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西游——第六十八回 朱紫国唐僧论前世 孙行者施为三折肱
“善良的人收拾好万事万物,名声在四方传扬。智慧的光芒照亮了彼岸,轻风吹来,云彩在天边飘动。众佛互相问候,永远住在美丽的瑶台上。打破人间的梦境,清洗心灵的污垢,不要让烦恼缠身。说到三藏师徒,他们正在一条肮脏的小巷中,走上逍遥的路。时间过得飞快,现在正值炎热的夏天,正是:海榴花开得鲜艳,荷叶展开如青盘。两旁的绿杨树下藏着白燕,行人们在树荫下摇着扇子避暑。走到前面,忽然看到一座城池靠近。三藏勒马喊道:“徒弟们,你们看那是什么地方?”行者说:“师父原来不识字,怎么能领唐王的旨意离开朝廷呢!”三藏说:“我从小就当和尚,读过很多经典,怎么会不识字?”行者说:“既然识字,那城头上杏黄的旗帜上写着三个大字,你怎么不认得,还问是什么地方?”三藏生气地说:“这泼猴胡说!那旗被风吹得乱摆,就算有字也看不清!”行者说:“我偏偏看得见。”八戒和沙僧说:“师父,别听师兄捣乱。远远望去,城池还不清楚,怎么能知道是什么字?”行者说:“那不是‘朱紫国’的三个字吗?”三藏说:“朱紫国一定是西方的王国,但我们得先换关文。”行者说:“那就不必再说了。”
不久后,他们到了城门,马过桥,进入了三层门,真是个好皇城!
只见:城门高耸,塔楼整齐排列。周围活水流淌,南北高山相对。六条街三条市,商业繁荣,千家万户生意兴隆。果然是个帝王的都城,天府的大京城。远方的货物运送到这里,珍贵的玉帛都满满的。山连着山,宫墙接着汉清。
三关严密锁着,万年都在和平中。师徒们在大街上走时,只见来往的人们神采奕奕,衣着整齐,言语清晰,真不亚于大唐的世界。两边做生意的人们,看到猪八戒相貌丑陋,沙和尚面黑身长,孙行者脸上有毛,生意都被吓跑了,大家都来争相观看。三藏只叫:“不要惹祸!低着头走!”
八戒听话,把莲蓬嘴藏在怀里,沙僧不敢抬头,只有行者东张西望紧跟在唐僧旁边。那些知道事情的人,看了几眼就走了。有些游手好闲的人和顽童们,哈哈笑着,上前扔瓦片丢砖头,跟八戒开玩笑。唐僧捏着一把汗,只说:“不要生事!”那傻子不敢抬头。
不久,他们转过一个角,忽然看到一座门墙,上面写着“会同馆”三个字。唐僧说:“徒弟,我们进去这个衙门吧。”行者问:“进去干什么?”唐僧说:“会同馆是天下通会的地方,我们也打扰了,先进去休息一下。等我见了国王,换了关文,再离开城走路。”八戒听了,掏出嘴来,把看热闹的人吓跑了好几十个,他上前说:“师父说得对,我们就进里面躲一下,免得这群人吵闹。”于是他们进了馆,那些人也渐渐退去了。
馆里有两个馆使,一正一副,都在厅上查点人,要去接官。忽然看到唐僧来了,大家心中害怕,齐声问:“这是什么人?往哪里走?”三藏合掌说:“贫僧是东土大唐的,使者,来西天取经,今天到这里,不敢私自经过,有关文想要验证放行,权借高衙暂时歇息。”那两个馆使听了,赶紧请退旁人,整好衣服下厅来迎接,马上命人打扫客房安置,让他们吃清淡的饭菜,三藏道谢。两位官员带领人夫,出厅而去。手下人请老爷客房安置,三藏便走,行者恨道:“这家伙真懒!怎么不让老孙在正厅?”三藏说:“这里不归我大唐管辖,又不与我国相连,况且偶尔有上司过客往来,所以不好留在这里。”行者说:“既然这样,我偏要他招待我!”正说着,有管事的送来饭菜,盘子里有白米、一盘白面、两把青菜、四块豆腐、两个面筋、一盘干笋、一盘木耳。三藏教徒弟收好,谢了管事的。管事的说:“西房里有干净的锅灶,柴火方便,请自去做饭。”三藏问:“我问你一声,国王可在殿上吗?”
