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西游——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唐僧高兴地和郡侯告别,骑在马上对孙悟空说:“贤徒,这次的善行,真比比丘国救助小孩的事还要好,这都是你的功劳。”沙僧说:“比丘国只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怎么能和这场大雨相比呢?这雨下得这么大,滋润了万万千千的生命!我也暗自佩服大师兄的法力和慈悲。”八戒笑着说:“我也是有恩有德的,只不过我内心有些小心思。跟着我就要遭罪。”行者问:“我在哪里让你受罪了?”八戒说:“当然有了!你总是照顾我被捆,照顾我被吊,照顾我被煮,被蒸!今天在凤仙郡施了恩惠给那么多人,怎么就不能多停留几天,让我吃顿饱饭,偏偏急着赶路!”唐僧听了,喝道:“这个傻子,怎么只想着占便宜!快走吧,别再争论了!”

八戒不敢再说,捂着嘴,挑着行李,跟着师父们一路向前走。

这时光阴如箭,又正值深秋,看到:水痕消退,山峦显得瘦削。红叶飘落,黄花盛开。霜降后夜长,月光透过窗户照进来。家家户户的炊烟和夕阳交织,处处是湖水和寒冷的景象。白色的水草香,红色的芦苇丰盛。橙色的橘子,黄色的柑橘,柳树衰败,谷物却显得生机勃勃。荒村的雁儿在碎芦花上落下,野店的鸡鸣声唤醒了玉米豆。四人走了一段时间,看到城墙的影子,唐僧指着前方说:“悟空,你看那里又有一座城池,不知道是什么地方。”行者说:“我们都没来过,怎么知道呢?先走到前面问问人吧。”

没过多久,忽然看到树丛里走出一个老者,手里拿着竹杖,穿着轻便的衣服,脚踩一双棕色的鞋,腰上系着一条扁带。唐僧慌忙从马背上下来,上前打招呼。

那老者用拐杖还礼说:“长老您是从哪里来的?”唐僧合掌说:“我是一名来自东土唐朝的僧人,前来雷音寺拜佛求经,今天来到这个地方,远远看到城墙,不知道是哪里,特意请老施主指引。”那老者听了,回答说:“有道禅师,我这里是天竺国的一个小地方,叫玉华县。县里的城主就是天竺皇帝的宗室,被封为玉华王。这位王非常贤明,特别尊敬僧人,关心百姓。如果老禅师去见他,必定会受到重视。”唐僧感谢了老者,那老者便朝着树林走去。

唐僧转身对徒弟们说起之前的事情。三人都很高兴,扶着师父上马。

唐僧说:“路程不远,不用骑马。”于是四人步行来到城边的街道观看。原来那里有很多人家,做买卖的人,来来往往,人气很旺。看他们的声音和外貌,和中华没什么两样。唐僧吩咐:“徒弟们要小心,千万不要放肆。”八戒低下头,沙僧捂着脸,只有孙悟空搀扶着师父。两边的人都来围观,齐声叫道:“我们这里只有降龙伏虎的高僧,没见过降猪伏猴的和尚。”八戒忍不住,掬着嘴说:“你们见过降猪王的和尚吗?”吓得街上的人们纷纷往两边闪开。行者笑着说:“傻子,快闭嘴,别装傻,小心走过桥。”那傻子低着头,只是笑。过了吊桥,进入城门,看到大街上酒楼歌馆,热闹非凡,果然是繁华的城市。有诗为证,诗曰:锦城铁瓮万年坚,临水依山色色鲜。百货通湖船入市,千家沽酒店垂帘。楼台处处人烟广,巷陌朝朝客贾喧。不亚长安风景好,鸡鸣犬吠亦般般。唐僧心里暗喜:“人们说西域各国,都没到过这里。细细观察这个景象,和我们大唐没什么不同!这所谓的极乐世界,果然是这样的。”又听说,白米四钱一石,麻油八厘一斤,真是五谷丰登的地方。走了一段时间,终于到了玉华王府,府门左右有长史府、审理厅、典膳所、待客馆。唐僧说:“徒弟们,这里是府邸,我进去见王,出示文书。”八戒问:“师父进去,我们可以在衙门前站着吗?”唐僧说:“你们看这门上写着‘待客馆’三个字!你们都去那里坐下,看看有没有草料,买些喂马。我见了王,如果他赐给我斋饭,就来叫你们一起享用。”行者说:“师父放心去,老孙会照看的。”沙僧把行李挑到馆中。馆里有看馆的人,见他们的样子丑陋,也不敢问他们,也不敢赶他们出去,只能让他们坐下不说话。

