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问过为什么?

如果我告诉你,你做的每一件都是被别人所操控的,估计你要一脸茫然的盯着我,然后淡淡的回我一句:”傻X“。


确实,你每天吃饭睡觉玩手机,或者你所做的每一个行为,似乎都是由你自己先做了决定,然后再去付诸行动。但是,在想和做之间,我猜你肯定从来都没有问过自己一次,你为什么要做。


行为会受到认知的影响,认知又会受到所接受信息的影响,所以那些天天在你手机中告诉你该怎么做事的专家和广告商,才是真正决定你行动的人。


通过手机,你每天都会接受到无数的信息,广告商每天都在告诉你,他的产品有多好,专家每天都在告诉你,做什么事才对身体有好处,其实只要稍微留意一下,你就能发现他们说的话总是会自相矛盾,但是你为了让更轻松,选择了不去思考,只有当你因此受到了损失,才会感到生气。并且你所气的不是自己为什么不去多想想,他说的是不是真的,而是气他欺骗了你。于是,他接着再去欺骗其他人,而你也接着再被其他人欺骗。


广告之所以能够对你进行洗脑,是因为你从不去怀疑广告的真假,或者怀疑了,却不知道如何去分辨它。而为了让你不再被轻易洗脑,最好的方式,便是学会”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对你看到的听到的一切信息,加以系统评判,从而做出合理的回应,这需要一整套的技能和态度,而其核心便是,怀疑一切,提出疑问,合理判断。


批判性思维有三大支柱,论题、结论和理由。


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原动力。


论题可以是针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例如”双黄连对治疗新型肺炎有没有疗效“,”新型肺炎是不是再过一个月就能得到控制“,这种论题叫做描述性论题


论题还可以是针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以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例如”我们应不应该出台法律,对在网上散播谣言的人进行处罚“,这种论题叫做规定性论题,它是一种价值观的判断。


有了论题,然后是结论。


结论,是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也就是作者或者演说者希望能够对你有所暗示,并可能会影响你行为的信息。


例如,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新闻,让双黄连在一天之内全部卖光。


在你每天看到的新闻或者文章中,可能并不会明确的写出论题和结论是什么,因此当你接收到各种扑面而来的信息时,需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出论题和结论,这样也就找到了这些信息背后想要达到的目的。


有了论题,有了结论,接着便要看看作者或者演说者为了支撑自己的结论,所写的各种理由。


理由,就是指你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或根据。


一个没有任何理由做支撑的结论,就只是一个纯观点,你可以将它完全忽略,不予相信。而对于理由作为支撑的结论,合理的去判断这些理由是否充分、合理、可信,就是需要你继续完成事情。


第一,需要你准确辨认出关键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


不论是在论题、结论或者理由中,都可能会有一些关键词或短语,出现语义不明的情况,越是抽象的词,在不同人心中的含义区别越大。


例如,”国家应该每个月向穷人发放最低工资,以保障他们能够正常生活“,这里的”穷人”和“最低工资”,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定义。有的人会认为每月的收入少于500元是穷人,有的人会认为每月的收入少于5000元才是穷人。


所以你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辨认出每一个关键词或短语的确切含义,只有这样,你才能确保你看见的和你所想的是同一个东西,一旦不能分辨,你就需要对信息持有一定的保留意见。


第二,辨认出价值观假设与描述性假设


在绝大部分的信息中,作者都会有一个信念,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外在的论证,这个便是信息中的假设,也是结论或理由得以成立的前提条件。而假设也和论题类似,分为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例如,一个小学没毕业的人早早的去工作赚了很多钱,另一个博士生毕业但是没有赚到太多钱,所以就说小学没毕业的人更成功。这个说法里面就隐藏了一个价值观假设,钱多钱少是衡量成功的标准。如果你并不认同这种价值观,那你就完全不必理会这种信息。


第三,对论证的价值大小或质量高低做出明晰的判断


当你明确了词语的含义,辨认出信息隐藏的假设以后,就需要对论证的价值大小或质量高低做出判断了。这里面会用到很多方法,首先也是最基础的一步,就是分辨论证中的谬误


例如,你自己都没有上过大学,怎么能教育我的孩子(人身攻击谬误,说话对人不对事)。


你必须好好学习,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找不到好工作,就只能扫大街!你难道想一辈子扫大街吗(滑坡谬误,不合理地使用连串的因果关系)。


军事专家张召忠说雾霾对激光武器是最好的防御。因此制造雾霾有利于国防(诉诸可疑权威谬误,引用权威机构来证明结论,但是权威机构并不是真正的与论证有关的事实的权威)。


当地人都说那湖里有水怪,千万不要去(诉诸公众谬误,引述大多数人持有的观点来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认为大多数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这次考试顺利通过一定是因为之前所做的祈祷(事后归因谬误,由于事件Y跟在事件X之后,事件Y一定是由事件X引起的)。


以上,只是几个常见的谬误,除了发现信息中的谬误,你还可以考虑除了作者说的理由,还有没有其他可替代的原因,或者作者使用的数据可不可信,或者作者将什么重要信息故意省略了吗。这些辨别的方式也都有一套判断标准,而这些全部都写在《学会提问》这本书中。通过这些方式的思考,你就能够对论证的价值大小或质量高低做出明晰的判断,从而避免别人设下的陷阱。


大部分情况下,每一个论题都会有许多不同的结论,我们的世界也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世界,拥有批判性思维,合理的做出判断,或许就是你应该重新学习的一门必修课。



PS:在看这本书的过程中,突然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猜谜语、做逻辑推理题时的快乐,好奇和求知欲本来就是每个人都拥有的基本欲望,只是在学校学习和应付考试的过程中,这种欲望被不知不觉的压抑下去,最终变成了一味地接收,忘记了思考。不知道在未来的某一天,会不会将批判性思维加入学校课程,成为每个人的一门必修课。

1条留言

黑暗骑士 说:

提问或许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2021-12-03 10:03:5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