管事的人说:“我万岁爷爷很久没有上朝了,今天是个好日子,正好文武百官在讨论发布黄榜。如果你想换关文,快去吧,可能还赶得上。明天就来不及了,不知道还有多少时间等着呢。”三藏说:“悟空,你们在这里准备素斋,等我赶紧去验关文回来吃饭再走。”八戒急忙拿出袈裟和关文。三藏整理好准备进朝,只是叮嘱徒弟们,千万不要出去惹事。
不久,他们就到了五凤楼前,那里殿阁高耸,楼台壮丽。一直来到端门外,烦请负责奏事的官员转达天廷,想要换关文。那位黄门官果然来到玉阶前启奏说:“朝门外有东土大唐的钦差,一个和尚,前往西天雷音寺拜佛求经,想要换通关文牒,请宣。”国王听了很高兴地说:“我生病很久,没有登基,今天上殿发布榜文,正好有高僧来国!”于是下令宣到阶下,三藏立即跪拜。国王又召上金殿赐座,命光禄寺准备斋饭,三藏谢了恩,将关文献上。国王看完后非常高兴地说:“法师,你们大唐几代君主正直?几代臣子贤良?至于唐王,为什么会生病?”这位长老被问后,欠身双手合十地回答:“贫僧那里三皇治世,五帝分治。尧舜在位,禹汤安定百姓。周朝的王子们,各自立国。强者欺负弱者,分国称王。邦君有十八个,各自管辖一方。后来有十二个,宇宙安定。
因为没有车马,却又相互吞并。七雄争胜,六国归秦。天生鲁国与沛国,各怀不仁。江山属于汉朝,约法遵守。汉朝归于司马,晋朝又纷争。南北有十二个,宋、齐、梁、陈。列祖相继,大隋继承真理。赏罚无道,百姓多受苦。我王李氏,国号唐。高祖去世,如今世道平安。河清海晏,大德宽仁。因为长安城北有个怪水龙神,减少甘霖,应该损害百姓。夜间托梦,告诉国王要救助。国王说要准许,赶紧召集贤臣。款待在殿内,慢慢下棋。正当日午,那贤臣梦见斩龙。”国王听了,忽然呻吟着问:“法师,那贤臣是哪个国家的人?”三藏回答:“就是我王身边的丞相,姓魏名徵。他懂天文,知地理,能分阴阳,是安邦立国的大辅佐。因为他梦见斩了泾河龙王,那龙王告到阴司,说我王许诺救他又杀了他,所以我王才得了病,身体渐渐感到危险。魏徵又写了一封信,给我王带到冥司,寄给冯都城的判官崔玨。不久,唐王去世,三天后复生。多亏了魏徵,感谢崔判官改了文书,给王加了二十年的寿命。现在要举行水陆大会,所以派我这个贫僧远道而来,询求各国,拜佛祖,取大乘经文,超度苦难升天。”国王又叹息道:“真是天朝大国,君主正直,臣子贤良!像我这位久病多时,没有一个臣子来拯救。”长老听了,偷偷看了一眼,见那皇帝面色苍黄,精神衰弱。长老正想询问,有光禄寺的官员奏请唐僧奉斋。国王传旨说:“在披香殿,准备我的膳食,与法师共享。”
三藏谢了恩,与国王一起吃饭,进斋不提。
这时,行者在会同馆中,让沙僧安排茶饭,并准备素菜。沙僧说:“茶饭容易煮,蔬菜不好安排。”行者问:“为什么?”沙僧说:
“没有油盐酱醋。”行者说:“我这里有几文钱,让八戒去街上买。”那呆子想偷懒说:“我不敢去,我长得不好看,怕会惹麻烦,师父会怪我。”行者说:“公平交易,又不是偷,又不是抢,哪有什么麻烦!”八戒说:“你没见过那样的场面吗?在门口吓倒了十几个人;如果在热闹的市场上,可能会吓坏很多人!”行者说:“你只知道热闹的市场,你可曾见过市场上卖的是什么东西?”八戒说:“师父只让我低着头,别惹麻烦,实际上我并没有看到。”行者说:“酒馆、米铺、磨坊,还有很多布料杂货,更别说好茶房、面店,大烧饼、大馍馍,饭店还有好汤饭、好调料、好蔬菜,和那些特别的糖糕、蒸饼、点心、卷子、油炸食物、蜜食,很多好东西,我去买些请你吃,你觉得怎么样?”那呆子听了,口水直流,喉咙里咽口水,跳起来说:“哥哥!这次我麻烦你,等下次我攒钱,我也请你吃。”行者暗自笑道:“沙僧,快去做饭,等我们去买调料回来。”沙僧也知道是在逗八戒,只能顺口答应:“你们去,记得多买点,吃饱了再来。”那呆子拿了个碗,就跟着行者出门。两个人在街上遇到一个人问:“长老要去哪儿?”行者说:“去买调料。”那人说:“这条街往西走,转过拐角到鼓楼,那家郑家杂货店,你想买多少都有,油盐酱醋、姜椒茶叶一应俱全。”
