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知道为什么孩子讨厌上学吗?

每天早上,看着孩子愁眉苦脸地走向学校,你的心是否也揪在一起?课堂上,他们无精打采,而回到家对着电视或手机却生龙活虎。这一切的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也许真相比你想象的更加残酷和复杂。

大脑真的喜欢思考吗?事实会让你大吃一惊

你可能一直以为,我们的头脑天生就是为了思考而设计的。现实恰恰相反,大脑并不是为了思考而生,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我们避免思考。

想象一下,当你在家里悠闲地看电视时,大脑几乎不用费劲思考,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而当你面对一道棘手的数学题时,你的大脑需要全力以赴,分析和计算。此时,你的大脑可能会嘀咕,“好累啊”,于是拼命想逃避这份辛苦。虽然我们总觉得自己每天都在动脑筋,但实际上,大脑更倾向于节省能量,尽可能少地去思考。

很多家长可能会犯的错误是,认为只要不断刺激孩子的大脑,他们就会越来越聪明,或者觉得多做题、多背书就能让孩子记住更多知识。其实,大脑喜欢简单的、自动化的事情,而不是复杂的思考过程。

如果我们能让学习像看电视一样有趣,那么孩子的大脑就会主动去思考,而不是被迫去做那些看起来枯燥的题目。所以,关键是要让孩子在解决问题中找到乐趣,这样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思考动力。

想想看,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背了一堆知识点,但考完试后很快就忘记了。这是因为这些知识点只是暂时储存在你的短期记忆里,没有经过深度思考,无法转化为长期记忆。我们常常误以为,多背几遍就能记住知识,或者觉得只要让孩子不断重复,就能牢牢记住所有内容。实际上,这种方法是低效的。

记忆是思考的残留物。简单来说,你记住的东西,其实是你认真思考过的内容。

例如,在学习一个新概念时,通过不同的例子和实际应用来强化记忆,而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比如说,在学习分数时,不要让孩子机械地做同样类型的题,而是通过烘焙蛋糕、切披萨这样的实际操作,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分数的用处和乐趣。

真正有效的学习方法,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反复练习。深度理解和反复练习才是掌握知识的关键。只有那些让你动过脑筋、认真思考过的东西,才会真正留在你的脑海里。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学生在上学时觉得无聊,因为他们的学习方法并没有真正发挥大脑的潜力。

上面所说的内容都来自于一本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T. 威林厄姆撰写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揭示了学习和思考的真实运作机制,并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更有效地学习和教学的宝贵建议。

威林厄姆教授揭示的这些真相,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一直以来的学习方法是否真的有效?孩子们讨厌上学,成绩不理想,可能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而是方法不对。传统的学习方式,往往忽视了大脑的运作机制,导致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作为关心孩子成长的家长或教育工作者,你愿意继续让孩子在无效的学习方法中挣扎吗?还是愿意尝试让学习变得有趣和高效?你认为哪些方法可以让孩子的学习变得更有趣?或者你有没有什么成功的教学经验可以分享?


由于懒癌发作,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正常写东西了。经过一番深刻的“自我批评”和一顿美食的“激励”,我终于决定要重新开始更新公众号。后面我将会持续更新关于编程和教育方面的内容,欢迎点赞关注。

0条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