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发展简史(2)

这篇文章主要是受朋友邀请,去给一个公司做了一次信息技术相关的培训,培训内容没有明确要求,所以就自己制作了一份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PPT。在PPT的第一章节,我简单讲述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这部分内容也算是对自己过去所看过的相关知识的一次思考和整理。讲的过程中受到时间限制,很多想法没能展开,于是想着将它们写出来,也算是对该问题理解的一次备份,可以作为后期思考的参考。


由于过去所看过的内容比较杂乱,因此无法在文章中全部罗列出来,以下所有的内容仅代表我此时此刻的个人观点,不做对错评判。如果你在看文章时,有不同的想法,欢迎在文章下面留言,共同讨论进步。

前言

在上一篇信息技术发展简史(1)中简单聊了信息技术是什么,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回归正题,聊聊信息技术的发展史。我将会通过三篇文章,由远至近,由宏观到微观,从三个不同的层级去介绍它。第一篇文章,我们就从250万年前开始,看看科技是如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说到历史,出现在你脑子里面的第一反应会是什么?对我来说,首先想到的就是学校历史课中各个历史事件的时间和人物,大部分的历史书也都是按照这种模式去对历史进行讲解。这样的书籍有一个好处,让你可以详细的去了解某个历史时间点中发生了什么。相对的也会有一个问题,你没办法从更宏观的角度去思考,为什么我们如今的生活会是今天这个模样。因此,除了上面说到的这种历史书之外,你还可以阅读一些从人类或是社会发展的某个角度来描写历史的书。


例如,尤瓦尔·赫拉利的著作《人类简史》,就是从人类学家的角度看待人类和社会是如何发展的,其中重点提到了想象力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除此之外,他还接着写了《未来简史》和《今日简史》两本书,与《人类简史》并称简史三部曲。

刘擎的著作《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是从人类现代思想发展的角度,讲述了你今天的很多想法究竟从何而来?这也是我今年读过的书中觉得最好的一本。读完后你会发现,你每天在思考的很多人生问题,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由别人给出过不同的答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自由与公平的追求。


刘润的著作《商业简史》,以交易成本和网络连接为线索,描述了如今的商业社会是如何发展而来?



还有我很早前看过的一本比较另类的书,里查德.道金斯的著作《自私的基因》,让你从基因的视角,看看世界应该如何发展?



最后,还有吴军的著作《全球科技通史》,让你去了解人类社会是如何被科技推动着前行?



信息技术发展史实际上只是科技发展史中的一部分,所以我这篇文章的内容主要就来自于对这本书中内容的回忆。当然我更推荐你亲自将原书看一遍,你会更深刻的认识到邓小平当年所说的那句话,“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想要了解科技发展,可以从两个线索入手,第一个是能量,第二个是信息。人类科技发展的过程,就是对能量和信息技术掌控的过程,人类通过科技在不断减少自身能量消耗的基础上去改造世界。闭上眼睛想一想,现在需要你自己动手的事情是不是越来越少,所以身上的肥肉才会越来越多。


人类社会科技发展简史


人类社会大概经历了4种社会形态,分别是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此时此刻正在从信息社会慢慢走向智能社会



现在我们就一起坐上哆啦A梦的时光机,回到250万年前,那时的你正生活在非洲大陆。与此刻正坐在办公室的你一样,每天同样在为吃什么而发愁。不同的是,今天的你会发愁是因为选项太多,存在选择困难症。那时的你会发愁,是因为不知道今天能不能吃饱肚子。


你如果今天运气不错,白天可能会摘到一些野果,或者是抓住一些小动物来作为能量补充。到了夜晚,为了避免被比你更强壮的野兽吃掉,你必须找到一个洞穴,躲在里面瑟瑟发抖。这时的你摄入的能量不固定,可输出的能量只有自己身上的肌肉。你还不知道信息是什么,只在想办法如何让自己活下去。天亮之后,你开始重复前一天的活动,白天找吃的,晚上找洞穴,直到某一天你遇到一群和你一样的人。


你发现它们会对着别人扭动身体或者喊叫,对方听完以后也会做类似的动作,你不明白它们为什么会这样。这时远处走过来一只凶猛的野兽,你本能的准备逃跑。令你吃惊的是,其他人没有逃,反而围在一起,手里拿着某样东西慢慢地向野兽靠近。几经搏斗,野兽被打败,天也渐黑,他们一起抬着战利品回到洞穴。你跟着走了进去,却被洞穴中的一样东西给吓住,它就像太阳一样将洞穴照亮,靠近它时你还会感觉身体发烫。