老师父换上了衣服和帽子,拿着通行证,直接走到王府前。刚到那里,就看到一个引礼官迎上来问:“长老您来干什么?”三藏回答:“我是东土大唐派来向佛祖求经的僧人,今天来到这里,想要换取通行证,特地来拜见您。”引礼官立刻去报告,王子果然很贤明,马上下旨召见三藏。三藏来到殿下行礼,王子请他上殿坐下。三藏把通行证献上,王子看了之后,看到上面有各国的印信,便高兴地把自己的宝印盖上,折好收在桌子上。王子问:“国师长老,从你们大唐到这里,经过了多少路程?”三藏说:“我也没记得具体的路程。不过前年观音菩萨在我王的面前显现,留给我一首诗,说西方有十万八千里。我在路上,已经经历了十四个冬夏了。”王子笑着说:“十四个冬夏,就是十四年了。想必在路上耽搁了不少时间。”三藏说:“一言难尽啊!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不知道受了多少苦,才终于来到这里!”王子非常高兴,立刻让膳官准备素食招待三藏。

三藏说:“殿下,我有三个小徒弟在外面等候,他们不敢进来吃饭,只怕耽误行程。”王子说:“快去请长老的三位徒弟进府一起吃饭。”当殿官出去请他们,大家都说:“没见过,没见过。”有一个人说:“客馆里坐着三个长得丑陋的和尚,想必就是他们。”殿官带着大家来到客馆,问看馆的人:“哪个是大唐取经僧的高徒?我主有旨,请他们吃斋。”八戒正坐着打盹,听到“斋”字,忍不住跳起来回答:“我们是!我们是!”殿官一看到,吓得魂飞魄散,结结巴巴说:“是个猪妖!猪妖!”行者听到,赶紧抓住八戒说:“兄弟,别这么失礼,注意点形象。”那些官员见到行者,又说:“是个猴精!猴精!”沙僧拱手说:“各位别惊慌。我们三个人都是唐僧的徒弟。”众官又说:“灶君!灶君!”孙行者让八戒牵马,沙僧挑担,一起进了玉华王府。殿官先进去报告,王子看到这么丑陋的样子,心里也有些害怕。三藏合掌说:“千岁请放心,虽然我的徒弟们长得丑,但他们心地善良。”八戒朝王子行礼说:“贫僧问候您。”王子更加心惊。三藏说:“我的徒弟们都是从山野里收来的,不懂礼仪,望您多多包涵。”王子虽然害怕,但还是让膳官请众僧去暴纱亭吃斋,三藏感谢了,告辞王子下了殿,大家一起到亭子里。三藏埋怨八戒说:“你这个笨蛋,根本不懂礼数!干脆别说话也好,怎么这么粗鲁!一句话,完全可以把泰山撞倒!”行者笑着说:“还是我不说好,省了不少力气。”沙僧说:“他打招呼也不等齐,提前就开口了。”八戒说:“真是调皮!师父前几天教我,见人要打个招呼是礼。今天打招呼又说不好,那我该怎么做!”三藏说:“我教你见人打招呼,并没有教你见王子就这样胡闹!常言说,物有所值,人有贵贱,怎么可以不分贵贱?”正说着,见膳官带着人来,移开桌椅,摆上素食,师徒们便不再说话,各自吃起饭来。

王子回到宫殿,看到宫里有三个小王子,脸色变化,便问:“父王今天为什么这么害怕?”王子说:“刚才有个从东土大唐来的和尚,来拜佛取经,真是个不凡的人。我请他吃斋,他说前面有徒弟,我就让人去请了。没过多久他们进来了,看到我没行大礼,只是打个招呼,我心里就不舒服。抬头一看,三个小王子长得丑得像妖怪,心里不由得感到惊恐,所以脸色才变。”原来这三个小王子都不简单,个个都喜欢打架,于是他们伸出拳头,撩起袖子说:“难道他们是从山里来的妖精,假装成人的?我们去拿兵器出来看看!”最大的那个拿着一根齐眉棍,第二个拿着一把九齿钯,第三个拿着一根黑棒子,气势汹汹地走出王府,喊道:“什么取经的和尚!在哪里?”正好有个典膳官跪下说:“小王,他们在暴纱亭吃斋呢。”小王子不分好坏,就闯了进去,喝道:“你们是人还是怪,快说出来,我饶你们性命!”吓得三藏脸色苍白,丢下饭碗,弯腰说:“贫僧是唐朝来取经的,不是怪。”小王子说:“你看还像个人,那三个丑的,肯定是怪!”八戒根本不理他们,继续吃饭。沙僧和行者微微欠身说:“我们都是人,虽然长得丑,但心地善良。你们为什么这么嚣张?”旁边的典膳官说:“三位是我王的儿子,小殿下。”

