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西游——第九十八回 猿熟马驯方脱壳 功成行满见真如
话说寇员外已经复活了,重新准备了旗帜和乐器,和尚和道士、亲友们,依然送他上路,不再提其他的事情。这时,唐僧和他的四个徒弟走上了大路,果然到了西方的佛地,这里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他们看到一些奇花异草、古老的柏树和苍松,所经过的地方,家家户户都向善,人人都在为僧人准备斋饭。每当山下有人修行时,他们又看到林间的客人在诵经。师徒们白天走,晚上住,经过了六七天,忽然看见一排高楼,几层的阁楼,真的是高耸入云,直冲天际。低头可以看到落日,伸手就能摘到飞星。宽敞的窗户可以看到宇宙,巍峨的屋顶接着云彩,黄鹤飞来秋天的树木已经老了,彩鸾的信寄到了晚风中。这就是灵宫宝阙,琳琅的馆子。真堂在谈道,宇宙在传经。花儿在春天里美丽,松树在雨后显得青翠。
紫芝仙果年年都成熟,丹凤展翅感应灵气。三藏举起鞭子遥指路:“悟空,这真是好地方!”行者说:“师父,您在那假境界假佛像的地方,非要下拜;今天到了这真境界真佛像的地方,反而不下马,这是什么意思呢?”三藏听了,慌忙翻身跳下来,已经到了那楼阁的门口。只见一个道童,斜站在山门前喊道:“那位不是东土取经的人吗?”长老急忙整理衣服,抬头一看,看到他身披锦衣,手摇玉尘。身披锦衣,宝阁瑶池常常赴宴;手摇玉尘,丹台紫府每每挥尘。肘部悬挂着仙箓,脚上踩着履鞋。飘然若真仙,实在是美丽奇特。修炼得长生不老,成就永寿脱离尘埃。圣僧不认识灵山的客人,那年金顶大仙来过。孙大圣认得他,便喊:“师父,这就是灵山脚下的玉真观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了。”三藏这才明白,走上前去行礼。大仙笑着说:“圣僧今年才到,我被观音菩萨唬住了。他十年前领佛的金旨,向东土寻找取经人,本来说二三年就能到我这里。我年年在等,毫无消息,没想到今年才相逢。”三藏合掌说:
“谢谢大仙的盛情,感激!感激!”于是四众牵马挑担,一同进入观里,又与大仙一一相见。大仙命人端茶摆斋,又叫小童烧香汤给圣僧沐浴,好登佛地。正是那:功德已满该沐浴,修炼本性合天真。千辛万苦今天终于结束,九戒三归重新开始。魔障终于消除登上佛地,灾难消失才见到沙门。洗去尘埃,污垢全无染,回归本真不坏身体。师徒们沐浴完毕,不知不觉天色已晚,就在玉真观安歇。
第二天,唐僧换了衣服,披上锦袈裟,戴上毗卢帽,手持锡杖,走上堂前向大仙辞行。大仙笑道:“昨日穿得破烂,今日打扮得光鲜,看来这真是佛的弟子。”三藏告别就要走,大仙说:“等一下,我送你。”行者说:“您不必送,老孙认得路。”大仙说:“你认得的是云路。圣僧还未走云路,要从正路走。”行者说:“这话说得对,老孙虽然走过几次,只是云来云去,实在没有踏过这里。既然有正路,还麻烦您送送,我师父拜佛的心重,请不要迟疑。”大仙笑着,牵着唐僧的手,带他们走向法门。原来这条路并不出山门,直接从观宇中堂穿出后门就是。大仙指着灵山说:“圣僧,你看那半天空中有五色的祥光,瑞气千重的,就是灵鹫高峰,佛祖的圣境。”唐僧看到后就拜,行者笑着说:“师父,还没到拜的地方呢。常言道‘望山走倒马’,离这里的镇子还有一段距离,怎么能就拜呢!如果拜到山顶,要磕多少头啊!”大仙说:
“圣僧,你和大圣、天蓬、卷帘四位,已经到达福地,看到了灵山,我就回去了。”三藏于是拜别,离开了。
大圣带着唐僧等人,慢慢走上灵山,走了五六里,看到一条活水,水流滚滚,宽约八九里,四周没有人迹。三藏心里害怕地说:“悟空,这条路不对,难道大仙指错了地方?这水这么宽,这么汹涌,又没有船,怎么能过去?”行者笑着说:“没错!你看那边不是有一座大桥吗?要从那座桥上走过去,才能成正果。”长老等人又走近一看,桥边有个牌子,上面写着“凌云渡”三个字,原来是一根独木桥。正是:
远远看去横空如玉栋,近看就像断水的枯木。河架海还容易,独木单梁人怎么踩!万丈虹霓平卧影,千寻白练接天涯。十分细滑难以渡,除了神仙步彩霞。
三藏心里害怕得很,说:“悟空,这桥不是人走的,我们别再找路了。”行者笑着说:“这就是路!这就是路!”八戒慌忙说:“这就是路,谁敢走?水面又宽,波浪又大,独独一根木头,又细又滑,怎么动脚?”行者说:“你们都站着,我先走给你们看。”大圣跳上独木桥,摇摇晃晃,片刻就跑过去了,在那边招手:“过来!过来!”唐僧摇手,八戒和沙僧咬着手指说:“难!难!难!”行者又从那边跑回来,拉着八戒说:“呆子,跟我走,跟我走!”八戒倒在地上说:“滑!滑!滑!我走不了!你放我一马!让我驾风雾过去!”行者按住他说:“这是哪里,怎么能让你驾风雾?必须从这桥上走过,才能成佛。”八戒说:“哥啊,成不了佛也没关系,实在走不了!”
他俩在桥边,滚来滚去,扯来扯去地打闹。沙僧走过去劝解,这才松开了手。三藏回头,突然看到下面有个人撑着一只船过来,叫:“上渡!上渡!”长老高兴地说:“徒弟,别乱动。那边有只渡船来了。”他们三个跳起来站好,齐眼看去,那船靠得很近,原来是一只无底的船。行者火眼金睛,早就认出是接引佛祖,也叫做南无宝幢光王佛。行者却没有说明,只是叫:“这里来!撑过来!”不久就撑近岸边,又叫:“上渡!上渡!”三藏看到,又心里害怕地说:“你这无底的破船,怎么渡人?”佛祖说:“我这船在鸿蒙初判时就有名声,幸好我撑来不变。即使有浪有风也能稳,始终没有开始和结束,乐得安然平静。六尘不染能归一,经过万劫也能自在行。无底船难以过海,今天来这里渡众生。”孙大圣合掌感谢道:“谢谢您接引我师父。
师父,上船去,这船虽是无底,却很稳;即使有风浪,也不会翻。”长老还是有些疑虑,行者叉着胳膊,往上一推。师父没站稳,跌进水里,早被撑船的人一把拉起,站在船上。师父还抖着衣服,垫着鞋,抱怨行者。行者却引着沙僧和八戒,牵马挑担,也上了船,大家都站在船上。佛祖轻轻用力撑开,只见船头下面翻出一个死尸。长老看到大惊,行者笑着说:“师父别怕,那原来是你。”八戒也说:“是你是你!”沙僧拍着手也说:“是你是你!”那撑船的人也喊:“那是你!可贺可贺!”
他们三个人一起唱着歌,撑着船,不一会儿就稳稳当当地渡过了凌云仙渡。三藏转过身,轻轻跳上了岸边。有首诗来证明,诗写道:
脱却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元神。今朝行满方成佛,洗净当年六六尘。这真是所谓的广大智慧,登上彼岸无极的法门。四位众人上岸回头,却不知道那无底船去向何处,行者说是接引佛祖。三藏这才明白,急忙转身,感谢了三个徒弟,行者说:“不必互相谢,彼此都是互相扶持的。我等因为师父的解脱,借着这个机会修行,终于得到了正果;师父也仰仗我们保护,秉持教义,得以脱离凡胎。师父,您看眼前的花草松竹,神鸟和神鹿的美丽境界,比起那些妖邪显现的地方,哪个更美,哪个更恶?又有什么善与凶呢?”