他们两个人手挽手,直奔街西而去。行者路过几家茶馆、饭店,想买的却不买,想吃的也不吃。八戒叫道:“师兄,这里可以买点东西。”行者其实是在逗他,哪里肯买,便说:“贤弟,你真不懂事!再走走,挑些好的买。”两个人一边说话,一边吸引了许多人跟着来看。不久,他们到了鼓楼边,只见楼下人山人海,喧嚷得很,挤得满街都是。八戒看到说:“哥哥,我不去了,那边人太多,怕会被抓。再说那些人看起来可疑,被抓了怎么办?”行者说:“胡说!和尚又不犯法,怎么会被抓?我们走过去,到郑家店去买调料。”八戒说:“算了算了!我不想惹麻烦。要是被挤到人群里,耳朵被夹了,吓得人家跌倒,死了几个,我可就赔命了!”行者说:“既然这样,你就在墙根下等着,我去买了回来,给你买素面和烧饼吃。”那呆子把碗递给行者,把嘴靠在墙根上,背着脸,死活不动。行者走到楼边,果然人挤人,直接挤到人群里去听,原来是那皇榜挂在楼下,很多人争着看。行者挤到近处,睁开火眼金睛,仔细一看,那榜上写着:“朕是西牛贺洲朱紫国的王,自从建立国家以来,四方都安定,百姓生活安宁。最近因为国事不祥,卧病在床,拖了很久都难以痊愈。本国太医院多次选良方,仍然无法治愈。现在发布此榜文,广招天下有才之士。不论北往东来,国内国外,如果有高明的医生,请到宝殿来,治好我的病。如果病能够治好,我愿意将国家的一半分给你,绝对不会虚情假意。为此我发布了这个告示,告诉要来报名的人。”行者看完后,心里非常高兴地说:“古人说,做事要有三分运气。早就不应该在这里闲坐。现在不需要买什么调和药,先耐心等一天,等老孙我去当医生玩玩。”这位大圣弯腰丢下了碗,抓了一撮土洒在空中,念了一段咒语,施了隐身术,轻轻走上前去揭了告示,又朝着风的方向吸了一口仙气吹过去,风一阵旋起,他就回头,径直走到猪八戒那里,只见那呆子靠着墙根,像是睡着了一样。行者并不惊动他,把告示折好,轻轻放进他的怀里,转身先往会同馆去了。
下面那些人,见到风起来,各自都蒙上头闭上眼睛。不觉风过去,告示不见了,大家都惊恐不安。那告示原本有十二个太监,十二个校尉,早朝时拿出来,只挂了不到三个时辰就被风吹走了,大家战战兢兢地四处追寻,忽然看到猪八戒怀里露出一角纸,大家凑上前问:“你揭了告示吗?”那呆子猛地抬头,撅起嘴,吓得几个校尉跌倒在地。
他转身想走,却被几个胆大的拦住:“你揭了招医的皇榜,还不去朝廷给我万岁治病,想往哪里去?”那呆子慌忙说:“你儿子揭了皇榜!你孙子会医治!”校尉问:“你怀里的是啥?”呆子低头一看,真的有一张纸,展开一看,咬着牙骂道:“那猢狲害死我了!”恨恨地想撕破,但已经被众人拦住:“你这是死定了!这是当今国王发布的告示,谁敢撕坏?你既然在怀中,必定有医国之手,快跟我去!”八戒吼道:“你们不知道,这是我师兄孙悟空揭的。他偷偷放在我怀里,自己先走了。如果明白了这件事,我带你们去找他。”众人说:“别说什么乱七八糟的话,钟声还没响,你现下揭了告示,教我们去找谁!不管你!快去见主上!”那伙人不分青红皂白,把呆子推推扯扯。这呆子站稳了脚,就像生了根一样,十来个人也弄不动他。八戒说:
“你们不知道厉害!再这样扯下去,我要发火了,你们可别怪!”
