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西游——第十一回 游地府太宗还魂 进瓜果刘全续配

诗说: 百岁光阴似水流,一生事业等浮沤。昨朝面上桃花色,今日头边雪片浮。白蚁阵残方是幻,子规声切想回头。古来阴骘能延寿,善不求怜天自周。

话说唐太宗李世民正觉得迷茫,魂魄径直飞到了五凤楼前,只见御林军马来请太宗去打猎。太宗高兴地跟着他们走了,渐渐地,走了很久,人马都不见了,剩下他一个人在荒郊野外散步。正当他不知所措时,忽然听到远处有人高声喊道:“大唐皇帝,过来这边!过来这边!”太宗听见后,抬头望去,看到一个人:

那人头上戴着乌纱帽,腰间系着犀牛角做的腰带。乌纱帽飘逸,腰间的犀牛角腰带镶着金饰,手里拿着象牙做的笏板,身上穿着罗袍,隐隐透出祥瑞的光芒。他脚穿粉底靴,走路仿佛踏云而行,怀里揣着一本生死簿,掌管人们的生死。他头发蓬松,耳旁飘动,胡须飞扬,绕着两颊。这个人曾是唐朝的国相,现在却在阴间为阎王掌管案卷。

太宗走过去,看到那人跪在路旁,口中称“陛下,请原谅臣下未能早早迎接!”太宗问道:“你是谁?为什么来接我?”那人答道:“小臣半个月前在森罗殿上,见到泾河龙王向陛下告状,说您答应救他却又杀了他。第一殿的秦广王就派我来请您,说要让三曹对质。我早就知道这事,所以特地来接您,不料今天来迟了,请求陛下宽恕。”太宗问道:“你姓什么叫什么?在阴间担任什么职务?”那人答道:“臣生前在阳间时,曾在您父皇面前做过兹州的知府,后来升为礼部侍郎,我姓崔名玨。如今在阴间,担任酆都掌案的判官。”太宗听了十分高兴,赶紧上前扶他,道:“先生辛苦了。我有一封魏征的书信,正好要交给您,没想到在这里遇上了。”崔玨谢恩后,问书信在哪儿。太宗从袖中拿出书信递给他,崔玨拜接后拆开书信阅读。

书信上写道:

“微臣魏征,叩首敬书呈崔老先生:回想当年与您交往的日子,音容宛在。转眼数年过去,一直未收到您的音讯,只是逢年过节时,供奉些蔬菜祭品,不知您是否能享用?又多亏您不弃我,在梦中托示,才知您在阴间升迁。无奈阴阳两隔,无法再见面。如今因我皇帝突然去世,料想他会在三曹对案时遇见您,万望看在我们往日的交情上,给予方便,让陛下能够回到阳间。等我再准备厚礼答谢。”

判官看完信后,十分高兴地说:“魏征在梦中斩杀老龙的事,我早已知道,也非常佩服他。陛下不必担心,小臣一定送您回到阳间,重登皇位。”太宗赶紧道谢。

两人正说话间,忽然看见远处有两个穿青衣的小童,手里拿着旗幡宝盖,高声喊道:“阎王有请,阎王有请。”太宗便与崔判官及两个小童一同前行。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一座城,城门上挂着一块大牌匾,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金字。那两个青衣小童挥动旗幡,引导太宗进城,沿着街道走去。只见街边有太宗的父亲李渊、哥哥建成、弟弟元吉,他们见到太宗就叫道:“世民来了!世民来了!”建成和元吉立即冲过来,抓住太宗索命。太宗躲避不及,被他们扯住。幸好崔判官叫来一个青面獠牙的鬼使,喝退了建成和元吉,太宗才得以脱身。

再往前走了不远,见到一座碧瓦楼台,十分壮丽。只见:

飘飘万重彩霞堆积,隐隐千条红雾缭绕。屋檐上的怪兽头若隐若现,光彩照耀着鸳鸯形的瓦片。门上装着几排赤金的钉子,栏杆上镶嵌着白玉。窗户闪烁着晨光,帘幕间透着红光。楼台高耸入云,廊庑平排连接着宝殿。香炉中的香气飘散,宫灯照耀,仿佛天宫。