三藏一直在感谢。每个人都轻快地走上灵山,早已看到那雷音古刹:
顶上摩天,根接须弥山脉。巧妙的峰峦排列,奇特的石头错落。悬崖下有瑶草和奇花,曲径旁有紫芝和香蕙。仙猿摘果子进桃林,像火烧金一样;白鹤在松树上站立,宛如烟雾中捧着玉。彩凤双双,青鸾对对。彩凤双双,向阳鸣叫,带来天下的祥瑞;青鸾对对,迎风舞动,显得世间稀有。又看到那黄澄澄的金瓦叠成的鸳鸯,明亮的花砖铺成的玛瑙。东一行,西一行,尽是珠阙和宫殿;南一带,北一带,看不完的宝阁珍楼。天王殿上放出霞光,护法堂前喷出紫焰。浮屠塔显现,优钵花香,正是地胜疑天别,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诸缘尽,万劫无亏的大法堂。师徒们悠闲自在,走上灵山之巅,又见青松林下排着优婆,翠柏丛中排着善士。长老便施礼,那些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急忙合掌说道:“圣僧请稍等,等见了牟尼再来叙谈。”行者笑道:“快去!快去!去拜上位者。”
那长老手舞足蹈,跟着行者,直到雷音寺山门之外。那里有四大金刚迎接,问道:“圣僧来了?”三藏躬身说道:“是弟子玄奘到了。”说完就想进门,金刚说道:“圣僧稍等,容我们禀报再进。”金刚转身向二门的四大金刚报信,说唐僧到了;二门又传到三门,说唐僧到了;三山门内原本是供奉的神僧,听说唐僧到了,急忙来到大雄殿下,向如来佛祖报告:“唐朝圣僧来宝山取经了。”佛爷爷非常高兴,召集了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排列成两行,传下金旨,召唐僧进来。里面一层一节,钦遵佛旨,叫:“圣僧进来。”
这唐僧遵循规矩,带着悟空、悟能、悟净,牵着马挑着担,径直走入山门。正是:当年志向奋发奉钦差,领文辞王出玉阶。清晨登山迎雾露,黄昏枕石卧云霾。挑着禅杖远步三千水,飞锡长行万里崖。心里念念不忘求正果,今天终于见到如来。
四众在大雄宝殿前,向如来叩头下拜。拜完后,又向左右再拜。各自拜了三遍,再向佛祖长跪,将通关文牒奉上,如来一一看过,还递给三藏。三藏低头作礼,启口说道:“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的旨意,远道而来拜求真经,以救助众生。希望佛祖慈悲,早日赐我回国。”如来这才开口,大发慈悲之心,对三藏说道:“你们东土乃南赡部洲,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贪婪、杀戮、淫乱、欺诈,数不胜数;不遵循佛教,不向善缘,甚至不敬日月星辰,不重视五谷;不忠不孝,不义不仁,心中暗藏阴险,常常用小秤大斗,伤害生命,杀戮牲畜。造下无边之孽,罪恶满盈,致使进入地狱之灾,所以永堕幽冥,受尽磨难,变成畜类。还有许多披毛顶角的形状,偿还债务,用肉喂人。永堕阿鼻,不得超升,皆是这个原因。虽然孔子在那立下仁义礼智的教导,帝王相继治理,仍有徒流绞斩之刑,那些愚蠢无知,放纵无忌的人又如何呢!我现在有经文可以让你超脱苦恼,解说灾难。三藏:有一部法是谈天的;有一部论是说地的;有一部经是度鬼的。共计三十五部,总共有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真是修真之路,正善之门,凡天下四大部洲的天文、地理、人物、鸟兽、花木、器用、人事,无一不载。你们远道而来,我都会全都给你们带走,但那地方的人,愚蠢而强暴,毁谤真言,不识我沙门的奥旨。”