八戒丢下碗说:“小殿下,你们拿着兵器干什么?难道要和我们打吗?”

二王子摆开架势,双手舞动钯,准备打八戒。八戒笑着说:“你的钯根本不够我这钯用!”然后掀开衣服,从腰间拿出钯,摇一摇,金光闪闪,吓得王子手软,根本不敢动。行者看到最大的那个用齐眉棍,跳起来,从耳朵里取出金箍棒,摇一摇,跟碗一样粗,有两米多长,重重地捣在地上,捣了三尺深,竖在那里,笑着说:“我把这根棍子送给你!”

那王子一听,立刻丢掉自己的棍,去试试那根棒子,拼命一拔,却动不了分毫。再试试,摇一摇,根本就像根深深扎在地里的树。第三个王子性子急,拿着黑棒子来打,但被沙僧一手劈开,拿出降妖宝杖,轻轻一抖,发出耀眼的光芒,吓得典膳等官员一个个呆住了,连话都说不出来。三个小王子一齐跪下说:“神师!神师!我们凡人不识,恳请您施展一番,我们好好拜您。”行者走上前,轻轻拿起棒子说:“这里地方小,不好施展,等我跳到空中,给你们表演。”然后大圣一声呼哨,跳起,双脚踩着五色祥云,飞到半空,大约三百步高,把金箍棒扔开,像撒花一样,黄龙转身,上下翻转,左旋右转。开始的时候人和棒子像锦上添花,后来人不见了,只看到一根棒子在空中滚动。八戒在下面喊:“我也去玩玩!”这傻瓜也乘风而起,飞到半空,扔掉钯,左一下右一下,前一下后一下,满身解数,听到呼呼风响。正玩得热闹,沙僧对师父说:“师父,我也去表演一下。”好和尚,双脚一跳,转着杖也飞到了空中,只见锐气氤氲,金光闪烁,双手使降妖杖,像丹凤朝阳、饿虎扑食一样,紧迎慢挡,快速转身。三个兄弟都在半空中展示自己的本领,威风凛凛。真是:真禅的景象与众不同,道理充满了天空。金木施威遍法界,刀圭转动合圆通。神兵锐利随时显现,丹器花生处处崇高。天竺虽高仍需戒性,玉华王子总归在中间。吓得那三个小王子跪在尘埃里。暴纱亭的大小官员,王府里的老王子,整个城里的军民男女,僧尼道俗,所有人都在家里念佛磕头,户户点香礼拜。果然是:见到真相就能度众僧,人间享福过清平。从今往后真正的菩提路,都是参禅拜佛的人。他们三个各自使出本领,玩了一会儿,收起兵器,来到唐僧面前问好,感谢师恩,坐下不再提起。

三个小王子急忙回到王宫,向老王报告:“父王,您太高兴了!今天有很大的功劳!刚才我们在半空中看到舞动的东西了吗?”老王说:“我刚才看到半空中的彩霞,就在宫院里和你母亲等人一起焚香拜神,更不知道是什么神仙降临。”小王子说:“那不是神仙,是那三个去取经的和尚的丑徒弟。一个拿着金箍铁棒,一个拿着九齿钉耙,还有一个拿着降妖宝杖,他们的武器跟我们三个人的比起来,根本没有差别。我们教他们使武器,他们觉得地上空间狭小,不好施展,所以我飞到空中给你们看。他们都驾着云,满天都是祥云,瑞气环绕。等他们落下时,都坐在暴纱亭里。

