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走到哪,由什么决定?

这两天看了一个马斯克参加的播客节目,他在里面谈到了SpaceX、加密货币、特斯拉、自动驾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等等问题。之前一直都只知道他正在做的项目有哪些,也听说过他的“第一性原理”,仅此而已。这次在看完视频后,立马被他的思考方式和个人风格所吸引。看的过程中脑子里面也不禁在思考,为什么他会选择现在这些项目?他的个人能力对这些项目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一个人的成就高低由什么决定?你只要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发现很多分析的文章,自己过去也看过很多。出于好奇,在看完马斯克的节目后,我也尝试着给出自己的答案。


抛开运气和时代背景来看,人的一生能有多大成就,跟哪些因素相关?想到的几个点,基因(天赋)+ 环境(最核心的是人)+ 学习能力 + 时间。其中自己相对可控的是学习能力和时间。环境因素会因为信息的公开,所占权重越来越低。时间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是有限,二是不可快进。剩下对个人来说,最大的提升空间就是学习能力的提升,所带来的效率提升,但是这个过程会被时间所限制。如果再把运气和时代背景加进来,按重要性排序,最终可能运气和时代背景占80%,时间占10%,学习能力占6%,环境占3%,基因占1%。


这是当时想到的答案,纯粹出于直觉去做的划分,没有深入思考其中的每一个因素,发给水镜九奇看后,他表示对于比例不太认同。因为当时没有细想,所以自己也无法向他解释为什么这样划分。最终决定花点时间将自己的思路整理一下,找出其中的缘由。


为什么运气和时代背景占比80%?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分析,肯定会认为我把个人的努力给否定了,再也没有了逆天改命,人定胜天。


我认为从人类发展,甚至宇宙发展的角度来看,人只是时代的产物。如果现在你生活在恐龙时代,不论你的能力有多强,每天多么努力,最终都只会成为恐龙的食物。到了封建时代,那怕你做到了九五之尊,万人之上,受到科技发展的限制,你依旧无法做到与人千里之外实时聊天,也无法知道月亮上面到底住着什么。到了现代的今天,各种科技产品已经让你的生活变得无比便利,但你还是无法做到在元宇宙中生活,或者移居火星。每个时代都会有各自的局限性,即便你是牛顿、爱因斯坦也无法突破这种限制。


除了时代,另一个决定你所能到达高度的主要因素就是运气,即随机性,或无常。你只是恰巧在某个随机时间,出生在某个随机地点,成长过程中遇到某些随机的人,做了某些随机的选择。你在做的当时,也无法遇见到后来的发展,一切的结果皆因有缘。


许知远在十三邀中问了俞洪敏这样一个问题,他在新东方所做的事,算不算让他成为一个时代性人物。他对时代人物的定位是,凭着自己的思想对现实世界或是他人的思想造成了改变,例如牛顿、爱因斯坦等科学家,以及耶稣、释迦摩尼、尼采等人。他只是恰巧做了一件随应潮流的事,就算世界少了他,也会有其他人来完成这件事。如果你听过“无限猴子定理”就会知道,让一个猴子坐在电脑前打字,只要给他足够长的时间,每个猴子都可以写出《西游记》。


以上两个因素都是个人无法左右的,并且决定了你所能走到的最远距离,因此按照简单的二八定律,我将他们的比重划为80%。如果你以宇宙存活的时间和所有人在一念之间可以做的抉择数量来计算,这个比重会占的更多。


时间是一个介于可控与不可控之间的因素,在生命科学做到让人永生之前,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不可随意增加。时间又与人时刻相关,人随时都在做出选择,控制自己对时间的使用。距离=速度x时间,无论你可控的速度有多快,最终都将由不可控的时间,决定你所能到达的最远距离。所以我将剩下20%中的一半分给了时间。


你在说起逆天改命,人定胜天时,脑子里面想到的是什么?是不是人最能体现出自我的部分,包括未来的教育长什么样?中所说的各项能力,鸡汤中最常见的自律和情绪管理等,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学习能力。通过学习人开始产生智慧,从与其他动物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断的改造世界。


