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西游——第九十三回 给孤园问古谈因 天竺国朝王遇偶

一想到心里有爱,就一定会留情,这样就会生出灾难。灵明的神明怎么能分辨三台呢?行满之后自然会回到元海。不论是成仙还是成佛,得从心里安排。要清清白白、远离尘埃,才能飞升到上界。

再说寺里的僧人,天亮时没有见到三藏师徒,大家都说:“没有留住他们,没有告别,也没求他们,竟然把活菩萨放走了!”正说着,看到南关那边有几个大户人家来请,众僧拍手说:“昨晚没有防备,今夜他们都乘云走了。”大家齐声望天拜谢。话一传开,满城的官员和百姓都知道了,大家叫那些大户人家,准备五牲和花果,去往生祠祭祀以报恩。

再说唐僧的四个徒弟,吃风喝水,一路上平安,走了半个多月。忽然一天,看到一座高山,唐僧又有些害怕地说:“徒弟,前面的山岭很陡峭,得小心!”行者笑着说:“这条路快到佛地了,肯定没有什么妖邪,师父放宽心,不用担心。”唐僧说:“徒弟,虽然离佛地不远。但前几天那个寺里的僧人说,到天竺国都还有两千里,不知道还要多久。”行者说:“师父,你不会又把乌巢禅师的《心经》忘了吧?”三藏说:“《般若心经》是我随身的衣钵。从乌巢禅师教我后,我每天都念,怎么会忘呢?我念的时候就能念出来,怎么会忘!”行者说:“师父只是念,却没有求师父解说。”三藏说:“猴头!你怎么说我不解?你自己解得了吗?”行者说:“我解得,我解得。”从此,三藏和行者都不再说话。旁边的八戒笑了,沙僧高兴坏了。八戒说:“真是嘴脸!像我这样做妖精出身的人,又不是哪里会讲经的和尚,听过讲经,怎么能理解佛法?说一些虚头的话,什么都知道,解得!怎么不说话?快来讲!”

沙僧说:“二哥,你也信他。大哥说长话,哄师父走路。他只会弄棒,哪里懂得讲经!”三藏说:“悟能、悟净,不要乱说,悟空解的是真正的无言语文字。”

他们师徒正在说话时,已经走了很多路,离开了几个山岗,路边早就看到一座大寺。三藏说:“悟空,前面有座寺,你看那寺,不大也不小,倒也是琉璃青瓦;半新半旧,还有八字红墙。隐隐约约看到苍松遮盖,不知道是几千百年间的古物;潺潺的流水声也不知道是什么朝代留下的。山门上大字写着布金禅寺;匾额上留题是上古遗迹。”行者看到是布金禅寺,八戒也说是布金禅寺,三藏在马上沉思说:“布金,布金,这不会是舍卫国的界限吧?”八戒说:“师父,真奇怪!我跟着您几年,从没见过路,今天也认得路了。”三藏说:“不是,我常看经诵典,说是佛在舍卫城的祇树给孤园。这园子是给孤独长者问太子买的,太子说:‘这个园不卖。如果要买我的话,必须用黄金铺满园地。’给孤独长者听了,随即用黄金做砖,铺满园地,才买得太子的祇园,才请得世尊说法。我想这个布金寺莫非就是这个故事?”八戒笑说:“造化!如果真是这个故事,我们去摸一块砖送给人。”大家又笑了一会儿,三藏才下得马来。

进了山门,只见山门下有挑担的、背包的、推车的,还有坐着的;也有的在睡觉,有的在聊天。忽然看到他们的师徒四人,长得帅的有帅的,丑的有丑的,大家有点害怕,但也让出了一些路。三藏怕惹麻烦,嘴里不停地叫:“斯文!斯文!”这时候大家都收敛了。转过金刚殿后,早就有一位禅僧走出来,看起来很有威仪。真是:脸像圆月一样,身材像菩提树。手中拿着锡杖,脚穿着草鞋,走在石头路上。三藏见了,就问候那位僧人。那僧人马上还礼说:“您是从哪里来的?”三藏说:“弟子陈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的命令,去西天拜佛求经。路过这里,想顺便拜访一下,请求借宿一晚,明天就走。”那僧人说:“这荒山是常住的寺院,随时都可以接待来访的僧人,更何况您是东土的神僧,只要提供一些供养,那就太好了。”三藏谢过,随即叫他的三位徒弟一起走,经过回廊香积,直接进入方丈。见面礼节过后,宾主坐定,行者三人也安静地坐下。

