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国——第八十二回 孙权降魏受九锡 先主征吴赏六军

在章武元年秋天的八月,刘备带着大军来到夔关,驻扎在白帝城。前面的军队已经从川口出发。身边的侍臣奏报说:“吴国派来诸葛瑾。”刘备于是下令不让他进城。黄权建议说:“瑾的哥哥在蜀中做宰相,他一定是有事情才来的。陛下为何要拒绝他呢?应该召他进来,听听他有什么话。如果可以合作就合作;如果不行,就借他的口告诉孙权,让他知道我们有理由问罪。”刘备听从了这个建议,召见了诸葛瑾。诸葛瑾跪伏在地。刘备问:“子瑜远道而来,有什么事情?”诸葛瑾说:“我弟弟在陛下身边做事,我不怕斧头和刀剑,特意来奏请关于荆州的事情。之前,关羽在荆州的时候,吴侯多次求亲,关羽都没有同意。后来关羽攻下襄阳,曹操多次给吴侯写信,想要攻打荆州;吴侯原本不想答应,但因为吕蒙和关羽不和,所以擅自出兵,导致了大事的发生,现在吴侯后悔也来不及了。这是吕蒙的罪过,吴侯没有责任。如今吕蒙已经死去,冤仇也结束了。孙夫人一直想回去。现在吴侯让我来,愿意送回夫人,捆回投降的将领,并将荆州如旧交还,永结同盟,共同消灭曹丕,以正篡逆之罪。”

刘备大怒说:“你们东吴害了我的弟弟,今天竟敢用花言巧语来说话!”诸葛瑾说:“我请跟陛下谈谈轻重之事:您是汉朝的皇叔,现在汉帝已经被曹丕夺取,不想着剿灭他,却为了与异姓亲属而屈尊于万乘之下:这是舍大义而取小义。中原是全国的中心,两都都是汉朝创业的地方,陛下不去争取,反而只争荆州:这是弃重而取轻。天下人都知道陛下即位,必兴汉室,恢复山河;如今陛下不问魏国,却想要攻击吴国:我认为这不是明智之举。”刘备怒火中烧:“杀我弟之仇,不能共存于世!想让我停兵,除非死!不看丞相的面子,我就要斩了你!现在放你回去,告诉孙权:洗颈就戮!”诸葛瑾见刘备不听,只好回江南。

这时张昭见孙权说:“诸葛子瑜知道蜀国的军队势头很大,所以假装请求和好,实际上是想背叛吴国入蜀。这次去一定不会回来。”孙权说:“我和子瑜有生死不易的盟约;我不会辜负子瑜,子瑜也不会辜负我。以前子瑜在柴桑时,孔明来吴,我想让子瑜留住他。子瑜说:弟弟已经跟随玄德,没有二心;弟弟不留下,就像瑾不来一样。他的话非常有道理。今天他怎么可能降蜀呢?我和子瑜可以说是心灵相通,绝不是外面的言辞所能动摇的。”正说着,忽然听到诸葛瑾回来了。孙权说:“我该怎么办?”张昭满脸羞惭地退下。诸葛瑾见到孙权,告诉他刘备不肯通和的意思。孙权大惊说:“如果这样,江南就危险了!”阶下有一个人进来,说:“我有一个计策,可以化解这个危机。”一看,正是中大夫赵咨。孙权问:“德度有什么好计策?”赵咨说:“主公可以写一份表文,我愿意作为使者,去见魏帝曹丕,陈述利害关系,让他攻打汉中,这样蜀国的军队就会感到危险了。”孙权说:“这个计策很好。但你去的时候,不要失了东吴的气象。”赵咨说:“如果有一点小失误,我就投江而死,怎么能再见江南的人呢!”