我非常高兴,想要拜他们为师,学习他们的本领,保护我们的国家,这真是莫大的功劳!不知道父王您怎么看?”老王听了,心里很满意。

当时父子四人,不乘坐轿子,也不张开盖子,步行到暴纱亭。他们四位徒弟收拾行李,准备进府谢斋,告辞王爷就要动身。恰好看到玉华王和他的儿子上亭子,向他们鞠躬,长老慌忙伸身回礼,行者等人则在旁边轻轻地笑。

大家礼毕,请四位徒弟进府上坐。四位徒弟高兴地走了进去,老王起身说道:“唐老师父,我有一件事想请教,不知道三位高徒是否可以答应?”三藏说:“只要您吩咐,小徒弟不敢不从。”老王说:“我第一次见到你们的时候,觉得你们是来自唐朝的行脚僧,其实是肉眼凡胎,容易轻视。刚才见到孙师、猪师、沙师在空中舞动,才知道他们是仙人还是佛。我的三个儿子,都是喜欢武艺的人,今天我发自内心,想拜他们为徒弟,学一些武艺。希望老师能宽容大度,传授给他们,必定以倾城之资来感谢您。”行者听了忍不住笑道:“您这位殿下,真是太客气了!我们这些出家人,恰恰希望能传授几个徒弟。您的儿子既然有向善的心,不应该提起任何利益,只要以情相处,就是一种恩情。”王子听了非常高兴,随即命人准备宴席,就在府里的正堂摆开。哎!一声旨意,立刻就准备好了。只见那:五彩缤纷,香烟袅袅。金桌子上挂着绸缎,令人眼花缭乱;彩漆的椅子上铺着锦绣,增添了风光。新鲜的水果,香喷喷的茶汤。三五道清甜的小吃,一两顿丰盛的馒头。蒸的酥蜜、煎的美味更是奇妙,油炸糖浇上去,真是好吃。有几瓶香醇的素酒,倒出来,比美酒还好;还献上几次阳羡的仙茶,捧到手里,香气扑鼻。各种美食应有尽有,色香味俱全。一边有人在唱歌跳舞,表演戏剧。他们的师徒和王父子们,尽情地乐了一天。不知不觉天色已晚,散了酒席,又叫人在暴纱亭铺床,请老师安卧,等到明早诚心焚香,再拜请教武艺。大家都听从了,准备香汤,请老师沐浴,众人则回去休息。这时:

鸟儿在高处栖息,声音沉沉,诗人下榻后吟咏。银河的光辉映照,天色更亮,荒凉的野径草更深。砧杵叮咚敲着别院,远山朦胧动人心。寒蝉声响,知人心思,床头的梦也破了。

一夜过去,到了早晨,老王和他的儿子又来见这位长老。昨天见面时,还是王爷的礼,今天就要行师礼。那三个小王子面对行者、八戒、沙僧叩头,拜问道:“尊师的兵器,还能借给弟子们看看吗?”

八戒听了,开心地拿出钉钯,扔在地上。沙僧把宝杖扔出,靠在墙边。二王子和三王子跳起来想去拿,就像蜻蜓碰到石柱一样,大家都使劲,脸都变红了,就是拿不动一点点。大王子看到,喊道:“兄弟们,别费力了。师父的兵器都是神兵,不知道有多重呢!”八戒笑着说:“我的钯也没多重,只有一藏之数,连柄加起来五千零四十八斤。”三王子问沙僧:“师父的宝杖有多重?”沙僧笑着说:“也是五千零四十八斤。”大王子想看看行者的金箍棒。行者从耳朵里取出一根针,迎风一晃,变成了碗口那么粗,直直地竖在面前。那王父子都吓了一跳,众官员也都心惊。三个小王子恭敬地说:“猪师、沙师的武器,都是随身携带的,可以直接拿。孙师为什么从耳朵里拿出来?见风就变大,为什么?”行者笑道:“你们不知道我这根棒子不是普通的东西。这根棒是:鸿蒙初判时,陶冶的铁,大禹神人亲自设计的。湖海江河,无论深浅,都曾用过这根棒。开山治水太平时,它曾漂流到东洋镇海阙。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能消能长,能变得光滑。老孙有缘将它取来,变化无方,随心所欲。它可以大到宇宙间,也可以小到针儿那么细。这根棒叫如意,名为金箍,天上人间都是绝无仅有的。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可以粗可以细,能生能灭。它曾帮助我闹天宫,也曾跟我攻打地阙。伏虎降龙,处处都能通,炼魔荡怪,方方面面都能彻底解决。举头一指太阳就会昏暗,天地鬼神都会害怕。这根棒的仙缘一直传到今天,原来不是凡间的铁。”王子们听了,个个都顶礼膜拜。三个向前重重地拜礼,虔心求授,行者说:“你们三个不知道学什么武艺。”王子们说:“愿意学棍的就学棍,惯用钯的就学钯,喜欢用杖的就学杖。”行者笑道:“教你们也容易,只是你们没有力量,无法使用我们的武器,怕学得不好,就像画虎不成反而像狗一样。古人说,教训不严是老师的懒惰,学问无成是学生的罪。你们既然有诚心,可以去焚香拜天地,我先传你们一些神力,然后再教你们武艺。”三个小王子听了,非常高兴,便亲自抬香案,洗手焚香,朝天礼拜。拜完后请师傅传法,行者转身对唐僧行礼说:“师父,恕弟子的罪。从前年在两界山蒙师父大德救了我,教我做沙门,一路西来,虽然没有好好报答师恩,却也曾渡水登山,竭尽全力。如今来到佛国,幸好遇见贤王的三个儿子,投拜我等,想学武艺。他们既然是我们的徒弟,就是我师的徒孙。特此请示师父,方便传授。”三藏非常高兴。八戒、沙僧看到行者行礼,也转身朝三藏磕头说:“师父,我们愚笨,不会说话,希望师父高坐法位,让我们两个也各招一个徒弟玩玩,也是西方路上的回忆。”三藏欣然同意。

