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西游——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大道深奥难懂,谁能说清楚,让鬼神都感到惊恐。在这个宇宙中隐藏着无穷的秘密,真乐在世间无与伦比。灵鹫峰前,宝珠闪耀,照亮了五彩缤纷的光芒。它照耀着整个天地和万物生灵,聪明的人能与山海同寿。话说三藏师傅和他的四个徒弟,告别樵夫,从隐雾山出发,奔向大路。走了几天,突然看到一座城池在眼前,三藏说:“悟空,你看前面的城池,是不是天竺国?”行者摇摇手说:“不是!不是!如来那里虽然叫极乐,但没有城池,只有一座大山,山里有楼台殿阁,叫做灵山大雷音寺。就算到了天竺国,也不是如来的住处,天竺国离灵山还有很远的路呢。那座城大概是天竺之外的一个郡,走到前面才能搞清楚。”
没过多久,他们就到了城外,三藏下马,走进三层门里,看到那里的民生凋敝,街道冷冷清清。又走到市场口,看到许多穿青衣的人左右摆放,还有几个戴帽子的人站在房檐下。他们四个沿街走,那些人更是不愿意让路。猪八戒傻乎乎地把长嘴一伸,喊道:“让路!让路!”那些人猛一抬头,看到他们的样子,个个软弱无力,跌跌撞撞地说:“妖精来了!妖精来了!”吓得那些站在檐下的人战战兢兢,低头问:“那位来者是?”三藏怕他们惹麻烦,马上走上前对大家说:“贫僧是东土大唐的,特意到天竺国的大雷音寺求经的。路过这里,一是不知道地名,二是没找到人家,所以才进城,失礼了,希望各位能原谅。”那位官人这才施礼说道:“这里是天竺外郡,地名凤仙郡。近年来干旱,郡侯让我等在这里发布榜文,招募法师祈雨救民。”行者听了说:“你的榜文在哪里?”众官回答:“榜文在这里,刚刚打扫了廊檐,还没挂上。”行者说:“拿来我看看。”众官于是把榜文展开,挂在檐下。行者和他的四个徒弟上前一起观看。榜上写着:
“大天竺国凤仙郡郡侯上官。为榜聘明师,招求大法事。因为郡土广阔,军民富饶,连年干旱,累年荒芜,民田受损,军地薄弱,河道干涸,田间水沟空无一滴水。井里没有水,泉底无水可饮。富人勉强得以存活,穷人却难以维生。斗米的价格高得离谱,五两柴火的费用也很贵。十岁的小女孩能换三升米,五岁的小男孩被人带走。城中人心惶惶,典当衣物以保性命;乡下人欺负百姓,抢劫吃人而顾命。为此发布榜文,恳请各方贤哲,祈雨救民,恩情必有重报。愿以千金相谢,决不虚言。务必到榜者。”
行者看完,对众官说:“郡侯上官是哪位?”众官说:“上官是姓,这是我们郡侯的姓。”行者笑着说:“这个姓可不常见。”八戒说:“哥哥没读书,《百家姓》后面还有一句上官欧阳。”三藏说:“徒弟们,先别闲聊。谁会求雨,就去求一场甘雨,帮助百姓,这可是好事;如果不会就算了,别耽误了我们的路。”行者说:“祈雨有什么难的!我老孙可以翻江倒海,移星换斗,踢天弄井,喷云吐雾,担山赶月,呼风唤雨,这些都是小时候玩的把戏!有什么稀奇的!”
许多官员听说了这个消息,急忙去县城报告:“大人,喜讯来了!”