没多久,街上闹得人围了过来,里面有两个年老的太监说:
“你这长相奇怪,声音也不对,是哪里来的,怎么这么村里强?”八戒说:“我们是东土派来西天取经的,我师父是唐王的师弟法师,刚刚入朝,去换关文了。我和师兄来这里买调和药,我见楼下人多,不敢去,是我师兄教我在这里等。他本来见到告示,弄了阵旋风,把它暗暗放在我怀里就先走了。”那太监说:“我前面见到一个白面胖和尚,直奔朝门而去,想就是你师父?”八戒说:“正是,正是。”太监问:“你师兄去哪里了?”八戒说:“我们一行四人,师父去换关文,我和另外两个人的马匹都在会同馆休息。师兄把我弄了,他先回馆去了。”太监说:“校尉,不要拉他,我们同去馆中,便知道事情的真相。”八戒说:“你们这两个老爷们真懂事。”众校尉说:“这个和尚真是不识货!怎么叫公公反而叫奶奶?”八戒笑道:“不要害羞!你们这是反了阴阳!他俩老妈妈,不叫他做婆婆奶奶,却叫他做公公!”众人说:“别说话!快去找你师兄。”街上的人吵吵闹闹,何止三五百,大家一起跑到馆门口。八戒说:“大家住手,我师兄可不像我,你们想戏弄他,他可是个严肃认真的人。你们见了他,必须行个大礼,叫他一声孙老爷,他就会听话。否则,他变了脸,你们的事可就办不成了。”众太监校尉都说:“你师兄果然有本事,能治好国王,他也应该占有一半江山,我们都该下拜。”
那些闲杂的人都在门外吵闹,八戒带着一群太监和校尉,径直走进了馆子。只听见行者和沙僧在客房里正说着揭榜的事情,嬉笑打闹。八戒上前拉住他们大喊:“你们能不能成个人!让我去买素面、烧饼和馍馍吃,结果都是白忙活!又弄旋风,揭了什么皇榜,偷偷放在我怀里,拿我当胖子来耍!这能成个弟兄吗!”行者笑着说:“你这傻瓜,想必是走错了路,去了别的地方。我经过鼓楼,买了些调料,急着回来找你却没见到你,我先来了,到底在哪里揭什么皇榜?”八戒说:“现在看榜的官员就在这里。”话还没说完,只见那几个太监校尉朝着行者拜了拜,说:“孙老爷,今天我王有缘,天派老爷降临,必定会大展才能,微微施展医术,治好我王的病,国家也能安定。”行者听了,正色道,接过八戒的榜文,对大家说:“你们是在看榜的官员吗?”太监叩头道:“奴婢乃司礼监的内臣,这几位是锦衣校尉。”行者说:“这医榜确实是我揭的,所以派我师弟来引见。既然你们的国王有病,常言说,药不跟卖,病不讨医。你去告诉那国王亲自来请我,我有手到病除的本事。”太监听了,个个惊讶,校尉说:“口出大言,必有分寸。我们一半留在这里请,一半回朝启奏。”于是分成四个太监,六个校尉,不待宣召,径直入朝当阶奏道:“主公万千之喜!”国王正与三藏吃过饭,清谈,忽然听到这个奏报,问道:“喜从何来?”太监奏道:“奴婢等早已领出招医皇榜,在鼓楼下张贴,有东土大唐远来取经的圣僧孙长老揭了,现在在会同馆内,请王亲自去请他,他有手到病除的本事,所以特来启奏。”国王听了,心中欢喜,问唐僧道:“法师有几个高徒?”三藏合掌回答:“贫僧有三个顽徒。”国王问:“那位高徒擅长医术?”三藏说:“实不瞒陛下,我那几个顽徒都是山野庸才,只会挑包背马,带着贫僧爬山过岭,或者到危险的地方,能伏魔捉怪,捉虎降龙而已,更没有一个懂药性的人。”国王说:“法师何必太谦?我今天登殿,幸遇法师来,真是天意。高徒既然不懂医术,他怎么敢揭我榜文,让我亲自去请?一定有医治国家的能力。”于是叫:“文武众卿,我身体虚弱,力量不足,不敢乘坐轿子;你们可以替我,尽快去请孙长老来看我的病。见到他时,切不可轻慢,要称他为神僧孙长老,以君臣之礼相见。”众臣领旨,与看榜的太监、校尉径直至会同馆,排班参拜。吓得八戒躲在厢房,沙僧闪在壁下。那大圣,看他坐在中间稳稳当当不动,八戒在心里暗暗怨恨:“这猢狲真是气死人!怎么这么多官员拜他,却不还礼,也不站起来!”不久,礼拜毕,分班启奏道:“上告神僧孙长老,我们都是朱紫国王的臣子,今天奉王旨,恭敬地请神僧入朝看病。”行者才站起身来对大家说:“你王怎么不来?”众臣道:“我王身体虚弱,不敢乘坐轿子,特令臣等行代君之礼,拜请神僧。”行者说:“既然如此,请各位前行,我会跟随前往。”众臣各依品级排成队走。行者整理衣服站起,八戒道:“哥哥,千万别把我们牵扯进去。”行者说:“我不牵扯你,我只要你们两个帮我收药。”沙僧问:“收什么药?”行者说:“凡是有人送药来给我的,照数收下,等我回来取用。”二人答应了。
这位行者和许多官员一起,很快就到了。众臣先跑去,向国王报告。国王高高卷起珠帘,眼睛闪烁着龙的光芒,开口问:“哪位是神僧孙长老?”