孙权大喜,于是写表称臣,派赵咨为使者。星夜赶到许都,先见太尉贾诩等大小官员。次日早朝,贾诩出班奏道:“东吴遣中大夫赵咨上表。”曹丕笑着说:“这是想要退蜀兵的。”于是就召他进来。赵咨拜伏在丹墀上。曹丕看完表文后,问赵咨:“吴侯是什么样的主?”赵咨说:“聪明、仁爱、智慧、勇猛的主。”曹丕笑着说:“你夸奖得未免太过了吧?”赵咨说:“我并没有过分赞美。吴侯能纳鲁肃于平常人中,是他的聪明;能拔吕蒙于行阵中,是他的明智;获于禁而不害,是他的仁慈;取荆州兵不流一滴血,是他的智慧;控制三江,虎视天下,是他的雄才;屈身于陛下,是他的策略:从这些来看,难道不可以称为聪明、仁爱、智慧、勇猛的主吗?”曹丕又问:“吴主是否懂得学习?”赵咨说:“吴主的船只万艘,带甲百万,任用人才,志存经略;虽然有些闲暇,博览书籍,历观史籍,提炼其大意,并不是书生一般拘泥于文字。”曹丕问:“我想攻打吴国,可以吗?”赵咨说:“大国有征伐之兵,小国有防备之策。”曹丕问:“吴国怕魏国吗?”赵咨说:“带甲百万,江汉就是池塘,何必害怕?”曹丕问:“东吴有多少像大夫那样的人?”赵咨说:“聪明特达的有八九十人;像我这样的,车载斗量,无法胜数。”曹丕叹息说:“派往四方,不辱君命,你可以胜任这个任务。”于是下诏,命太常卿邢贞带着册封,封孙权为吴王,加九锡。赵咨谢恩后出城。

大夫刘晔劝说道:“现在孙权害怕蜀国的军队,所以来请求投降。以我愚见:蜀国和吴国交战,是天要让他们灭亡。如果现在派上将带几万兵渡江袭击他们,蜀国从外面攻击,魏国从里面攻击,吴国的灭亡,不出十天。吴国灭亡后,蜀国就孤立无援了。陛下为何不早做打算呢?”丕说:“孙权已经用礼来降服我,我若是攻打他,这样会打击天下想投降的人的士气;不如接受他的请求。”刘晔又说:“虽然孙权有雄才大略,但他只是残汉的骠骑将军、南昌侯,官职低势力小,还恐惧中原。如果给他加上王位,那距离陛下只是一阶而已。现在陛下信任他的假降,抬高他的地位,这就等于给老虎添了翅膀。”丕说:“不对。我既不帮助吴国,也不帮助蜀国。等着看吴国和蜀国交战,如果灭掉一个国家,只剩下一个国家,那时再来处理他们,有什么难的呢?我已经决定了,你就不要再说了。”于是命太常卿邢贞和赵咨捧着册书,直接去东吴。

这时,孙权召集百官商议对付蜀国军队的策略。突然有人报告魏帝封孙权为王,礼仪上应该远迎,顾雍劝说道:“主公应该自称上将军和九州伯,不应该接受魏帝的封爵。”孙权说:“当日沛公接受项羽的封赏,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情况;为什么要拒绝呢?”于是带着百官出城迎接。邢贞自以为是天子使者,进门时不下车。张昭非常生气,厉声说道:“礼节要尊重,法律要肃穆,而君敢自抬身价,难道是因为江南没有一点武器吗?”邢贞赶忙下车,与孙权见面,然后一起车入城。忽然车后有人放声哭泣说:“我们不能拼死力战,为主公和魏国吞并蜀国,居然让主公接受别人封爵,这不是羞耻吗!”众人一看,原来是徐盛。邢贞听了,叹息道:“江东的将相如此,终究不是长久待在别人之下的人啊!”