叫:“阿傩、伽叶,你们两个引领这四众,到珍楼之下,先给他们准备斋食。吃过斋后,打开宝阁,将我那三藏经中三十五部之内,各检几卷给他们,让他们传流到东土,永注洪恩。”二尊者即奉佛旨,将四众领至楼下,看到无尽的奇珍异宝,摆列得不计其数。只见那些供奉的诸神,摆放着斋宴,都是仙品、仙肴、仙茶、仙果,各种珍馐百味,和凡世不同。师徒们顶礼佛恩,随心享用,实际上是:宝焰金光映目明,异香奇品更微精。千层金阁无穷丽,一派仙音入耳清。素味仙花人罕见,香茶异食得长生。过去受尽千般苦,今天荣华喜道成。
这次的变化让八戒受益,也让沙僧得了好处,佛祖正享受长生不老的滋味,完全让他享用。两位尊者陪着四众吃完饭后,便进入宝阁,开门去看。那边有霞光和瑞气,笼罩着千层;彩雾和祥云,遮住了万道。经柜上,宝盒外,都贴了红纸条,写着经书的名字。共有:《涅槃经》一部,七百四十八卷;《菩萨经》一部,一千二十一卷;《虚空藏经》一部,四百卷;《首楞严经》一部,一百一十卷;《恩意经大集》一部,五十卷;《决定经》一部,一百四十卷;《宝藏经》一部,四十五卷;《华严经》一部,五百卷;《礼真如经》一部,九十卷;《大般若经》一部,九百一十六卷;《大光明经》一部,三百卷;《未曾有经》一部,一千一百一十卷;《维摩经》一部,一百七十卷;《三论别经》一部,二百七十卷;《金刚经》一部,一百卷;《正法论经》一部,一百二十卷;《佛本行经》一部,八百卷;《五龙经》一部,三十二卷;《菩萨戒经》一部,一百一十六卷;《大集经》一部,一百三十卷;《摩竭经》一部,三百五十卷;《法华经》一部,一百卷;《瑜伽经》一部,一百卷;《宝常经》一部,二百二十卷;《西天论经》一部,一百三十卷;《僧祇经》一部,一百五十七卷;《佛国杂经》一部,一千九百五十卷;《起信论经》一部,一千卷;《大智度经》一部,一千八十卷;《宝威经》一部,一千二百八十卷;《本阁经》一部,八百五十卷;《正律文经》一部,两百卷;《大孔雀经》一部,两百二十卷;《维识论经》一部,一百卷;《具舍论经》一部,两百卷。阿傩和伽叶引着唐僧看完经书的名字,对唐僧说:“圣僧从东土来到这里,有什么人事要送我们吗?快拿出来,好传经给你。”三藏听了说:“我叫玄奘,路途遥远,没有准备。”两位尊者笑着说:
“好,好,好!白手把经传给后人,后人可就饿死了!”行者见他不肯传经,忍不住大喊:“师父,我们去告诉如来,让他自己来把经给老孙。”阿傩说:“别吵!这是什么地方,你还在这里胡闹!快过来接经。”八戒和沙僧耐心劝住了行者,转身来接。把一卷卷的经书放进包里,驮在马背上,又捆了两担,八戒和沙僧挑着,来到宝座前叩头,感谢如来,随后就出门。遇到一位佛祖,拜了两拜;见到一尊菩萨,拜了两拜。又到大门,拜了比丘僧、尼,优婆夷、塞,逐一辞别,便下山奔路,不再提及。
这时,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他在阁上默默听着传经的事情,心里非常清楚,原来阿傩和伽叶把无字经传去,心中暗自偷笑:东土的僧人们愚笨,不识无字经,真是白白浪费了圣僧这番辛苦。