那位县侯正在焚香默默祈祝,听到这个喜讯,立刻问:“有什么喜事?”那位官员说:“今天榜单刚挂出来,就有四个和尚,声称是从大唐派来的,前往天竺国拜佛求经的,看到榜单后就说能祈求甘霖,特来告诉您。”县侯立刻整理衣服,步行前往,不用轿子和马车,直接去市口,恭敬地邀请他们。忽然有人报告:“县侯大人来了。”大家都让开,县侯一见唐僧,毫不畏惧他徒弟的丑陋,立即在街上跪下拜道:“下官是凤仙郡的县侯上官氏,恭恭敬敬拜请老师祈雨救民。希望老师能施以慈悲,运用神通,来拯救我们!”唐僧回答道:“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等贫僧到寺庙再谈。”县侯说:“老师可以先到我小衙门,自有干净的地方。”于是师徒们牵着马,挑着担子,直奔府中,逐一见面。县侯立刻命人上茶摆斋。过了一会儿,斋饭送来了,那八戒狼吞虎咽,像饿虎一样,吓得捧盘的人心惊胆战,来回添汤添饭,就像走马灯一样,直到吃得饱饱的才停下。斋饭结束后,唐僧感谢了县侯,问:“大人,贵地干旱多久了?”县侯回答:“我们这里是大天竺国,凤仙郡由我来管理。连续三年遭遇干旱,草木不生,五谷绝收。大小人家都做不了生意,十户中有九户在哭泣。三分之一的人饿死,另一部分也像风中的蜡烛一样摇摇欲坠。我出榜广求贤士,幸好遇到了真僧来我们国。如果能施一点雨水来帮助百姓,我愿意奉上千金以报厚德!”行者听了,满脸喜色,哈哈一笑说:
“别说了!别说了!如果说千金来感谢,那一点甘雨也没有。但论积功累德,老孙会给你送来一场大雨。”县侯本来就十分清白贤良,心系百姓,立刻请行者坐下,低头拜道:“老师若能施以慈悲,下官一定不敢违背良心。”
行者说:“暂时别说话,请起。麻烦你好好照看我师父,等老孙去做事。”沙僧问:“哥哥,怎么做?”行者说:“你和八戒过来,就在这堂下跟着我做个辅助,等老孙叫龙来下雨。”八戒和沙僧听从命令,三个人都在堂下,县侯则焚香礼拜,唐僧坐着念经。
行者念动真言,诵动咒语,瞬间看到正东上空,一朵乌云渐渐降落到堂前,正是东海龙王敖广。敖广收了云脚,化作人形,走上前,对行者躬身施礼道:“大圣唤小龙来,有何吩咐?”行者说:“请起,麻烦你远道而来,没什么特别的事。这里是凤仙郡,连年干旱,为什么不来下雨?”老龙说:“启禀大圣,我虽然能下雨,但我也是天上派来的,天上不发号令,我岂敢私自来此行雨?”行者说:“我路过这里,见到百姓久旱受苦,特意请你来施雨救济,怎么能推辞?”龙王说:“我怎敢推辞?但大圣念真言召唤,我不敢不来。可是我没有接到天上的旨意,也没有带行雨的神将,怎么能动雨呢?大圣若有拯救之心,容我回海点兵,烦请大圣到天宫奏请,争取一道降雨的圣旨,请水官放出龙来,我才能按旨意下雨。”行者听了觉得有道理,只好放老龙回海。他跳出罡斗,向唐僧说明龙王之事,唐僧说:“既然如此,你去办吧,切莫说谎。”行者于是吩咐八戒和沙僧:“照顾好师父,我上天宫去。”大圣说声去,立刻不见了。那县侯心中害怕,问:“孙老爷去哪儿了?”八戒笑道:“他驾云上天去了。”县侯非常恭敬,传出消息,告知全城的大街小巷,不论是公卿还是百姓,军民各家,各家供奉龙王的牌位,门口放清水缸,缸里插上杨柳枝,供奉香火,向天祈祷。
话说行者一路飞奔,直接到了西天门外,早就看到护国天王带着天丁力士迎上前来,问道:“大圣,取经的事情完成了吗?”行者回答:“差不多了。今天我来到了天竺国的边境,有个地方叫凤仙郡。那里已经三年没下雨,老百姓生活得很苦,老孙想祈求下雨来拯救他们,呼叫龙王来时,他说没有玉帝的命令,不敢私自行动,特地来拜见玉帝请示。”天王说:“那边是不是不该下雨呢。我听说,那郡侯作恶,冒犯了天地,上帝生气了,立下了米山、面山和黄金大锁,等这三件事解决后,才会下雨。”行者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想见玉帝。