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是,父母总是一边希望孩子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一边却拼命把孩子推向实现可能性最小的路上

很多父母总是一边幻想着孩子未来能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一边却又忙着把孩子推向最拥挤的道路。说白了,就是既想让孩子飞得高,又怕孩子错过任何一阵风。

你有没有在孩子还在牙牙学语时就开始担心:“如果不早点学英语,将来能行吗?”于是,绘本、动画、单词卡片一个不落地摆在孩子面前,孩子还不一定能说清楚“爸爸妈妈”,就已经被教着发音“apple”和“banana”。你还暗自庆幸,觉得让孩子赢在了起跑线上。

或是当你看到周围人都给孩子报了某个班,心里就开始嘀咕:“人家的孩子都在学,我家的孩子不能落后啊!”于是,赶紧跟风交钱,英语班、钢琴班、奥数班,反正别人家孩子学什么,自家孩子也得跟着学。交钱时还不忘给自己配上一段内心独白:“爸妈该为你花的钱都花了,剩下能不能飞上枝头变凤凰就看你自己了。”

可是,做这些事的父母有没有停下来思考过,这些东西真的适合我的孩子吗?他们是否意识到,这些选择往往是基于一种无意识的焦虑?这种焦虑深深扎根于社会的集体心理中,让人不自觉地跟随“别人”的脚步,生怕自己的孩子会在未来的竞争中掉队。

就像晚上的电商直播间,还是这群花钱的父母,每天听着主播推荐各种精品好物,觉得每样东西都不能错过,每当“上链接”摇铃响起,手指就开始抓紧操作下单。买回来后发现,家里早已有了好几个同样的东西呆在角落生灰。

当直播间主播在卖力吆喝自己的产品有多好时,你有没有想过他此时此刻的工作任务是什么?假如一个主播正在卖一款做工精巧、功能齐全的梳子,手机前的光头应该为了这些好处买一把吗?可能听起来荒谬,但有些父母在为孩子选择教育路径时,何尝不是在做类似的事?看到别人说某个课程好,就急忙跟上,从不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真的需要或适合。

这些父母其实并没有恶意,他们只是被这种社会的集体焦虑所影响,心里始终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被落下。他们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更好的未来,却在无意中把孩子推向了他们自己都不确定的方向。

最终,孩子在这样的教育环境里,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甚至觉得学习成了一种负担。父母对这种状况视而不见,继续按照自己理想中的计划把孩子的每天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喘息的机会。

父母焦虑地想让孩子在未来的竞争中获胜,却没意识到,他们的焦虑正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孩子本应该拥有的童真、好奇心和探索欲,在这种压力下被慢慢磨平,变得越来越按部就班,越来越缺乏创意和激情。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想想,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并在这个领域里不断成长,还是盲目跟随别人设定的标准。就像在迷宫里走路,看到别人都往一个方向走,自己也跟着走,却没意识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那条路,可能是那条看起来人迹罕至的小径。

教育界有不少研究表明,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给予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往往能让他们更有创造力和幸福感。相反,过度干预和控制的教育方式,可能会抑制孩子的潜力,甚至让他们在成年后面临更大的心理问题和生活压力。父母们,不妨试着相信孩子的选择,或许你会惊讶于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能够达到的高度。

假如父母认为自己的能力不足,无法对当下和未来做出判断,那不妨尝试着放下自己的焦虑,或者将自己的焦虑与孩子保持足够的距离,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尊重他们自己的决定,会不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家长和老师必知必会的心理学知识 05——最近发展区

家长和老师必知必会的心理学知识 04——自我决定论

家长和老师必知必会的心理学知识 03——成长型思维

0条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