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签署AI行动计划,AI全球赛跑加速,中国准备好了吗?
今天,美国白宫正式发布AI行动计划,直指AI全球制霸。
这项计划的核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全力推动AI创新,拆除繁文缛节,放宽对企业和学术界的监管;大规模扩建AI基础设施,包括数据中心和算力设施,以支撑技术发展;积极向全球输出美国AI技术与标准,构建国际上的AI技术联盟。
面对这样的计划,我们不妨仔细想一想,它究竟会对中国的AI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首先需要承认,中国的AI产业虽然近年来发展迅猛,但与美国相比,在基础设施布局、原创技术研发、人才储备及国际标准制定等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尤其是算力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我们的数据中心建设速度和规模尚难与美国的迅猛势头相比。如果美国进一步扩大算力设施的规模,差距可能会越拉越大,使我们在AI核心算力竞争中的底气不足。
此外,美国大力推广AI开源技术,这将带来全球AI技术门槛的快速降低。对我们而言,原本建立起来的某些技术优势可能迅速被拉平甚至赶超。这种开放竞争的环境,要求我们的企业必须有更高的创新效率、更强的竞争意识,否则将迅速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
再者,美国试图建立的国际AI标准体系,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小的压力。如果美国主导的技术标准被全球广泛接受和认可,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可能不得不被动适应,甚至可能在某些核心技术领域被边缘化,进而失去主动权。
站在今天向未来望去,我们不禁有所担忧:中国的AI产业能否真正克服这些现实与潜在的挑战?我们是否有足够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完善的基础设施支撑和开放合作的心态,去与更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博弈?如果我们不能及早行动,未雨绸缪,很可能在不远的未来,我们的AI产业将难以避免陷入技术依赖、市场失守甚至人才流失的困境。
就在前几周,Manus团队从中国撤离。创始人兼CEO肖弘在网络上感叹道:“想要在全球化的市场里做好产品,有很多不是来自业务本身和用户价值本身的烦恼。” 这或许正是中国AI产业当前真实的写照。
外部的竞争环境本已严峻,内部的非业务性困扰更增添了不少负担。如何解决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也许才是中国AI产业未来真正需要跨越的鸿沟。
0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