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笑了,还是哭了?
冲着《喜剧之王》的名号,自己终于第一次完整的看完了一档脱口秀节目。
之前连续看了两季《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两者相比,喜剧大赛因为有表演的元素,外加没有人数限制,在创作时会有更多的发挥空间。而仅凭一位演员和一张嘴的脱口秀,显然挑战更大,难度更高。更别说由于大环境所决定的限制,更是让国内的语言类节目难上加难。在前几年脱口秀最火的时候,自己也只是零星的看了几个网络上的热门表演,一直没有激发起追剧的欲望。
整季节目中有几位选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是小鹿。最早是在奇葩说中认识她,当时就对她印象深刻,后来才知道她还是一个脱口秀演员。她一直以来给我的感受是逻辑清晰,角度有趣。尤其在决赛中没有卵用的梗,既贴近现实又不失幽默。与其他选手有时为了迎合观众而刻意凑梗相比,小鹿则显得更为自然和深思熟虑。
第二个是在第二季《一年一度喜剧大赛》中认识他的刘旸教主。那时他就已经是一名资深单口演员,已经有了大量粉丝。不过在喜剧大赛中,因为某某某的存在,我对他那一季的节目并没有印象深刻的作品。这一次的喜剧之王是自己第一次看他的单口表演,感觉他将喜剧大赛的风格完全融入了脱口秀中。令人遗憾的是他在决赛中没能进入四强,从而展示他第二篇写给小野的稿子。如果他在决赛中交换稿子的顺序,可能结果就会有所不同,从而解救临时凑稿的刘仁铖。
最后一个也是比赛最终的冠军,猴王付航。他从一开始就展现出了超强的竞争力。他每期的文本未必是最出色的,但他的演绎方式却是独一无二,充满激情和诚意。开始几期看他的表演,虽然内容很棒,但却总感觉少了点东西。直到最后一期,其他三个人都在下滑时,他却带来了这一季中,自己认为最好的表演。
与小鹿和教主相比,付航有一个明显的不同之处。小鹿和刘旸教主的表演更贴近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性格,观众能够通过他们的段子看到他们生活中的真实一面。而付航在舞台上所展示的,却是一种与他内在完全不同的风格。这种差别让自己联想到了星仔,和那些他在电影中所塑造的,看似普通却充满韧性的小人物。
作为观众,我之所以开始关注这档节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挂着星仔的名号,整季看完之后最大的遗憾也是在此。看着手机中各种综艺和短视频挂着他的名号,却放着与他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只是对他过去内容粗糙的模仿,以此用来招揽生意时,内心产生了无限的唏嘘与感慨。
脑子中不禁在想,或许他也意识到如今的娱乐已经没有适合他存在的位置。即便将它过去的经典作品重新放到现在的网络中,可能也会被那一堆无脑的短视频给淹没。
看完节目,我想起了周老板在《圆桌派》中的一段话,或者什么时候能有更多的成年人观众,什么时候才会在国内诞生更好的脱口秀。
0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