这时寺里听说来了东土大唐的取经僧人,寺里的人不论是长住的、暂住的、长老还是小徒弟,都来拜见。喝完茶后,准备了素食。此时长老正在开斋念经,八戒已经迫不及待,馒头、素菜、粉汤一下子就吃了下去。这时方丈人多,有见识的人赞美三藏的威仪,爱开玩笑的人则在看八戒吃饭。沙僧眼尖,看到这一幕,就暗中捏了八戒一下,说:“斯文!”八戒着急,立刻叫了起来:“斯文斯文!肚子空空!”沙僧笑着说:“二哥,你不知道,天下有多少斯文的人,如果论起肚子里的,正好和你我一样。”八戒这才停下。三藏念完了开斋的经文,左右整理了席面,三藏表示感谢。

寺里的僧人问起东土的事情,三藏提到古迹,才问起布金寺的名字由来。

那位僧人回答说:“这座寺原本是舍卫国给孤独园的寺院,又叫祇园。因为是给孤独长者请佛讲经,金砖铺地,所以现在叫这个名字。我这座寺一望过去,就是舍卫国,那时给孤独长者正住在舍卫国。我这荒山原本是长者的祇园,所以就叫做给孤布金寺,寺后还有祇园的基址。近年来,只要遇到大雨,地里就会淋出金银珠宝,有的人经常能捡到。”三藏说道:“这话不虚传,果然是真的!”又问道:“刚进宝山,看到门下有许多骡马车担的商人,为什么在这里歇宿?”众僧人说:“我们这座山叫做百脚山。

以前是太平的,近来因为天气变化,不知道怎么,出现了一些蜈蚣精,常常在路上伤人。虽然不至于伤命,但人们不敢走。山下有一座关,叫做鸡鸣关,只有在鸡鸣的时候,大家才敢过去。那些客人因为来了晚了,担心不方便,所以权且在这荒山借宿一晚,等到鸡鸣后再走。”三藏说:“那我们也等鸡鸣后再走吧。”师徒们正说着,又看到上斋的食物来了,给唐僧他们吃完。此时上弦月明亮,三藏和行者在月光下悠闲地走着,又见到一个道人来报道:“我们老师要见见您。”

在中华大地上有个角色。三藏急忙转身,看到一个老和尚,手里拿着竹杖,向前行礼说:“这位就是中华来的师父吗?”三藏也回礼道:“不敢。”老僧不断称赞。于是问:“老师您多大年纪?”三藏回答:“虚度四十五年了,请问老院主您几岁?”老僧笑着说:“比老师大六十岁。”

行者问:“今年一百零五岁了,你觉得我有多大?”老僧说:“师父看起来古朴而神清,晚上看不太清楚,所以看不出来。”聊了一会儿,老和尚又向后面的走廊看。三藏问:“刚才说的孤园基址到底在哪里?”老僧说:“就在后门外。”快去开门,看到的是一块空地,还有一些堆积的碎石墙角。

三藏合掌叹息道:“想起以前的檀那须达多,曾用金银帮助贫苦的人。祇园留下千古名声,这长者到底在哪里陪伴觉罗?”

他在月光下慢慢走,走到后门外,坐在台上又休息了一会儿。

突然听到哭泣的声音,三藏静心聆听,哭的是父母在诉说苦痛。他心里感到酸楚,不由得流下泪水,回问众僧:“是谁在这儿悲伤呢?”老僧听到这个问题,就让其他僧人先回去煮茶,等无人后,才对唐僧和行者行礼。三藏扶起他说:“老院主,您为何要行这个礼?”老僧说:“弟子年过百岁,对于人事略知一二。在静坐的时候,也见过一些事情。若是老爷师徒,我略知一二,与其他人不同。如果说是悲伤的事情,非得这位师父来,才能分辨清楚。”行者问:“你快说是什么事?”老僧说:“去年今天,弟子正在明性月的时候,突然听到一阵风声,还有悲伤的声音。弟子下榻,去祇园基上查看,看到一个美丽的姑娘。我问她:‘你是哪家的女子?怎么到这里来了?’那姑娘说:‘我是天竺国国王的公主。因为在月下看花,被风刮到这里来了。’我把她锁在一间破旧的空房间里,做成监房的样子,门上留了一个小孔,只能递进碗来。那天我和众僧人传道,是个妖邪,被我捆了,但我作为僧人不忍心伤害她的性命。每天给她两顿粗茶淡饭,勉强度日。那姑娘也很聪明,知道我的意思,怕被其他僧人看出,就故意装疯,白天说胡话,傻傻的;到晚上安静时,就想着父母哭泣。我几次进城乞讨打听公主的事,都没有得到消息。所以我更加锁紧了门,不让她出去。现在幸好老师您来了,希望您能在国中施展法力,辨别清楚,一是救助善良,二是显现神通。”三藏和行者听完,都感到很受触动。正在说的时候,两个小和尚请他们喝茶安顿,随后就回去了。

