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如此,便是对吗?

不知道从哪年开始,看春节档电影成为了自己的习惯。过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两三部看,带上小朋友之后,变成了一部她的加上一部自己的。
小朋友的固定节目是《熊出没》,今年是连续看的第四部,相比前面三部,可能是最差的一部。重复的内容和设定,看一两次会觉得新鲜,年年看就会有些审美疲劳。不过,比起那些已经从春节档消失的羊村和猪猪侠系列,《熊出没》还是做对了更多事。
看完《熊出没》后休息了两个小时,我们就接着去看《哪吒2》。从目前的票房数据来看,它大概率会成为今年最能打的选手,甚至有可能超过《哪吒1》的成绩,往上够一够影史第一的位置。
与哪吒1相比,这一部的人物更加复杂,故事更加复杂,述说的命题也更加复杂。
对普通观众来说,《哪吒2》没有第一部的情绪只给,中间一些情节明显是在为后续电影铺垫,显得有些游离于《哪吒2》本身,让人有点开小差。最直接的反应就是我所在的场,从后半段开始,抖音的短视频声快超过了电影声。
相反,对评论人来说,《哪吒2》比第一部提供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公务员考试、阶级宿命、父与子关系、自我和解、规则与破坏者,这些话题随便拿出一项都可以写一篇宏大的文章。
看完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父子两代人之间的思维差异,以及对游戏规则本身的思考。
不论是申公豹的父亲、敖丙的父亲,还是哪吒的父亲,他们都像是白胡子口中那些旧时代的“残党”,经历过属于他们自己的时代,认同那个时代所制定的规则,并希望自己的下一代能在这个规则中占据有利位置。
不同的是,申公豹继承了父亲的思想,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规则的受益者。而哪吒和敖丙却在机缘巧合下,不得不成为规则的反抗者。起初,他们尝试融入规则,但逐渐发现规则的“不合理”之处,最终决定反抗它。幸运的是,他们的父亲都能尊重他们的选择。
有人说,“存在即合理”,也有人说,“从来如此,便是对吗”。有人认为,如果无人质疑“从来如此”,社会将陷入停滞。也有人认为,彻底推翻“从来如此”则可能引发混乱。
或许一种更好的选择是,教会更多人在认清规则本质后,既不盲目服从,也不一味破坏,而是以“建设性反抗”为目标,重新构建规则。让他们了解到真正的自由不是无视规则,而是参与规则的书写。
只是在此之前,如何能让他们不在电影中途就被埋葬在岩浆之下,活到电影的结尾,才是更重要的事。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白话三国——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一夜之间爆火的TikTok难民营,背后的阴谋竟是...
AI都能写代码了,大学计算机课程还用学吗?
如何为你的群聊增加一个AI助手?
白话西游(全100回)

0条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