左边有牛头,右边有马面,接亡送鬼,手持金牌招魂。这地方叫做阴司总会门,下面就是阎王所在的森罗殿。

太宗正在门外观看,忽然听见环佩叮当作响,仙香四溢,两对童子提着烛火,随后十位阎王从台阶上走了下来。这十位阎王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他们从森罗殿出来,弯腰恭敬迎接太宗。太宗连忙谦逊,不敢上前。十王说道:“陛下是阳间的皇帝,我们是阴间的鬼王,职位不同,您不必客气。”太宗说:“朕犯了过错,岂敢与诸位论阴阳人鬼之别?”十王再三礼让后,太宗才前行,进入森罗殿,与十王行礼后,分宾主坐定。

片刻后,秦广王起身拱手说道:“泾河龙王告状,说陛下答应救他却又杀了他,这是什么缘故?”太宗答道:“朕曾在梦中答应龙王保他无事,但没想到他犯下了大罪,正应被斩,恰好魏征在梦中杀了他。这是阳间的命官出手,同时也是龙王的罪孽所致,并非朕的错。”十王听了后,齐齐行礼说:“在那龙王出生之前,南斗星的生死簿上早已注定他会被阳间的人斩杀,我们早就知道了。不过他坚持告状,非要陛下来此对质。如今他已被送入轮回转生,再次劳烦陛下,实在抱歉。”

话说完后,阎王命令掌管生死簿的判官:“快拿生死簿来,看看陛下在人间的寿命和福气还有多少。”崔判官立刻回到司房,拿出记录天下各国国王寿命和福气的总簿,开始一一检查。看到南赡部洲大唐太宗的寿命只写到贞观十三年。崔判官吓了一跳,赶紧拿起大笔,在“一”字上添了两画,然后将簿子呈给阎王。十王从头看了一遍,发现太宗的寿命被改成了三十三年。阎王吃惊地问:“陛下,您登基多少年了?”太宗答道:“朕登基到现在已经十三年了。”阎王说道:“陛下放心,您还有二十年阳寿。现在事情已经查清,请陛下返回阳间。”太宗听后,恭敬地表示感谢。十位阎王派崔判官和朱太尉二人护送太宗还魂。太宗走出森罗殿,又拱手问十王:“我宫中的人都还好吗?”十王答道:“都很好,但恐怕您的妹妹寿命不长。”太宗又拜谢道:“我回到阳间后,没有什么可以感谢的,只能送些瓜果作为回礼。”十王听了高兴地说:“我们这里有东瓜和西瓜,就是缺南瓜。”太宗说道:“我回去后立刻送来。”于是双方告别。

朱太尉拿着引魂幡在前面引路,崔判官跟在后面护送太宗,径直离开幽冥司。太宗抬头看了看,发现走的不是原来的路,便问判官:“这条路是不是走错了?”判官答道:“没有错。阴间的路就是这样,有去路,却没有回头路。现在送陛下从‘转轮藏’出身,一方面让陛下游览地府,另一方面也教您超脱轮回,重新做人。”太宗只得跟着两人继续前行。

他们走了好几里路,忽然看到一座高山,山上阴云密布,黑雾弥漫。太宗问道:“崔先生,那边是什么山?”判官答道:“那是幽冥背阴山。”太宗害怕地说:“我怎么能过去呢?”判官安慰道:“陛下放心,有我们在,您一定能过。”太宗战战兢兢地跟随二人登上山岩,抬头望去,只见:

山的形状高低不平,地势非常险峻。它比蜀岭还要陡峭,比庐山还要高大。这不是阳间的名山,而是阴间的险地。荆棘丛生,隐藏着鬼怪;石崖嶙峋,藏着妖魔。耳边听不到鸟兽的叫声,眼前只能看到鬼妖在行走。阴风呼啸,黑雾弥漫。阴风是神兵口中吹出的气息,黑雾是鬼怪在暗中喷出的毒气。远望四周,没有什么景色,左右都是猖獗的亡魂。这里有山,有峰,有岭,有洞,有涧;但山上不长草,峰不通天,岭上没有人走,洞中没有云气,涧里没有流水。山前山后,到处都是鬼怪,岭下全是邪神。洞中收留了孤魂野鬼,涧底隐藏着邪恶的灵魂。山前山后,牛头马面乱喊乱叫;半掩半藏的饿鬼穷魂时不时在哭泣。催命的判官急急忙忙传送消息,追魂的太尉大声吆喝,催办公文。急脚鬼像旋风一样飞速行走,勾魂鬼在黑雾中四处游荡。

太宗全靠着判官的保护,才得以顺利越过阴山。

继续前行,又经过了许多衙门,每一处都是悲伤的哭声震耳欲聋,恶怪让人心惊胆战。太宗又问道:“这是哪里?”判官答道:“这里是阴山后面的十八层地狱。”太宗问:“哪十八层?”判官说道:“您听我说:

吊筋狱、幽枉狱、火坑狱,这些狱里寂静冷清,充满烦恼,都是生前做了千般恶事,死后前来受罪的地方。酆都狱、拔舌狱、剥皮狱,哭声不断,凄惨无比,只因为他们不忠不孝,违背天理,表面仁义,心如蛇蝎,才堕入这些地狱。磨挨狱、碓捣狱、车崩狱,皮开肉绽,哀嚎不止,都是因为生前不公正,巧言欺骗,暗地里害人。寒冰狱、脱壳狱、抽肠狱,满脸污垢,愁容满面,都是因为他们用不公平的秤欺骗愚人,最终让自己遭遇苦难。油锅狱、黑暗狱、刀山狱,战战兢兢,悲惨无比,都是因为他们欺凌善良,作恶多端,最终孤苦伶仃。血池狱、阿鼻狱、秤杆狱,脱皮露骨,断臂折筋,都是因为他们谋财害命,屠宰生灵,堕入永世无法翻身的地狱。一个个被紧缚牢拴,绳索缠身,有赤发鬼和黑脸鬼,手持长枪短剑;牛头鬼和马面鬼,拿着铁棍铜锤,把他们打得满脸是血,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正所谓,人世间不要欺骗别人,神鬼都看得一清二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只是时间早晚的差别。”

太宗听完后,心中十分害怕。

继续前行不久,看到一群鬼卒,手执幡旗,跪在路旁道:“桥梁使者来接引。”判官喝令他们起来,走到前面引导太宗过金桥。太宗又看到一边有一座银桥,桥上行走着忠孝贤良之人,都是公平正大的人,也有幡旗引导他们。而另一边又有一座桥,寒风呼啸,血浪滔天,哀嚎声不断。太宗问道:“那座桥叫什么名字?”判官答道:“陛下,那叫奈河桥。如果您回到阳间,一定要传述这桥。那桥下是:

奔流不息的河水,险峻狭窄的路。像是一条白练挂在长江上,又像是火坑漂浮在天空。阴气逼人,寒气透骨,腥臭扑鼻,令人作呕。波涛滚滚,来来往往没有一条渡人船;赤脚蓬头,进进出出的全是罪鬼。桥长几里,宽度只有三寸,桥高百尺,深度千重。桥上没有扶手栏杆,桥下有恶鬼抓人。那些罪人带着枷锁,行走在险峻的奈河桥上。桥边的神将凶神恶煞,河中的孽魂苦不堪言。树上挂着五彩丝衣,崖前蹲着辱骂长辈的泼妇淫妇。铜蛇铁狗在争食这些孽魂,堕入奈河者永无出路。”

诗曰:

时闻鬼哭与神号,血水浑波万丈高。无数牛头并马面,狰狞把守奈河桥。

正说着话,那些桥梁使者早就回去了。唐太宗心中又惊又怕,默默地感到悲伤,跟随着判官和太尉,已经渡过了奈河的恶水和血盆的苦海。接着,他们来到了枉死城,忽然听到有人喧闹,大声喊道:“李世民来了!李世民来了!”太宗一听,心中惊恐万分。只见一群腰断臂折、没有头的鬼怪走上前来拦住他,都喊着:“还我命来!还我命来!”吓得太宗东躲西藏,只能喊道:“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判官说道:“陛下,这些都是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还有一些王子、头目的鬼魂。他们都是冤死之人,没人管,不能投胎,又没有钱,所以成了孤魂野鬼。陛下如果能给他们一些钱,我才能救您。”太宗说:“我空身来到这里,哪里有钱呢?”判官答道:“陛下,阳间有一个人,他有很多金银寄存在阴间。陛下可以借用他的金银,写个借据,我做保人,然后用这些钱给饿鬼们分发,就能过去了。”太宗问:“这人是谁?”判官答道:“他是河南开封府的人,姓相名良。他在这里存有十三库的金银。陛下借用后,回到阳间再还给他就行了。”太宗十分高兴,愿意借钱,便立了借据交给判官,借用了一库金银,命太尉发给这些饿鬼。判官又吩咐道:“这些金银你们要均分,放你们的大唐皇帝过去。他的阳寿还长呢。我奉十王的命令,送他回阳间。等他回去后,会办一个‘水陆大会’,超度你们这些冤魂,让你们早日投胎,不再受苦。”众鬼听了,拿到金银后都纷纷离去。

判官命太尉摇动引魂幡,领着太宗走出了枉死城,向着平坦的大路前行,飘然远去。

走了许久,他们来到了“六道轮回”之所,只见那边腾云驾雾的僧人、道士,身披霞光的神人,动物和飞禽,还有各种鬼怪,都朝着六道轮回奔去,各自进入不同的道。太宗问道:“这是什么意思?”判官答道:“陛下请记住,并将此事告诉阳间的人。这叫做‘六道轮回’。行善的人能升天成仙;尽忠的人超生为贵人;行孝的人再生为有福之人;公平正直的人还生为人;积德的人转生为富贵之人;而作恶的人则沉沦为鬼,永不得翻身。”唐王听后点头叹道:

“真是善哉!行善就没有灾祸!善心要常常存在,善道才会大开!千万不要起恶念,这样才少些奸诈。不要说报应不会来,神鬼自有安排。”

判官送唐王一直到“超生贵道门”,拜道:“陛下,这里是您出头的地方。我就送到这里,接下来由朱太尉再送一程。”唐王谢道:“劳烦先生远道相送。”判官叮嘱道:“陛下回到阳间后,一定要办一个‘水陆大会’,超度那些无主的冤魂,千万不要忘记了。如果阴间没有怨气,阳间才能安享太平。所有不好的事情都可以改正。普遍告诉世人要行善,这样您的江山就能永远稳固。”唐王一一应允,告别了崔判官,跟着朱太尉一起进了门。

朱太尉见门内有一匹海骝马,鞍具齐备,便急忙请唐王上马。太尉在左右扶持着,马行如飞,不久就来到了渭水河边。只见水中有两条金色的鲤鱼在河里翻滚嬉戏。唐王见了十分高兴,拉着马缰绳,贪恋地看着,不舍得走。太尉催促道:“陛下,快些走吧,赶紧回城。”可唐王还在看着鲤鱼,不肯前行,太尉无奈,用力推了唐王一把,高喊:“还不走,等什么!”“扑通”一声,唐王被推下马,掉进了渭河,脱离了阴司,回到了阳间。

再说唐王驾下的大臣们,徐茂功、秦叔宝、胡敬德等两班文武百官,护着太子、皇后、嫔妃、宫女们,都在白虎殿上为唐王举哀。一旁还有大臣在商议着要传出哀诏,通知天下,并准备扶太子登基。这时魏征站出来说道:“诸位稍安勿躁,不要这么快做决定!再等一日,我主一定会还魂。”旁边的许敬宗不服气地说:“魏丞相说得太荒唐了。自古以来,‘泼出去的水难收,人死不能复生’。你怎么能说这样的话,蛊惑人心呢?”魏征说道:“不瞒许大人,我自幼学得仙术,推算得极准,陛下一定不会死。”