接着,孙权接受了封爵,众文武官员拜贺完毕,命人收拾美玉明珠等物,遣人送去谢恩。早有细作报告说蜀主调动本国大军,还有蛮王沙摩柯的番兵数万,还有洞溪的汉将杜路、刘宁两支兵马,水陆并进,声势震天。水路军已经出巫口,陆路军已经到达秭归。此时孙权虽然登上王位,但魏主不肯支援,于是问文武:“蜀国军队势大,我们该怎么办?”众人都默不作声。孙权叹息道:“周郎之后有鲁肃,鲁肃之后有吕蒙,现在吕蒙已经去世,没有人可以与我分忧了!”话还没说完,突然班部中一位年轻将领,奋然出列,伏地奏曰:“我虽然年幼,但颇有兵书的研究。请求几万兵马,去打败蜀国军队。”孙权看他,原来是孙桓。桓字叔武,其父名河,本姓俞氏,孙策喜欢他,给他改姓孙,因此也是吴王宗族。河生四子,桓是长子,弓马熟练,常常跟随吴王征战,屡次立下奇功,官授武卫都尉;当时年二十五岁。孙权说:“你有什么计策能胜过他们?”桓说:“我有两位大将:一个叫李异,一个叫谢旌,都有万夫不当之勇。请求几万大军,去抓住刘备。”孙权说:“你虽英勇,但毕竟年幼;必须得找一个人来帮助,才能行。”虎威将军朱然站出来说:“我愿意和小将军一起去抓刘备。”孙权答应了,于是点了水陆军五万,封孙桓为左都督,朱然为右都督,立即开始出征。侦骑探得蜀国军队已经到达宜都下寨,孙桓带着两万五千军马,驻扎在宜都的界口,前后分作三营,以抵挡蜀国军队。

话说蜀国的将领吴班担任先锋,带着军队出川后,所到之处都让敌人投降,没打仗就顺利到达宜都。他听说孙桓在那边扎营,立刻向先主报告。当时先主已经到达秭归,听到报告后非常生气,说:“这个小子,怎么敢和我对抗!”关兴上前说:“既然孙权让这个小子当将军,就不用陛下派大将,臣愿意去抓他。”先主说:“我正想看看你的气势。”于是就命令关兴前去。关兴拜辞准备出发,张苞出来说:“既然关兴要去讨贼,我愿意一起去。”先主说:“你们两个一起去很好,但要小心,不可冒失。”

两人拜辞先主,和先锋会合,一同进军,排成阵势。孙桓听说蜀兵大部到来,立刻集合队伍。两军对峙,孙桓带着李异和谢旌骑马在门旗下,看到蜀营中冲出两位大将,都是银盔银甲,骑着白马,举着白旗:上面是张苞,手持长矛;下面是关兴,手握大刀。张苞大骂:“孙桓这个小子!你在临死之前,怎么敢抵抗天兵!”孙桓也骂:“你父亲已经做了无头鬼;你来讨死,真是不智!”张苞大怒,举枪直取孙桓。孙桓背后的谢旌马上迎战。两位将领打了三十多合,谢旌败退,张苞趁胜追来。李异见谢旌败了,急忙骑马上来接战。张苞又和他打了二十多合,未分胜负。吴军的裨将谭雄见张苞英勇,李异打不过他,便放了一箭,正中张苞的马。那匹马受了伤,奔回本阵,未到门旗边就扑倒了,把张苞摔在地上。李异急忙向前,举起大斧,想要砍张苞的脑袋。突然一道红光闪过,李异的头就落地了,原来是关兴见张苞的马回来了,正准备支援,忽见张苞的马倒了,李异赶来,关兴大喝一声,把李异劈倒在马下,救了张苞。乘势攻击,孙桓大败。各自鸣金收兵。

第二天,孙桓又带军队来。张苞和关兴齐齐出征。关兴在阵前等着,单独与孙桓交锋。孙桓非常生气,骑马挥刀,与关兴打了三十多合,力不从心,败回阵里。两位年轻将领追杀入营,吴班带着张南和冯习驱兵攻击。张苞奋勇当先,杀入吴军,正好遇到谢旌,被张苞一枪刺死。吴军四散奔逃。蜀国的将领们得胜收兵,只是不见关兴。张苞大惊说:“安国有失,我不独生!”说完,拿起枪上马。寻找了不久,只见关兴左手提刀,右手活捉了一位将领。张苞问:“这是谁?”关兴笑着回答:“我在乱军中,正好遇到仇人,所以活捉了他。”张苞一看,正是昨天放冷箭的谭雄。张苞非常高兴,一起回到本营,斩首沥血,祭奠死去的马。于是写表差人去向先主报捷。