原始社会有几个重要的发明,从能量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对火和工具的使用。


有了火之后,人类学会了烹煮食物,从加热过的食物中摄取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还可以利用火取暖,减少冬天能量的消耗。此外,火增加了人类夜晚的活动时间,还可以减少外来野兽的入侵。


相信你一定听说过一句话,人类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类是唯一会创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乔布斯在早期采访中多次提到一篇他早年看过的文章,文章中对世界上移动速度最快的动物进行了排名,秃鹰排第一,人类排榜尾。可是当人类骑上自己发明的自行车之后,一下子就将秃鹰远远的甩在了身后,这就是依靠工具对人类自身能力带来的巨大提升。



说完了能量,再来说信息。对人来说,这个时期最为重要的就是语言的出现。当时可能并没有出现现代的语言体系,但是因为有了群体生活,就必须通过交换信息进行交流,人与人之间沟通方式的改变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一环。


走完原始社会,你来到了农耕时代。你的能量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不用在每天完全凭运气吃饭,虽然偶尔还会遇到天灾人祸,但是通过农耕让你能在大部分时间里获取稳定的食物。原始社会里,一群人必须团结在一起来喂饱自己,农业社会变成了,依靠一个人就能喂饱一群人,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能量的使用上,你学会了驯化动物,利用它们来提供的动力。你还发明了轮子和船,使得自己可以运输超越自身体重很多倍的物体。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类聚集在一起生活,从村庄发展为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各种冷兵器的发明,决定了谁能在争斗中压倒另外一方。


这时的信息技术,出现了另外一件重要的东西,文字。有了文字,人类终于可以将信息记录并保存下来,不再只靠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它就像是个中介,让两个人之间可以跨越时间和距离进行交流,人类的经验得以传承和快速发展,文明由此诞生。


象征中国古代科技水平的四大发明,其中有三个属于信息技术。指南针,用于创造信息,为人类向外扩张指明方向。造纸术和印刷术,用于存储和传输信息,极大的推进了科技的进步,也让科技成为人类文明中为数不多,可以在前人基础上不断进步,永不倒退的事物。不知道你此时是否想起了牛顿那句经典名言,“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走完农业社会,你开始进入到一个属于机械的时代,一场名为“科学”的改革运动昂首走进历史的舞台。


工厂中的纺织机,在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推动下不眠不休的持续运作。你也从田地走进工厂,成为《摩登时代》中查理·卓别林所扮演的一颗不起眼的螺丝钉,朝九晚五的打工人从此时诞生。



蒸汽火车、蒸汽轮船取代了牛马和帆船,成为更稳定、更快速的运输工具。枪炮的出现,让人类从身体强壮的比拼中解脱,使一个孩子也能拥有以一敌十的力量,古老的东方文明也在这场变革中走向衰落。



此时的信息还需要依赖原子进行传输,但是很快它就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人类生存离不开空气和水,社会生存离不开电,电力已经成为生活中如同空气一样自然的存在。最近几周由于各种原因全国多地限电,让这个长期的隐形人突然成为了热搜的常客。


在有电之前,夜晚照明还是停留在使用火的阶段,直到1882年,美国人托马斯·爱迪生在纽约曼哈顿建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集中供电的照明系统,从此人类的夜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除了照明功能,电机取代了蒸汽机,为日常生活提供动力输出。与它一同产生的还有内燃机,福特汽车通过自动组装线的生产方式,让美国成为“骑在轮子上的国家”。直到今天为止,内燃机终于也开始要被电力慢慢取代。


配合内燃机一起出现的,是人类之间对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争夺。由此引发的战争,也让机枪、导弹、坦克、飞机等各种战争装备不断升级,直到一颗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终于将人类对于能源的利用推至顶峰,可惜至今依然没能找到一种安全利用核能的方式。


可以说,到这个时期为止,推动世界科技进步最核心的因素就是战争。与此同时,另外一种战争之外的推动因素—商业化—也在资本主义的世界中逐渐发展壮大。


通过电能的使用,各种电器应运而生,这也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阶段。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让信息终于摆脱原子所带来的时空限制,通过模拟信号的形式,让信息得以通过比特的形式传输。


如果你回到电力时代之前,走到大街上告诉别人,你可以实时和千里之外的人说话,大概他只会把你当做两种人,一种是神仙,另一种是疯子。


如果你想要了解贫穷的本质,进而去跟踪穷人每天的生活习惯,你会发现,在他们眼中电视机比食物更为重要。


当你正担心乔治·奥威尔所说的老大哥会在何处监视你的一举一动时,尼尔·波兹曼会走过来拍拍你的肩膀对你说,“别傻了,根本没人会在意你,你只会自己娱乐至死”。


你继续往前走,来到了计算机诞生的前夕。在此之前,科技发展所带来的任何改变都无法取代人脑的功能。


此时,一个名叫艾伦·图灵的天才少年想要打破这种限制,他发表了一篇名叫《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上的应用》的论文,在里面他构想出一种现在名为“图灵机”的模型,利用它可以代替人脑完成工作。二战期间,他通过自己制造的“图灵机”协助盟军破译了德国密码系统“英格玛”,从而扭转二战战局,为战争减少了大量人员的牺牲。几十年后,一部名为《模仿游戏》的电影将当时的场景搬上银幕,并在第二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



