”众人都大吃一惊,连忙问这计策该怎么做。正是:
本为纳交反成怨,那知绝处又逢生。
这人到底是谁,且听下文分解。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0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