正说着,只听棺材里传来连声喊叫:“要淹死我了!要淹死我了!”吓得文武百官惊慌失措,皇后嫔妃胆战心惊。每个人都脸色苍白,浑身发软,太子脚也发软,难以站稳扶杖;宫女们东倒西歪,就像被风吹倒的花朵一样。众臣吓得骨头都软了,瑟瑟发抖,整个白虎殿就像要塌下来一样。

这时,众宫人都逃得一干二净,没人敢靠近灵柩。幸好有徐茂功和魏征站出来,还有勇敢的秦琼和猛撞的敬德,他们走上前扶住棺材,喊道:“陛下,您有什么不放心的事,告诉我们,不要吓着了大家。”魏征说道:“这不是闹鬼,陛下还魂了!快拿工具来!”大家赶紧打开棺盖,果然见到太宗坐在里面,仍在喊:“要淹死我了!是谁救了我?”徐茂功等人上前扶住他说:“陛下别怕,臣等都在这里护驾呢。”唐王这才睁开眼说道:“朕刚才好苦啊:不仅逃过了阴间的恶鬼,差点还死在水里。”众臣问道:“陛下不要害怕,哪来的水灾?”唐王说:“朕骑着马走到渭水河边,看到两条双头鱼在戏水,结果被朱太尉推下马,掉进河里,差点淹死。”魏征说道:“陛下的鬼气还未散去。”赶紧让太医院送来安神药,又准备粥膳,连服几次,太宗才恢复了元气,清醒过来。

话说唐王死了三天三夜后,终于复活,回到阳间继续做皇帝。有诗为证:

万古江山几变更,历来数代败和成。周秦汉晋多奇事,谁似唐王死复生?

当天傍晚,天色已晚,众大臣请唐王回去休息,大家也各自散去。第二天一早,他们脱下孝服,换上了彩色衣服,一个个穿着红袍乌帽,紫色绶带,佩戴着金章,在朝门外等待皇帝的召见。

话说太宗服下安神定魂的药,又喝了几次粥,在众大臣的搀扶下回到寝室,睡了一个安稳觉,直到天亮才起床,精神焕发。你看他是怎么打扮的:

戴着一顶冲天冠,穿着一件赭黄色的袍子,腰上系着一条蓝田碧玉带,脚上穿着一双创业无忧鞋。他的样子威风凛凛,比当朝任何人都更显威严。今天,他就是一个重振大唐的好皇帝,死而复生的李世民!

唐王走上金銮宝殿,两班文武百官齐聚,众人高呼万岁后,依照官品分班站好。只听得传旨道:“有事出班奏报,无事退朝。”东边闪过徐茂功、魏征、王珪、杜如晦、房玄龄、袁天罡、李淳风、许敬宗等,西边则有殷开山、刘洪基、马三宝、段志贤、程咬金、秦叔宝、胡敬德、薛仁贵等人,一起上前,在白玉台阶前俯伏奏道:“陛下,您昨天做的梦为什么这么久才醒来?”太宗说道:“前几天收到魏征的书信后,朕感觉魂魄出了宫殿,看见羽林军请朕出去打猎。一路上,人马都消失了,后来又见到我的父王和兄弟们争吵,正难解时,一个戴乌帽穿黑袍的人出现了,他就是判官崔玨。他喝退了我的兄弟们,朕便把魏征的信交给他。这时,又有一名青衣人,拿着幡旗引导朕进入森罗殿,见到了十代阎王。阎王提起泾河龙王告状的事,说朕答应救他却又杀了他。朕详细解释了事情经过,他说三曹已对质过案,立刻命人取来生死簿,检查我的阳寿。崔判官递上生死簿,阎王看后说,朕有三十三年的天禄,而现在只过了十三年,还该活二十年,于是便命朱太尉和崔判官送朕回阳间。朕和十王告别,答应回去后送瓜果谢恩。出了森罗殿,朕看到阴司里有很多不忠不孝、欺骗做恶的人,他们都在遭受各种痛苦的刑罚。还经过了枉死城,见到无数的冤魂,他们是六十四处烟尘和七十二处叛贼的魂灵,挡住了我的去路。幸亏崔判官做保,借了河南相良的一库金银,赎回这些鬼魂,才得以继续前行。崔判官叮嘱朕回阳间后一定要举行‘水陆大会’,超度那些无主的孤魂。之后朱太尉请朕上马,行到渭水河边时,朕见到河里有双头鱼在戏水,正高兴时,他却将朕推下水,朕这才还魂。”