天王不敢阻止,让他进去,直接到通明殿外,又见四大天师迎上来问:“大圣来这里有什么事?”行者说:“因为保护唐僧,路过天竺国的边界,凤仙郡没有雨,郡侯召来师傅祈雨。老孙呼来了龙王,想让他下雨,他说还没有玉帝的命令,不敢擅自行动,特来请求命令,以解百姓的困苦。”四大天师说:“那里是不该下雨。”行者笑着说:“该与不该,烦请引奏引奏,看看老孙的人情如何。”葛仙翁说:“俗话说苍蝇包网,好大面子!”许旌阳说:“不要乱说,先带他进去。”邱洪济、张道陵和葛、许四位真人引他到灵霄殿下,奏请道:“万岁,有孙悟空路过天竺国凤仙郡,想要祈雨,特来请示。”玉帝说:“那家伙三年前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出行监观万天,游历三界,驾到他方,看到那个郡侯不仁,把供奉天神的素食推倒喂狗,口出污言,犯了天条,我便立下了三件事,在披香殿内。你们引孙悟空去看看,如果三件事解决了,就可以给他下命令;如果不解决,就别管闲事。”
四大天师于是引行者去披香殿里看,见有一座米山,高大约十丈;一座面山,高约二十丈。米山边有一只拳头大小的鸡,正在忙着一口口地啄米吃。面山边有一只金毛的小狗,伸着长舌头和短舌头在吃面。左边挂着一个铁架子,架上挂着一把金锁,大约一尺三四寸长,锁的把手有手指粗,下面有一盏明灯,灯火照着那把锁。行者不明白其中的意思,回头问天师:“这是什么情况?”天师说:“那家伙犯了天条,玉帝立下了这三件事,等到鸡啄光了米,狗吃完了面,灯火烧断了锁把,才会下雨。”
行者听了,吓得大惊失色,不敢再奏,走出殿外,满脸羞愧。四大天师笑着说:“大圣不用烦恼,这件事只要做好事就可以解决。如果你有一念善心,感动上天,那米山、面山立刻就会倒塌,锁把也会断。你去劝他行善,福气自会来到。”行者听了,不去灵霄辞别玉帝,直接下界回到凡间。不久到达西天门,又见护国天王,天王问:“请示如何?”行者把米山、面山、金锁的事情说了一遍,说:“果然听了你的话,不肯传旨。刚才天师送我,教我去劝那位行善,福气自然就来了。”于是告别,乘云下界。
那郡侯和三藏、八戒、沙僧以及大小官员们都聚集在一起来询问。行者对郡侯喝了一声:“你这三年前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冒犯了天地,导致老百姓受苦,现在却不肯下雨!”郡侯慌忙跪倒在地说:“老师怎么知道三年前的事情?”行者说:“你把供奉天神的素食,怎么推倒喂狗?快实话实说!”郡侯不敢隐瞒,便说:
“三年前的十二月二十五日,我在本官府里设供品祭天,因为我的妻子不贤,跟我吵嘴,我一时气急,推倒了供桌,把素菜泼了,结果叫来狗来吃了。这两年来我一直在心里想这件事,心神恍惚,也不知道怎么解释,不知道上天是否会惩罚我,害了百姓。今天遇到老师降临,真希望能指教我,上天到底是怎么安排的。”
行者说:“那一天正是玉皇下界的日子,看到你把供品喂给狗,还说了不好的话,玉帝就记下了三件事。”八戒问:“哥,那三件事是什么?”行者说:“在披香殿立了一座米山,大约有十丈高;还有一座面山,大约有二十丈高。米山旁有一只拳头大的小鸡,正在那儿慢慢啄米;面山旁有一只金毛的小狗,正在那儿舔面。左边还有一个铁架子,上面挂着一把黄金大锁,锁把有手指粗,下面有一盏明灯,灯光正在照着锁把。等到那只鸡啄完米,狗舔完面,灯光把锁把烧断,这里才会下雨。”