行者便在暴纱亭后,静室之间,画了个阵,教三个王子都俯伏在里面,一个个闭上眼睛,静心养神。这时他暗暗念动真言,诵念咒语,将仙气吹入三人的心中,把元神收归本处,传授口诀,各自获得了无数的力量,仿佛脱胎换骨。运转了一圈后,那三个小王子才苏醒,齐齐爬了起来,擦擦脸,神采奕奕,个个强壮有力:大王子拿到了金箍棒,二王子轮起了九齿钯,三王子举起了降妖杖。老王看到非常高兴,随后准备了一桌素宴,感谢他的师徒四人。在筵席上,各自展示所学:学棍的演棍,学钯的演钯,学杖的演杖。虽然打了几个转身,做了些招数,还是有些吃力,走一段路就喘气,不能坚持太久;因为他们的兵器都有变化,进退攻守,随时都有变化的奥妙,这些毕竟是凡人,怎么可能一下子就能掌握得了呢?当日散了筵宴。

第二天,三个王子又来感谢说:“感谢神师赐予我们力量,虽然能得到师傅的神器,但要改变它们很困难。我们想请工匠按照师傅的神器样式,减少一些重量,重新打造一套,不知道师父是否同意?”八戒说:“好!好!好!说得很有道理。我们的武器,你们用不了,而且我们要保护法宝降妖,确实应该重新制作。”王子于是召来铁匠,买了万斤钢铁,就在王府的前院搭了个厂,支炉铸造。第一天将钢铁炼熟,第二天请行者三人把金箍棒、九齿钯、降妖杖都拿出来放在厂子里,准备制作,便这样昼夜不停地忙碌。

哎!这武器本来是他们随身携带的宝物,片刻也不能离开,各自藏在身上,保护着他们的光辉。如今放在厂院中几天,那光辉有万道冲天,瑞气笼罩大地。那天夜里,有一个妖精,离城只有七十里,住在豹头山,洞口叫虎口洞,晚上坐着时,忽然看到霞光瑞气,便驾着云飞过来看看。原来是州城的光辉,他降下云来靠近一看,发现是这三样武器在发光。妖精又惊又喜地说:“好宝贝!好宝贝!这是谁的武器,怎么放在这里?这是我的缘分,快拿走!快拿走!”他心里一动,施展威风,把三样武器一齐收走,直接回到自己的洞里。正如那句:

道不须臾离,可离非道也。神兵尽落空,枉费参修者。

不知怎样才能找回这些兵器,我们下次继续。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白话西游——第八十七回 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白话西游——第八十六回 木母助威征怪物 金公施法灭妖邪

白话西游——第八十五回 心猿妒木母 魔主计吞禅

白话西游——第八十四回 难灭伽持圆大觉 法王成正体天然

白话西游——第八十三回 心猿识得丹头 姹女还归本性

0条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