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教育与科技的十字路口
乔布斯在2010年iPhone4的产品发布会上说,苹果是一家站在人文与科技十字路口的公司。他在设计产品时,考虑的不是一个产品应该多增加哪些参数,而是这个产品对人的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因此苹果公司,在1984年通过Macintosh改变了整个电脑行业,2001年通过iPod改变了整个音乐产业,2010年通过iPhone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现代社会,科技对生活的影响几乎无处不在,从很多年前开始,“智慧+”就成为各个行业吹捧的主题,“智慧教育”自然也是其中之一。通过硬件结合信息化技术,对校园安防、教务、教学、后勤等各个方面进行数字化改造。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在线教育”这头猪吹上了风口。正当所有人都在欢呼教育新时代到来之时,一纸文件又让飞在天上的猪来了个自由落体,摔得粉身碎骨。
当这一切回归平静之后,或许可以回过头来重新思考一个问题,教育与科技的十字路口在哪里?
无论学校的职责如何扩大,教育中最核心的内容永远是教与学。
学生如何学?
简单来说分为三个步骤,输入->处理->输出。学生通过输入获取外界的信息和知识,经由大脑理解和处理,最终将其输出应用于生活中。
学的内容有什么?
知识和技能。知识包括学科和非学科的各种信息,可以是概念,可以是方法,可以是道理,以及对你来说任何有意义的信息。技能是在实践过程中习得的应用知识的能力,可以是批判性思考,可以是交流与合作,可以是文字和口头的语言表达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本身。
老师如何教?
在输入阶段,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未知的信息和知识。在处理阶段,老师可以协助学生理解和处理信息。在输出阶段,老师可以对学生的整体状态做出评估,给予针对性的反馈。但是由于老师自身的关注力和“计算能力”有限,便会导致其所能辅导的学生数量有限。
有了以上的分析,就可以一起来思考,科技在哪些地方能够发挥作用?
首先就是互联网所带来的信息大爆炸。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学生的输入渠道主要来自于学校的书本和老师的传授,而如今一切皆可数字化,让人所能获取的信息正在变得无穷大。
在这个环节,曾经最让人寄予厚望的便是MOOC。它将现实中的课堂搬入线上,让所有人都可以接受到同等质量的授课内容,因此当它出现时,被很多人认为将会带来一场教育革命。现实却是,MOOC只能解决学习中的输入和一部分理解问题,由于每个人自身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差异,导致其对大部分人的作用微乎其微。
除此之外,最近几年的“在线教育”应该算是目前为止教育与科技结合的最佳产物。直播课堂,大大降低了线下课程所带来的授课和学习成本。各种课程辅导工具,解决了一部分针对学生的状态评估,以及给予他针对性反馈的问题。可是,受限于应试的影响,大部分的教育产品也都停留在应试的范围内。
从几十年前图灵发布了《可计算性理论》,定义出现代计算机的雏形“图灵机”开始,就决定了世界上存在着现代计算机永远也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可判定问题。
而在某篇文章中所表达出的这种,在目前的研究中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解决教育问题的方式,不经让人想起了Frederick Jelinek当年在解决语言识别问题时所说的那句话,“每当我开除一个语言学家,语音识别系统就更准了”。知识的复杂度,远远高于语言的复杂度。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社会一致认可的发展方向,可是对于一个缺少提问和反思的“人”,真的有办法发展出通用智能,实现自我进化吗?答案或许是否定的,因此科技永远也无法取代老师的工作。
回到最初的问题,教育与科技的十字路口在哪里?
让科技成为学习过程的辅助工具,也许就是这个十字路口之所在。
互联网对输入所带来的信息会越来越多,你需要让科技成为一个过滤器,帮助你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老师自身的关注力和“计算能力”的限制,需要让科技成为一个高效的助手,帮助老师扩展自身的处理能力和学生数量。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需要让科技成为学习的练习场,不受现实世界的约束,不断的模拟所需要的练习环境,集中精力解决学习中的核心问题。
从iPhone发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1年,我们依然活在乔布斯当时所设计的世界中。遥望教育与科技的未来,所要等待和经历的时间或许会更加漫长。。。
上面的内容简化了学习的过程,实际上还有一个影响学习的最重要也最核心的因素,学习动机。如果自身缺少了学习动机,不论有再好的技术和再好的老师,你也不可能行动起来。
除了“双减”之外,最近还有另一个被大众讨论的文件,针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的限制。实际上,我一直认为游戏是一个被妖魔化的事物,从我小时候开始,它就被称为“电子海洛因”而被打压。然而,游戏可能算是最能将动机和学习相结合的东西,可惜被带偏了方向。不过我相信在未来,游戏将会成为教育与科技的最佳结合物。
与游戏类似的是,大部分家长对于电子产品的态度。由于不了解技术,无法确定其对学生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家长可能会低估甚至误解它的价值。然而,现在各个科技公司的大佬,几乎都是最早就接触到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那帮人。
之前一直没有看过乔布斯的产品发布会(老罗的相声会反而看过两次(*/ω\*)),昨天因为要写这篇文章,突然心血来潮找出来看一看,整个观影过程都在内心不断的卧草。现在生活中所有习以为常的东西,原来都在11年前就被乔帮主定义完了。他在发布会中也在反复说,一个人一辈子能有幸创造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就很牛逼了,苹果公司却一不小心就创造了三个。
还记得在疫情封闭在家期间,看过一个黄兴对话王小川的视频,当时他们都预测智能手机会在5年内被新的终端给取代,在这之后除了出现过一个被人寄予厚望的智障音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为什么过去了这么久依然没有走出乔帮主所设计的世界?智能手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取代智能手机的又会是什么?这些或许是值得所有技术人思考的问题,答案肯定不会只存在于技术之中,而会存在于乔帮主当时所站立的十字路口。
0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