八戒笑着说:“没关系!没关系!哥你带我去,我变个法身,一口把它的米和面都吃了,锁把也弄断,肯定能下雨。”行者说:“傻子别乱说!这是上天设下的计策,你怎么能看到?”三藏问:“那这样说,怎么办呢?”行者说:“不难!不难!我临走时,四位天师曾告诉我,只要做好事就能解开。”那郡侯跪在地上,恳求道:“请老师指教,我一定会遵从。”行者说:“你如果愿意向善,赶紧念佛看经,我会替你请求;如果你还是不改,我也没办法,不久天就会惩罚你,命也保不住。”那郡侯磕头拜谢,发誓皈依。于是他召请本地的僧道,建立道场,每个人都写文书,奏请三天。郡侯领着大家上香拜天,感谢天地,自己反省,三藏也和他一起念经。与此同时,又发出飞报,叫城里城外的男女老少,都要烧香念佛。从此,善声四起。行者高兴地对八戒和沙僧说:“你们俩好好照顾师父,让老孙再去去。”八戒问:“哥哥,又要去哪儿?”行者说:“这郡侯听了老孙的话,果然悔过,恭敬善良,真心念佛,我这就去奏玉帝,求些雨来。”沙僧说:“哥哥既然要去,就别犹豫,别耽搁我们行路,求雨一坛,才能成就我们的正果。”
这位大圣又腾云而起,直至天门外,遇到了护国天王。天王问:“你这次来做什么?”行者说:“那郡侯已经向善了。”天王也很高兴。
正在说着,早见直符使者,捧着道家的文书和僧家的关牒,到了天门外传递。那符使看到行者,施礼说:“这是大圣劝善的功劳。”行者问:“你要把这文牒送到哪里?”符使说:“直接送到通明殿上,交给天师传递到玉皇大天尊那里。”行者说:“那么,你先走,我随后就去。”那符使进入天门去了。护国天王说:“大圣,不用见玉帝了。
你只需去九天应元府,借点雷神,直接用雷声和闪电,就能下雨。”行者听后,依言而行,进入天门,不上灵霄殿请求旨意,转云步,径直前往九天应元府,见到雷门使者、纠录典者、廉访典者都来迎接,施礼说:“大圣为何而来?”行者说:“有事要见天尊。”三位使者就为他传奏,天尊随即下九凤丹霞之扆,整衣出迎。相见礼毕,行者说:“我特来请求一件事。”天尊问:“是什么事?”行者说:“我为了保护唐僧,来到凤仙郡,看到那里的干旱非常严重,已经答应他求雨,特来告借贵部的官员发出雷声。”天尊说:“我知道那郡侯冒犯上天,立下三件事,不知道是否该下雨。”行者笑着说:“我昨天已经见过玉帝请旨。玉帝让天师引我去披香殿看那三件事,就是米山、面山和金锁,只要这三件事都解决了,才会下雨。我担心难以解决,天师教我劝化郡侯等众做好事,认为人有善念,天必会回应,或许可以改变天意,解救灾难。现在善念已经产生,善声四起。刚才直符使者已经将改行从善的文牒奏上玉帝去了,老孙特意来尊府,告借雷部官员的帮助。”天尊说:“既然如此,差邓辛张陶帅领闪电娘子,立刻随大圣下降凤仙郡发出雷声。”
那四位将军和孙大圣一起,不久就来到了凤仙境。他们在半空中开始施法。突然传来轰隆隆的雷声,又看到闪烁的闪电,真是:紫金蛇似的电光闪过,雷声轰鸣震动大地。火光飞舞,雷电轰隆,天空中闪电满天,震动得连大地都在颤抖。红光一闪,万里江山都受到了影响。在凤仙郡,城里城外的大小官员和百姓,整整三年没有听到雷声,今天听到了雷声和闪电,大家都跪下,头顶着香炉,有的人手里拿着柳枝,都在念: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声善念,果然感动了上天,正如古诗所说:“人心一旦生起善念,天地都知道,善恶如果没有回报,天地之间必定会有私情。”
不说孙大圣指挥雷神,在凤仙郡施展雷电,大家都回归善良。
这时,上天的使者把僧道两家的文书,送到通明殿,四位天师向灵霄殿奏报。玉帝看到后说:“既然他们有善念,就看看这三件事如何。”
正说着,忽然披香殿的将领报告:“所立的米山和面山都倒了,瞬间米和面都没有了,锁也断了。”报告还没说完,又有天官带着凤仙郡的土地、城隍、社令等神明来拜奏:“本郡的郡主和满城的百姓,没有一家不皈依善果,礼佛敬天。今天恳请您施以慈悲,普降甘雨,救济百姓。”玉帝听后非常高兴,命令:“风部、云部、雨部,各遵命令,去下方,按凤仙郡的界限,今天现在,雷声响起,降雨三尺零四十二点。”四大天师奉命,传令各部随时下界,各显神威,一起振作。