问:“座边谁在这里?”只见白雄尊者闪了出来。古佛吩咐道:“你去施展神威,飞快去追上唐僧,把那无字经夺回来,让他再来求取有字真经。”白雄尊者于是乘着狂风,飞离了雷音寺的山门,展现神威。那阵风,真是:佛前的勇士,不比东风的神灵。仙境怒号,远处传来少女的吹嘘声。这一阵,鱼龙都失去了藏身之处,江海翻起波涛。玄猿捧着果子难以献上,黄鹤回云找不到旧巢。丹凤清音不再美妙,锦鸡的叫声嘈杂。青松的枝条折断,优钵花飘落。翠竹的杆子倒下,金莲的花摇曳。钟声远送三千里,经韵轻轻飞扬万壑高。崖下的奇花残留美色,路旁的瑶草低垂。彩鸾难以舞翅,白鹿躲避山崖。异香弥漫整个宇宙,清风透彻云霄。唐长老正走着,忽然闻到一阵香风扑面而来,以为是佛祖的祥瑞,未曾提防。又听见一声响,半空中伸下一只手,将马背上的经书轻轻抢走,吓得三藏捶胸叫唤,八戒滚着来追,沙和尚守着经担,孙行者急速赶去。白雄尊者见行者追得很近,怕他一棍打到自己,于是一时间不分好坏,把经包捽碎,抛落在尘埃里。行者见经包破了,又被香风吹得飘散,便按下云头,不再追赶。白雄尊者收回风和雾,回去向古佛报告,不再提及。
八戒去追赶,看到经书掉了,就和行者一起把它捡起来,去见唐僧。
唐僧眼泪汪汪地说:“徒弟啊!这个极乐的世界,居然还有凶恶的妖魔来欺负人!”沙僧接过抱着的经书,打开一看,发现里面全是雪白的,没有一个字,慌忙递给三藏说:“师父,这一卷没有字。”行者又打开一卷看,也没有字。八戒打开一卷,还是没有字。三藏说:“大家都打开看看。”
每一卷都是白纸。长老叹了口气说:“我们东土的人真是没福气!这样没有字的空白本,拿来有什么用?怎么敢去见唐王!这可是欺骗君主的罪,真是不能饶恕!”行者早就知道情况,对唐僧说:“师父,不用说了,这就是阿傩和伽叶那两个家伙,问我有没有人事,所以故意把这个白纸本子给我们。快回去向如来报告,问他们掏钱作弊的罪。”八戒急忙喊:“就是!就是!去告他们!”
四个人急急忙忙回山,走得不太好,又转上雷音寺。不久,到了山门外,大家都恭敬地迎接,笑着说:“圣僧是来换经书的吗?”三藏点头表示感谢。众金刚也不阻拦,让他们进去,直接到了大雄殿前。行者喊道:“如来!我和我的师徒们遭受了很多妖魔的折磨,千辛万苦,从东土来到这里,蒙如来吩咐传经,却被阿傩和伽叶骗了钱,故意给我们拿来没有字的白纸本,我们拿它来干什么!希望如来能处理他们!”
佛祖笑着说:“你先别急,他们两个问你要人事的情况,我已经知道了。不过经书不能随便传,也不能空手取。之前那些比丘圣僧下山时,把这本经书在舍卫国赵长者家里念过一遍,保佑他家生者平安,亡者超脱,只换回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我还说他们太便宜了,应该多给后代儿孙留些钱。你现在空手来取,所以才得到这个白本。这个白本就是没有字的真经,其实也不错。因为你们东土的众生,愚笨迷惑,只能用这种方式来传播。”随即叫:“阿傩、伽叶,快把有字的真经,每部中挑几卷给他,来这里报数。”
两个尊者带着四众,来到珍楼宝阁下,仍然问唐僧要些人事。
三藏没有东西奉送,便命沙僧取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说:“弟子确实贫穷路途遥远,没准备好人事。这钵盂是唐王亲手所赐,让弟子拿着这个,沿路化缘。今天特别奉上,聊表寸心,希望尊者不要嫌弃,将这个收下,待回去向唐王报告,肯定会有丰厚的赏赐。只是希望能给我们有字的真经,这样就不至于孤单地去,辛苦的路途也有了回报。”
阿傩接过钵盂,但只是微微一笑。那些管理珍楼的力士,做香积的厨师,看阁的尊者,你推我搡,笑着说:“不害羞!不害羞!要取经的人事!”一会儿,他们的脸都因害羞而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放。伽叶这时才进阁检查经书,一一和三藏核对,三藏则叫:“徒弟们,你们好好看看,别像之前那样。”他们三人接过一卷,看了一卷,结果都是有字的。传了五千零四十八卷,正好一藏的数量,整理齐全放在马上,剩下的还装了一担,八戒挑着。自己的行囊,沙僧挑着。行者牵着马,唐僧拿着锡杖,整理了一下毗卢帽,抖了抖锦袈裟,心里高兴,来到佛祖如来面前,正是那句:大藏真经的滋味甜,如来造就得非常严谨。要知道,玄奘登山很辛苦,可笑阿傩却爱钱。之前没有详细说明古佛的亏欠,后来才真的安然下来。直到现在得意地传播到东土,大家都沾上了雨露。