与此同时,另一个名叫冯·诺依曼的天才,由于参与原子弹的研制,涉及到非常困难的运算工作,他在召集到100多位女计算员也无法完成实验的前提下,偶然中知道了ENIAC计算机的研制计划,于是他也投入到设计研制中,最终成为“现代计算机之父”。


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人类对于信息处理的能力,至此之后,人类引以为豪的大脑也正慢慢变得不再特殊。而在不久的将来,另外一样重要事物的出现,将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改变。


当时的计算机就像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交给它的计算任务,但人类的社会活动离不开信息的交流互动。1989年,英国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从此时开始,人类在现实世界之外,又建造了一个虚拟世界


在互联网出现之后的这几十年时间里,人类的生活就是从现实世界向虚拟世界迁移的过程。


利用计算机,人类将工作和娱乐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这时的你会通过电脑的开机和关机,来作为区分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的界限。直到2007年,史蒂夫·乔布斯将一部名为iPhone的智能手机介绍给全世界。从此以后,它成为你连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媒介,两个世界之间不再有界限,相互之间融为一体,成为你生活的全部。就像我在遥望教育与科技的十字路口中所说,从iPhone发布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4年,你依然活在乔布斯当时所设计的世界中。巧合的是,乔布斯创立的公司所使用的Logo,就是来自艾伦·图灵当年自杀时所吃过的苹果



科技发展至今并没有停止,反而变得越来越快,计算机也在不断向人类熟知的领域发起挑战。


1997年IBM的“深蓝”系统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巴罗夫。2011年同样来自IBM的人工智能系统“沃森”参加综艺节目《危险边缘》,打败了最高奖金得主布拉德·鲁特尔和连胜纪录保持者肯·詹宁斯。几年之前,来自Google DeepMind的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更是在围棋比赛中,接连战胜韩国李世石九段和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国柯洁九段,征服了人类自以为是的人类智力在人工智能面前的最后一个堡垒。


在未来,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将会在更多领域取代人类。当现代科学诞生之后,人类一直认为上帝不会掷骰子,物理世界从来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直到薛定谔的一只猫出现,差点让整个物理学大厦一夜崩塌。另一边,人类发现了自身的遗传密码,并且开始对其进行编辑,让自己朝着造物主的方向一路前行。


或许到了未来的某一天,当今天由于炒作需要,频繁出现在新闻报道中的元宇宙真正出现时,人类的生活也将完成从现实世界到虚拟世界的迁徙之路。到那时候,千万别忘了问自己一个问题,你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吗?





本来准备将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谁知道写着写着就像吃了炫迈口香糖,根本停不下来。过程中不断有相关的线索出现在脑子里,最后只能在每个段落中埋下种子,不再进一步展开。


最近看了一本薛定谔写的《生命是什么》,从一个物理学家的眼光去看待生物学的问题,通过这本书也间接的促进了如今生命工程的发展,体现了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由此还联想起了之前看过的《生命·觉着》纪录片中,访问深圳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CEO尹烨时,他所说的一个玩笑,“生命的本质是化学,化学的本质是物理,物理的本质是用数学描述,数学的本质是由我们的某种语言写出来的,所以文科生最厉害”。


在一边写文章的过程中,一边还在和水镜九奇他们聊着一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人,天天在不断的抱怨自己的工作,却又能长期坚持这样做,而不去为此做出改变?


或许你可以想出很多理由,例如受外在环境影响,自身能力不足,工资问题等等。之前我可能也会这样认为,不过现在我觉得最大的影响因素只有一个字,懒。


对一个人而言,唯一能够完全掌控的只有自己,想要改变外在世界,也只能通过改变自身去影响周围环境。但是对普通人来说,外归因要比内归因容易太多。


其实从原始社会开始,懒这个字就已经刻在了人类的基因中。当你生活在非洲大陆,每天因为能量摄取不足威胁到自身的生存时,尽可能的让自己变懒,减少能量的消耗,就是一件非常明智的选择。


我在上面的文章中提到,战争和商业化是推动科技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如果从人的角度来看,懒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下篇文章中,我会让你看见电子信息技术在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让你变得越来越懒。

0条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