这时,孙大圣正在和邓辛、张陶、闪电娘子在空中调皮,看到众神都来了,聚集在一起。那时风云交汇,甘雨倾泻,雨水如注:浓云密布,黑雾弥漫。雷声轰轰,闪电照耀。狂风呼啸,急雨倾盆。所谓一念回天,万民都满怀期待。全靠大圣施展神通,万里江山处处阴云密布。甘雨如潮,淹没大地,屋檐前滴水如瀑,窗外响声清脆。万户千家的人都在念佛,六街三市的水流成洪。东西河道都满了,南北溪湾各处通畅。干枯的庄稼得到了滋润,枯树复苏。田地里的麻和麦子丰收,村庄里的豆粮增加。旅客开心地做生意,农夫乐于耕种。从今往后,谷物丰收,自然得丰收。风调雨顺,人民安乐,海晏河清,享受太平。一天的雨下了三尺零四十二点,众神渐渐收回神力。孙大圣大声喊道:“那四部神,暂时停下云彩,等我去叫郡侯来感谢你们。你们可以拨开云雾,显现真身,让这个凡人亲眼看看,他才会信心供奉你们。”众神听了,只好停在空中。孙大圣落下云头,径直来到郡里,看到三藏、八戒、沙僧都来迎接,郡侯一步一拜来感谢。孙大圣说:“等一下别谢我,我已留住四部神明,你可以召集更多的人来一起感谢他们。让他们以后继续降雨。”郡侯立刻传令,召集大家一起朝拜,看到那四部神明,拨开云雾,显现真身。四部神是:雨部、雷部、云部、风部,只见龙王显现,雷神挺身而出。云童出现,风伯降临。龙王显现,银须苍老无与伦比;雷神挺身,威武的样子无人能比。云童出现,谁能比得上那金冠玉面。
风伯降临,像是干燥的眉毛和眼睛。大家都在青空上排排坐,观看圣仪。
凤仙郡这地方的人都很信任,顶礼膜拜,烧香祈福。今天仰望天上的神明,洗心向善,完全依靠他们。众神等了一个时辰,人民不停地拜奉。孙行者又在云端站起来,向大家行礼说:“辛苦了!辛苦了!请各位回到自己的地方。老孙还要教郡里的百姓,供养高人,遇到节日时做法事祭拜。各位从今往后,五天降风,十天降雨,还来帮助大家。”众神听了,都照办,各自返回自己的地方。
这时大圣从云头落下来,对三藏说:“事情办完了,人民安定,可以走了。”郡侯听了,急忙行礼说:“孙老爷可不能这么说!这次真是无量的恩德。我这里准备了小宴,感谢您的厚恩。还要买田地,给老爷建寺院,立生祠,刻上老爷的名字,四季供奉。虽然心里感激,但怎么能报答得了万分呢,怎么能说要走就走呢!”三藏说:“大人您说得对,但我们是西方行脚的僧人,不敢久留。一两天之内,肯定会走。”郡侯哪里肯让他们走,连夜派人准备酒席,盖起祠堂。
第二天,宴会盛大,唐僧高坐,孙大圣和八戒、沙僧一起列坐,郡侯和本郡的大小官员们把酒菜奉上,细心款待了一天。这场宴会真是愉快,做了首诗来证明:田地久旱终于下了甘雨,河道通畅生意兴隆。深感神僧来到郡里,多亏了大圣上天宫。解除过去的恶事,心念归依善果弘。希望今后能如尧舜时代,五风十雨,年年丰收。
一天宴会,第二天又宴请,今天感谢,明天回谢,硬是留了半个月,只等寺院和祠堂完工。一天,郡侯请众人去观赏,唐僧惊讶地说:“这工程真大,怎么这么快就完成了?”郡侯说:“我催促工人,昼夜不停,急着让他们完工,特意请各位老爷来看看。”行者笑着说:“果然是贤能的好侯爷!”于是大家都去了新寺,看到那殿阁巍峨,山门壮丽,大家都赞不绝口。行者请师父给寺院取个名字,三藏说:“有,叫做甘霖普济寺。”郡侯称赞说:“很好!很好!”用金子贴上招募僧众,侍奉香火。殿左边立起四众生祠,每年四季祭祀;又盖起雷神、龙神等庙,以答神功。看完后,便命大家赶路。那郡的人民知道久留不住,各自准备了送行的礼物,绝不收下。因此,所有官员们盛装鼓乐,摆开旗帜,送行三十里远,仍不忍分离,纷纷流泪目送,直到看不见才回去。这正是:
硕德神僧留普济,齐天大圣广施恩。
不知道这次离开还有多少天才能见到如来,我们下次继续。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0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