行者走上前一步,严厉地说:“老孙就是。”国王听到这凶狠的声音,又看到行者的样子很奇怪,吓得直打哆嗦,摔倒在龙床上。那女官和内侍们慌忙把国王扶进宫里,说:“吓死我了!”众官员都对行者表示不满,说:“这个和尚怎么这么粗鲁!怎么敢随便说话!”行者听后笑着说:“你们误会我了。如果像这种慢性子的人,你国王的病,就是一千年也不会好。”
众臣说:“人生能有几多阳寿?就算一千年也不好?”行者说:“他现在是个病君,死后变成病鬼,再转世也还是个病人,这样不是一千年也不好吗?”众臣生气地说:“你这个和尚,真是不知礼!怎么敢说得这么胡言乱语!”行者笑道:“这可不是胡言,你听我说:看病的方法非常微妙,关键在于心中要有旋转的思维。看、闻、问、切四个步骤,缺一不可:第一看他的神态和气色,看看他是胖是瘦、精神是否好;第二听声音的清浊,判断他说的是真话还是疯话;第三问病因有几天,平时饮食如何;第四才是切脉,了解经络的浮沉。我不看、不闻、不问、不切,今生就别想安然无恙。”
在众多文武官员中,有个太医院的官员,听了这话,赞同地说:“这和尚说得有道理。即使是神仙看病,也得看、闻、问、切,才能体现出高超的医术。”众官员听了,马上派近侍去传达:“长老想用望闻问切的方法,才能辨别病情、用药。”国王躺在龙床上,声音不断呼喊:“让他走吧!我见不得生人!”近侍出来说:“那和尚,我王的旨意是让你走,不想见生人。”行者说:“如果见不得生人,我可以悬丝诊脉。”众官员心里暗自高兴:“悬丝诊脉,我听说过,但从未见过。再去报告。”那近侍又进宫报告:“主公,孙长老不见您,他会悬丝诊脉。”国王心里想到:“我病了三年,还没试过这个,叫他进来。”近侍忙传话:“主公允许他悬丝诊脉,快让孙长老进宫诊视。”行者于是走上宝殿,唐僧迎面骂道:“你这泼猴,害了我!”行者笑着说:“好师父,我是为了你着想,你怎么能说我害你?”三藏生气地说:“你跟我这些年,没见你医好谁!你连药性都不知道,医书也没读,怎么敢去碰这个大祸!”行者笑道:“师父,你不知道。我有几个草药方,能治大病,照道理能让他好。如果医死了,也只是问个庸医杀人罪名,没必要怕!没关系,没关系,你先坐下看我的脉法如何。”唐僧又说:“你看过《素问》、《难经》、《本草》、《脉诀》吗?这些章句怎么解释,你这样胡说八道,能会什么悬丝诊脉!”行者笑道:“我身上有金线,你没见过。”说完伸手下去,从尾巴上拔了三根毫毛,捏在一起,喊了声“变!”立刻变成三条丝线,每条长二丈四尺,按照二十四气,托在手里,对唐僧说:“这不是我的金线吗?”旁边的近侍宦官说:“长老请先别说话,请进宫中诊断。”行者就告别唐僧,跟着近侍进入宫中看病。正是那:
心有秘方能治国,内藏妙诀注长生。
不知道这次去能看出什么病来,用什么药。想要知道真相,我们下次继续。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0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