八戒和沙僧在方丈中,嘟囔着说:“明天一大早就要出发,现在还不来睡!”行者说:“你这个傻瓜又在说什么?”八戒说:“睡吧,这么晚了,还看什么景致。”于是,老僧散去,唐僧就去睡觉了。正是那:人静月沉花梦悄,暖风微透壁窝纱。铜壶滴滴的声音响起,银汉明亮地照耀着九华。

那天晚上刚睡没多久,就听见鸡叫,前面的商人们都起床了,点灯做饭。长老也叫醒了八戒和沙僧,让他们安顿马匹。行者让人点灯。寺里的僧人早就起来了,准备好了茶水和点心,等着招待他们。八戒很高兴,吃了一盘馍,把行李和马牵了出来。三藏和行者向大家道谢,老僧又对行者说:

“心里有些悲伤的事情,我明白,我明白!”行者笑着说:“我会小心的!我到城里,自然能听到声音、看出道理,见到面貌能辨别颜色。”那些商人吵吵嚷嚷的,也一起上了大路。到了快鸡叫的时候,过了鸡鸣关。到中午时,终于看到了城墙,真是铁桶金城,神州天府。那座城:像老虎盘踞、龙飞腾,地势高,像凤楼和麟阁,彩光闪烁。

城里的河流水像环带一样,福地依山插着锦旗。早晨的太阳照耀着旗帜,春风里传来了乐器的声音,遍布在溪桥上。国王治理国家有道,衣冠整齐,五谷丰登,显得英俊豪迈。

那天他们进了东市场,商人们各自找旅店。他们师徒们进城的时候,正好走到一个客栈,三藏他们径直走进了客栈。客栈的管事马上报告给驿丞:“外面有四个奇怪的和尚,牵着一匹白马进来了。”驿丞一听有马,就知道是官差,赶紧出厅迎接。三藏行礼说:“贫僧是东土唐朝派来的官差,去灵山大雷音寺见佛求经,身上有公文,入朝请示。借大人高堂休息一下,做完事情就走。”驿丞回礼说:“这个衙门本来就是接待使者的地方,理应好好招待,请进,请进。”三藏很高兴,叫徒弟们都来见面。驿丞看到他们的模样丑陋,心里暗自惊慌,不知道是人是鬼,战战兢兢的,只好端茶摆饭。三藏见他害怕,便说:“大人不必惊慌,我们三位徒弟,虽然相貌丑,心地都很好,俗话说山里的人也有善良的,何必害怕!”驿丞听了这话,才定下心来问:“国师,唐朝在什么地方?”三藏说:“在南赡部洲的中华之地。”又问:“您几时离家?”三藏说:“贞观十三年,已经过了十四年,经历了很多波折才到这里。”驿丞说:“神僧!神僧!”三藏问:“贵国的年号是多少?”驿丞说:“我们这里是大天竺国,自太祖太宗传到现在,已经五百多年了。现在在位的爷爷,喜欢山水花卉,号称怡宗皇帝,改元靖宴,已经二十八年了。”三藏说:“今天我想去见皇上换公文,不知道能不能见到朝廷?”驿丞说:“好!好!

