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和老师必知必会的心理学知识 04——自我决定论
当我们谈到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时,内在动机往往是一个被忽略却至关重要的因素。简单来说,自我决定论强调的是每个人都希望能够自主地做决定,这种自主性不仅能激发我们的内在动机,还能让我们感到更加满足和快乐。对于孩子来说,这种自主性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变得更加独立、自信,同时也更容易保持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态度。
自我决定论起源于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提出的研究,在实验中,研究者让两组参与者完成相同的任务,一组可以自主选择任务的内容和方式,另一组则必须按指示进行。结果显示,自主选择的那一组不仅表现更好,还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
德西和瑞安认为人的动机有两个主要来源:外部动机和内在动机。外部动机来自于奖励或惩罚,而内在动机则来自于个人对活动本身的兴趣和满足感。自我决定论强调,真正持久的动机源自内在,而这种内在动机的培养依赖于满足三大核心需求:自主性、能力感和归属感。
当孩子拥有选择权时,他们会感到自己是有掌控力的,这种掌控感能极大地提升他们对任务的投入度和成就感。相比之下,如果孩子总是在父母或老师的指令下行事,他们很容易感到被动和受限,久而久之,他们的内在动机可能会逐渐削弱,变得依赖外部的奖惩机制来推动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在教育中,赋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能够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内在动力。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可以通过尊重孩子的选择来培养他们的自主性。
比如,在选择兴趣班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各种选项,并让孩子自己决定要参加哪一个。这样的做法,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尊重,还能增强他们对自己选择的责任感。当孩子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出决定时,他们会更加珍惜这些机会,同时也会更加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孩子感到满足,还能帮助他们在面对未来的选择时,变得更加自信和独立。
学校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任务,给予学生选择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拥有更多的主动权。
比如,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可以提供多个选项,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完成的方式。这样的安排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学生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会更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自主选择还能增强学生的能力感,让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任务,这种信念对他们的长期发展非常重要。
在应用自我决定论时,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学校,都需要注意一个平衡。父母和教师不能过度控制孩子的选择,但也不能完全放任不管。适度的引导和支持,能帮助孩子在自主选择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内在动机。
通过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起强大的内在动机。这种内在动机不仅能推动他们在学业上取得成功,还能帮助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始终保持对自己选择的信心和热情。
你是否曾经考虑过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或者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权?不妨从今天开始,试着让孩子在生活中拥有更多的自主权,看看他们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0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