人的能力会受到时间的限制,有一个累积的过程。你无法将时间快进,让自己从0直接跳到100。幸运的是人类发明了的文字,可以将思想通过文字的形式存储在大脑之外。这是人在基因之外找到的一条更为高效的演化方式。在未来文字所代表的信息变得越来越多时,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将会体现的更为明显,因此我将剩余部分的6%分给了学习。


学习不能靠自我凭空想象,需要依靠外界的信息。信息最核心的来源是人。人和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实时交换信息,也可以利用书和互联网异步交换信息。信息差是人与人之间永远存在的隔阂,个人对相同信息的不同认知又会将隔阂进一步放大。因为互联网的存在,环境因素的比重会从3%变得越来越低,减少的部分将会加入学习能力之中。


最后还剩下自私的基因。一个人身上的遗传密码,与苍蝇有40%相似,与鱼有63%相似,与老鼠有80%相似,与狗有85%相似,与猩猩有98%相似,而你与另外一个人的区别少于千分之五。或许天赋确实存在,只是目前还无法在基因中找到它。或许基因本是自私,人类却已将爱写入其中。


分析到这里你是否会问,沧海一粟的人生还有意义吗?你所谓的努力还有价值吗?


幸运的是,上面的分析是将你放入宇宙中,与其他事物进行对比的结果。对于个体本身而言,人生的意义完全由你自己决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你会走到哪去,全在你的一念之间。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至于如何拉近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就看你如何去利用你所能控制的那部分因素了。




去年从视频和书中认识了很多不同的人,其中最有趣的可能算是国内基因工程专家,华大集团CEO尹哥。明明是一个理科生,却可以在访谈中把一群文科生说的接不上话来。其中推荐你可以看看他在“圆桌派”和“此念文化”的访谈,还有他自己出的两本生命科学科普书《生命密码》。下面是他的微信公众号“尹哥聊基因”。你虽为一个生命体,却可能一直对它一无所知。

回到最开始马斯克的访谈,里面有两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点。一个是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待钱是什么,另一个是特斯拉是如何来实现自动驾驶技术。


通常谈起钱,都会将它看做是一种一般等价物。实际上从金本位被废除,钱与任何硬通货不再直接挂钩开始,它就变成了数据库中一堆信息,只是这个数据库只有政府才有权力对数据进行修改。当全世界都在使用美国的金钱数据库系统时,美国政府就可以利用对数据库的修改权限,向全世界强制征税。现在大火的加密货币,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才被开发出来的新数据库系统。


可惜这个系统也有自身问题。为了避免数据库被随意修改,采用了分布式系统架构。将货币的产生与时间做绑定。只能通过挖矿获得,而不是因创造实际价值而获得,一下子将世界带回了“淘金潮”。当初的李维斯换成了现在的各种矿机公司。此外交易时,确认时间太长。这些因素让加密货币很难适应现实社会发展的需要,最终变为类似于收藏圈中的藏品。相信未来肯定还会有更好的金钱数据库系统被开发出来。


很早看新闻时就了解到,特斯拉上只使用了摄像头,没有使用雷达探测器。当时并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设计,虽然深度神经网络出来以后,图像识别率确实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作为自动驾驶使用,始终感觉还是不够。前面特斯拉出现过的几次事故报道,也是由于图像识别错误所导致。马斯克在访谈中说道,这样设计的原因,是在模拟人类的驾驶。人在开车时,最核心的传感器就是眼睛。人眼的可视范围远小于车载摄像头范围,并且大脑还能边开车边做其他事情。


与普通图像识别不同的是,特斯拉的系统不是基于图片进行处理,而是直接对摄像头捕捉的光子进行计算。这样不仅可以对最原始的数据进行建模,还减少了摄像头将光子转换为图片所带来的时间消耗。此外,自动驾驶系统一直在不停的重新设计,其中一个最大的改变,是不断在利用神经网络取代指令性编程。看完他介绍特斯拉,我的脑子里面浮现出了矩阵的模样。

0条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