正好!最近国王的公主刚好二十岁,正在十字街头高架彩楼,抛绣球招婿。今天正是热闹的时候,想必国王还没有退朝,如果想换公文,趁这个时机去最好。”三藏高兴地要走,只见已经摆好了饭,便和驿丞、行者等人一起吃了。

时光已过中午,三藏说:“我该走了。”行者说:“我护送师父去。”

八戒说:“我去。”沙僧说:“二哥算了吧,你的样子怎么见人,别到宫门外装胖,还让大哥去。”三藏说:“悟净说得对,呆子粗鲁,悟空还有些细腻。”那呆子撅着嘴说:“除了师父,我三个的模样差不多。”三藏于是穿上了袈裟,行者拿了引袋一起去。只见街上,士农工商,文人墨客,愚夫俗子,大家都在喊:“去看抛绣球!”三藏站在路边对行者说:“这里的人穿的衣服、用的器具、说的语言,和我们大唐一样。我想到我的母亲也是抛绣球遇到旧缘分,结了婚。这地方也有这样的风俗。”行者说:“我们也去看看怎么样?”三藏说:“不行!不行!我们穿的衣服不合适,怕被怀疑。”

行者说:“师父,您忘了那位孤布金寺的老僧说过的话吗?第一件事是去看看彩楼,第二件事是去辨别真假。像这样匆忙,皇帝肯定会听公主的喜报,哪里还顾得上处理朝政呢?快去快回!”三藏听了,确实跟着行者走,看到大家都在看打绣球。哎呀!没想到这去,简直就像渔翁抛下钩和线,从今往后钓出的是非来。

话说那个天竺国王,因他喜欢山水花卉,前年带着后妃和公主在御花园的月夜游玩,结果引来了一个妖邪,把真正的公主抓走了,变成了一个假公主。知道唐僧今年这个时候来到这里,那个假公主借着国家的富裕,搭起了彩楼,想邀请唐僧做偶像,吸取他的真气,成就太乙仙人。

正当中午三刻,三藏与行者混入人群,走到楼下,那公主才开始焚香,向天地祝告。左右有五七十位美丽的绣女,近侍的捧着绣球。

那楼有八扇窗户,公主转过头来一看,见唐僧走得很近,就把绣球拿过来,亲手抛在唐僧的头上。唐僧吓了一跳,把毗卢帽子打歪了,双手忙着扶着那球,那球滚滚地落进了他的衣袖里。楼上的人齐声喊道:“打着个和尚了!打着个和尚了!”哎呀!在十字街头,那些商人们熙熙攘攘,都来抢绣球,被行者一声喝止,腰身一弯,变得有三丈高,露出可怕的样子,吓得一些人跌跌撞撞,不敢靠近。瞬间人群散去,行者恢复了本来模样。楼上的绣女和太监们,都来向唐僧拜道:“贵人!贵人!请进朝堂贺喜。”三藏急忙还礼,扶起众人,回头埋怨行者说:“你这猴头,又是在戏弄我!”行者笑道:“绣球打在你头上,滚在你袖里,跟我有什么关系?你埋怨我干嘛?”三藏说:“那我该怎么处理这个呢?”行者说:“师父,您放心。您就进朝见国王,我回驿站去告诉八戒和沙僧等人等候。如果公主不招您就算了,换个关文就行;如果公主确实想招您,您跟国王说,叫我徒弟来,我要吩咐他一声。到时候叫我们三个一起进朝,我可以分辨真假。这是依靠婚姻来降妖的计策。”唐僧无奈,只好听从行者的安排,行者转身回去驿站。

那长老被众宫娥等人拥至楼前。公主下楼,亲手搀着他,一起登上宝辇,摆开仪仗,回转朝门。早有黄门官先奏道:“万岁,公主娘娘搀着一个和尚,想是绣球打着,现在在午门外等着。”国王听了,心里很不高兴,想要赶走他,却又不知道公主的意思,只好含情地让他们进来。公主与唐僧就到了金銮殿下,正是一对夫妻呼万岁,左右的邪正也拜千秋。礼毕,又宣至殿上,开口问道:“僧人何来,遇我女抛球得中?”唐僧低头奏道:“贫僧是南赡部洲大唐皇帝派来西天大雷音寺拜佛求经的,因有长路关文,特来朝王倒换。路过十字街彩楼之下,没想到公主娘娘抛绣球打在了贫僧的头上。贫僧是出家异教之人,怎敢与玉叶金枝为偶!万望赦贫僧死罪,倒换关文,早些让贫僧去灵山,见佛求经,回到我国,永远报答陛下的恩典!”国王说:“你是东土圣僧,正是千里姻缘使线牵。寡人公主,今年已经二十岁未婚,今天的日子选得很好,所以结彩楼抛绣球,以求佳偶。你来抛球,虽然我不喜欢,却不知道公主的意思如何。”那公主叩头道:“父王,常言嫁鸡随鸡,嫁犬随犬。女儿心中有誓愿,结了这球,告奏天地神明,撞天婚抛打。今天打着圣僧,就是前世的缘分,得到了今生的机会,岂敢更改!愿招他为驸马。”