众大臣听后,无不庆贺,并将此事传遍天下,各地官员上表祝贺。

接着,太宗下旨赦免天下罪人,并清查狱中重犯。刑部查出有四百多名应斩的犯人,呈报给太宗。太宗决定赦免他们,让他们回家,拜别父母兄弟,并嘱托亲人照料,明年今日再去阴曹领罪。众犯人感谢恩赦,退出了大殿。太宗还发布了照顾孤儿的告示,并查清宫中有三千名老年和年轻的宫女,下旨将她们配给军人。从此,内外治理得都很好。正有诗为证:

大国唐王恩德洪,道过尧舜万民丰。死囚四百皆离狱,怨女三千放出宫。天下多官称上寿,朝中众宰贺元龙。善心一念天应佑,福荫应传十七宗。

太宗释放宫女、赦免死囚之后,又发布了御制榜文,传遍天下。榜文上写道:

“天地广大,日月照耀一切。宇宙宽广,但天地不容奸邪之人。心中用心,果报就在今生;行善积德,不要说只有来世才有好处。千种诡计,不如老实做人;万般强盗,也比不过随缘节俭。心行善事,不必辛苦读经;若心怀恶念,空读佛经也是无用的。”

从那时起,天下没有一个人不行善积德。另一边,太宗又发布了招贤榜,招募人将瓜果送往阴间;还命鄂国公胡敬德带着一库金银,前往河南开封府寻找相良还债。榜文张贴了几天后,有一个叫刘全的贤者揭榜应命。他是均州人,家有万贯家财。因他的妻子李翠莲在家门口拔下金钗供僧,他骂了几句,说她不遵守妇道,结果李翠莲忍不住上吊自杀,留下了一对年幼的儿女。刘全看着儿女悲哭,心中不忍,决定舍弃生命,揭榜进贡瓜果。刘全见到了唐王,唐王传旨让他去金亭馆,头顶一对南瓜,带着金钱和药物。

刘全服毒自杀后,魂魄顶着瓜果,来到鬼门关。鬼使喝道:“你是何人,敢到此地?”刘全答道:“我是奉唐太宗皇帝的旨意,特地来给十代阎王送瓜果的。”鬼使高兴地接引他。刘全来到森罗宝殿,见到阎王,将瓜果献上道:“奉唐王旨意,特地进贡瓜果,感谢十王的宽容。”阎王大喜道:“好一个守信的太宗皇帝!”于是收下了瓜果,问刘全姓名和籍贯。刘全答道:“我是均州人,名叫刘全。因妻子李翠莲上吊自杀,留下儿女无人照顾,我情愿舍弃家人,为皇帝进贡瓜果,报答大王们的恩情。”十王听后,立刻命人查找刘全的妻子李翠莲。鬼使很快将她带到了森罗殿,刘全和妻子相会,诉说了彼此的情况,并感谢十王的宽恕。阎王查看生死簿后发现,刘全夫妇都有升天成仙的命运,于是急忙派鬼使送他们回阳间。鬼使报告道:“李翠莲已经死去多时,尸首早已化为灰烬,她的魂魄该附在何处?”阎王说道:“唐王的妹妹李玉英寿命已尽,可以借她的尸体让李翠莲还魂。”鬼使领命,将刘全夫妇二人一起送回阳间。

至于刘全夫妻如何还魂,我们下次继续。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白话西游——第十回 老龙王拙计犯天条 魏丞相遗书托冥吏

白话西游——第九回 陈光蕊赴任逢灾 江流僧复仇报本

白话西游——第八回 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

白话西游——第七回 八卦炉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

白话西游——第六回 观音赴会问原因 小圣施威降大圣

0条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