阿傩和伽叶带着唐僧去见如来。如来坐在高高的莲花座上,指示降龙和伏虎两个大罗汉敲响了云磬,邀请三千位佛、三千位揭谛、八位金刚、四位菩萨、五百位罗汉、八百位比丘僧、大众优婆塞、比丘尼、优婆夷,所有的天神和洞府的神灵,福地和灵山的尊者们,大家该坐的请坐上宝座,该站的请站在两旁。一下子,天上乐声响起,仙乐悠扬,空中光辉闪烁,瑞气弥漫,所有的佛都聚集在一起,见到了如来。如来问:“阿傩、伽叶,你们给他传了多少经卷?请一一报数。”两个尊者马上回答:“现在送去唐朝的《涅槃经》有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虚空藏经》二十卷,《首楞严经》三十卷,《恩意经大集》四十卷,《决定经》四十卷,《宝藏经》二十卷,《华严经》八十一卷,《礼真如经》三十卷,《大般若经》六百卷,《金光明品经》五十卷,《未曾有经》五百五十卷,《维摩经》三十卷,《三论别经》四十二卷,《金刚经》一卷,《正法论经》二十卷,《佛本行经》一百一十六卷,《五龙经》二十卷,《菩萨戒经》六十卷,《大集经》三十卷,《摩竭经》一百四十卷,《法华经》十卷,《瑜伽经》三十卷,《宝常经》一百七十卷,《西天论经》三十卷,《僧祇经》一百一十卷,《佛国杂经》一千六百三十八卷,《起信论经》五十卷,《大智度经》九十卷;《宝威经》一百四十卷,《本阁经》五十六卷,《正律文经》十卷,《大孔雀经》十四卷,《维识论经》十卷,《具舍论经》十卷。在藏经总共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检出五千零四十八卷,和东土的圣僧一起留在唐朝。现在这些经书都整理好,放在驮担上,专等回去谢恩。”
三藏和四众把马拴好,歇了担子,大家合掌躬身,朝上拜了拜。如来对唐僧说:“这些经的功德,是无法衡量的,虽然是我们门下的借鉴,但实在是三教的源流。如果到了你们南赡部洲,要告诉所有众生,千万不要轻视,非沐浴斋戒,不可随便打开,要重视这些经!因为里面有成仙得道的奥秘,还有发明万化的奇妙。”三藏叩头谢恩,信受奉行,依然对佛祖拜了三次,诚心归依,带着经书离开。来到三山门,又一一感谢了众圣。
如来送走唐僧后,才散了传经的会。旁边观世音菩萨合掌对佛祖说:“弟子当年领金旨去东土取经,今天已经成功,共计花费了十四年,总共五千零四十日,还差八日,不符合藏数。希望我世尊,早赐圣僧回东转西,必须在八日之内,才能完成藏数,弟子才能交还金旨。”如来高兴地说:“你说得对,可以交还金旨。”于是叫八大金刚吩咐:“你们快使神力,送圣僧回东,把真经传回去,并引圣僧西回,必须在八日之内,完成藏数,不能迟误。”
金刚随即赶上唐僧,叫道:“取经的,跟我来!”唐僧等人都觉得轻松,身体灵活,跟着金刚,驾云而起。
见性明心参佛祖,功完行满即飞升。
不过不知道怎么把这些教导传回东土,我们下次继续。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0条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