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大英雄?
第一次看国师的《英雄》时,自己正在读初中。印象中看完第一遍后,完全忘记了里面在演些什么。只记得它上映时被誉为第一部国产大片,剧情中一堆美如画的景象,还有陈道明最后所悟出的剑法的三重境界。有趣的是,电影上映后在国内和国外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评价。
《英雄》借用了《罗生门》的故事结构,利用三个不同的故事讲述了不同人眼中所看见的同一件事。由于疫情被封闭在家的今天,这三个故事也代表了不同人的心理状态。
第一个故事,从无名的角度向秦皇讲述了他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武功和人性,赢下了多年来让秦皇不能安枕的三个刺客。
无名自知残剑飞雪向来人不离人,剑不离剑,单凭自己一人无法赢过联手的两人,只能另想它法。对普通人来说,人性中的贪痴嗔是所有人都无法摆脱的三毒,残剑飞雪也不例外。电影中人人身披的红衣,更是将他们心中的浴火表现于外。
对个人而言,与身旁人之间的爱恨情仇本就是生活的全部,柴迷油盐酱醋茶才是每天生活的必需品。残剑对飞雪的占有欲,封闭时对生活用品的占有欲,都只是人性使之,更何况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生存需求比安全需求更加基础。在普通人眼中,这个故事就是事实。
第二个故事,从秦皇的角度向无名讲述了无名的故事在他看来有何不实之处。
个人的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对两个每天从书法中悟道的人来说,早已摆脱生存中需要面临的危险。与三年前两人只身杀入秦宫相比,两人的情长远远不及他们身为赵人去刺杀秦皇所获得的荣辱感。
人是社会性动物,其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获得一个被社会所认同的身份,此种身份会让人做出一些超越人性的事。疫情刚刚爆发时,你在以一个中国人的身份参与其中。经过两年的控制后,被重新封控在家中的你,身份换成了贵阳人,某个区县人,某个小区人,甚至某个楼栋人。此时你所做的事情,不再只从个人考虑,还加上了身份所赋予你的群体象征。这个群体可以是地震发生时的救援队,也可以是斯坦福监狱实验中的普通大学生。在不同身份的人眼中,这个故事就是事实。
第三个故事,从残剑的角度向秦皇和无名讲述了普天之下每一个普通人的梦想。
人就是人,本与动物无差别,又因学会了思考,逐渐从动物中脱离出来。人与人之间是否真有高低贵贱之分?善恶之心究竟源于先天基因,还是源于后天环境?如果每个人真有一个梦想的话,这个梦想要如何才能实现?
残剑从书法中没有找到刺秦的方法,却慢慢看到了自身的渺小。他发现自己无法实现这个梦想,但秦皇是否就能实现它,我猜他的心里也没有答案,只是看到一种值得前进的方向。在残剑眼中,这个故事就是事实。
看完电影脑子中浮现出来两个问题。电影里的所有人物,谁是英雄?需要有多大的土地,包含多少的人才能将其称之为“天下”?
或许当国师将电影名称取为“英雄”而不是“大侠”时,就注定了之后评价的结局。
最初想重看《英雄》的原因是想解答心里的一个问题,何为知己?谁知在看的过程中又发现了许许多多过去没曾注意的细节。什么样的电影算是一部好电影?每个人可能会有各自不同的答案,这些答案也会有一些基本的标准,因此才会有属于电影的各类奖项。对我而言,一部让人看完后可以从许多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和讨论的电影,就是一部好电影。
0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