国王非常高兴,便命令负责选日期的官员选择一个吉日,同时在一旁准备婚礼的用品,又发布旨意告知天下。三藏听到这个消息,更加不想感谢国王,只是叫道:“放了我吧!放了我吧!”国王说:“这和尚真是不懂道理。我用国家的财富来招你做驸马,为什么不愿意留在这里,偏偏想去取经!如果你再推辞,就让锦衣卫把你抓出去斩了!”长老吓得魂不附体,只得战战兢兢地叩头启奏:“感激陛下的恩宠,但我还有三个徒弟在外,需要带他们一起,只是没有时间请他们过来,恳请您把他们召来,换了关文,让他们早点去,不要耽误了去西天的事情。”国王于是答应了:“你的徒弟在哪里?”三藏说:“都在会同馆驿。”于是国王就派人去召唐僧的徒弟领关文西去,留下唐僧在这里做驸马,长老只得起身侍立。诗中有云:大丹不漏要三全,苦行难成恨恶缘。道在圣传修在己,善由人积福由天。休逞六根多贪欲,顿开一性本来原。无爱无思自清净,管教解脱得超然。当时派官到会同馆驿,宣召唐僧徒弟的事情不提。

这时,行者在彩楼下告别了唐僧,走了两步,笑了两声,高高兴兴地回到驿站。八戒和沙僧迎着问:“哥哥,你怎么那么开心?师父怎么不在?”行者说:“师父高兴了。”八戒说:“还没到目的地,也没见佛祖取得经回来,怎么会高兴?”行者笑着说:“我和师父才走到十字街彩楼下面,公主抛绣球正好打中了师父,师父被那些宫女、彩女和太监推着到楼前,跟公主一起坐着进朝,招为驸马,这不算高兴吗?”八戒听了,急得跳脚捶胸说:“早知道我去就好了!都是那个沙僧懒惰!你不拦着我,我就直奔彩楼下,一绣球打着我老猪,那公主招我,真是太美妙了,大家一起玩,真有趣!”沙僧走上前,给他脸上抹了一把说:“不害羞!不害羞!你这张嘴真讨厌!三钱银子买了老驴,自夸骑得!如果真是一绣球打着你,连夜烧纸退还也来不及,敢惹你这晦气!”八戒说:“你这黑子真不识好歹!虽然丑,可也有些风味。自古就说,皮肉粗糙,骨格坚强,各有各的好处。”行者说:“傻子别胡说!快收拾行李。怕师父着急,来叫我们,咱们赶紧进宫保护他。”八戒说:

“哥哥你说错了。师父做了驸马,进了宫和皇帝的女儿在一起,又不是爬山遇怪,要你保护他怎么了!他那么大年纪,难道还不知道被窝里的事情,要你去帮忙?”行者生气地揪住他的耳朵,轮拳骂道:“你这个心思不正的家伙!说什么胡话!”正吵闹间,驿丞来报告:“圣上有旨,派官来请三位神僧。”八戒问:“请我们干什么?”驿丞说:“老神僧有幸遇到公主娘娘,打中绣球,招为驸马,所以特此派官来请。”行者说:“派官在哪儿?让他进来。”那官看到行者行礼,礼毕后不敢抬头,只是暗自念叨:“是鬼,是怪?”

“是雷公,夜叉吗?”行者问:“那位官员,你怎么不说话,为什么在犹豫?”那位官员吓得战战兢兢,双手举着圣旨,嘴里乱七八糟地说道:“我公主请你们去参加会亲,我主公请你们去会亲!”八戒说:“我这里没有刑具,不会打你,你慢慢说,别害怕。”行者说:“难道你怕我打你?怕你那张脸吗!快整理好,挑上担子牵上马去朝廷,去见师父商量事情!”这正是:

路逢狭道难回避,定教恩爱反为仇。

到底不知道见了国王有什么话要说,我们下次继续。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白话西游——第九十二回 三僧大战青龙山 四星挟捉犀牛怪

白话西游——第九十一回 金平府元夜观灯 玄英洞唐僧供状

白话西游——第九十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白话西游——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钯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白话西游——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0条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