孙桓折损了李异、谢旌、谭雄等许多将士,力量耗尽,孤立无援,便派人回吴求救。蜀将张南和冯习对吴班说:“现在吴军势败,正好乘虚劫寨。”吴班说:“虽然孙桓折损了许多将士,但朱然的水军现在还在江上扎营,没有损折。如果今天去劫寨,万一水军上岸,断了我们的归路,那该怎么办?”张南说:“这个很简单:可以让关、张两位将军各引五千军伏于山谷中;如果朱然来救,左右两军一起夹击,必然取胜。”吴班说:“不如先让小卒假装降兵,告诉朱然劫寨的事;等他看到火起,就一定会来救应,等到他来了再让伏兵攻击,那样就能大获全胜。”冯习等人非常高兴,便依计而行。

朱然听说孙桓损失了兵力和将领,正想去救援,突然有几个小兵从路上跑来,投降到船上。朱然问他们:“你们是谁?”小兵回答:“我们是冯习手下的士兵,因为赏罚不清,所以来投降,想要报个密。”朱然问:“你们要报什么?”小兵说:“今晚冯习打算趁机袭击孙将军的营寨,约定用火把作为信号。”朱然听后,立刻派人去告诉孙桓。可是,报信的人在路上被关兴杀了。朱然一边商量,一边想带兵去救孙桓。部将崔禹说:“小兵的话不能完全相信。如果出现失误,我们的水陆两军都会遭殃。将军应该稳守水寨,我愿意替将军去。”朱然听从了他的建议,让崔禹带一万兵马前去支援。

那天晚上,冯习、张南和吴班分兵三路,直接杀到了孙桓的寨子里,四周都起了火,吴军大乱,纷纷逃跑。

此时,崔禹正在前进,突然看到火光,急忙催促部队加速。刚转过山,山谷里鼓声震天:左边是关兴,右边是张苞,夹攻而来。崔禹大惊,正想逃跑,结果遇上了张苞;两人交手只一合,崔禹就被张苞抓住带回去了。朱然听说情况危急,迅速将船往水里退了五六十里。孙桓带着败兵逃走,问部将:“往哪儿去找坚固的城池和充足的粮草?”部将说:“前面北边的彝陵城可以驻军。”孙桓带着败兵急忙朝彝陵方向跑。刚到城里,吴班等人就追来了,将城围得水泄不通。关兴、张苞等人把崔禹带回了秭归。先主非常高兴,命令斩了崔禹,并给三军大赏。从此,威名震动,江南的将领们无不感到恐惧。

这时,孙桓派人去向吴王求救,吴王大惊,立即召集文武商议:“现在孙桓被困在彝陵,朱然在江中大败,蜀兵势头很强,我们该怎么办?”张昭说:“虽然现在的将领们死了不少,但还有十多人,何必害怕刘备?可以让韩当当正将,周泰做副将,潘璋做先锋,凌统负责后方,甘宁去救援,调动十万兵力来抵挡他们。”吴王同意了这个建议,立刻命令各将迅速出发。这时甘宁已经得了痢疾,带病从征。

先主从巫峡建平起,直接向彝陵进发,走了七十多里,连结了四十多个寨子;看到关兴和张苞屡次立下大功,感叹道:“以前跟随我的将领们,个个都老迈无用;如今有两个侄子如此英雄,我还怕孙权吗!”正说着,突然听到韩当和周泰带兵来了。先主正想派将领去迎敌,近臣提醒说:“老将黄忠带着五六个人投奔东吴去了。”先主笑着说:“黄汉升不是反叛的人;因为我失言说老者无用,他一定不甘心,所以奋力去抵挡。”于是召来关兴和张苞说:“黄汉升这次去可能会有危险。你们不要推辞劳苦,可以去相助。如果有一点功劳,就可以让你们回来,不要让他有失。”两个年轻的将领拜辞先主,带着自己的部队去帮助黄忠。正是:

老臣素矢忠君志,年少能成报国功。

不知道黄忠这次会怎样,且看下文分解。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白话三国——第八十一回 急兄仇张飞遇害 雪弟恨先主兴兵

白话三国——第八十回 曹丕废帝篡炎刘 汉王正位续大统

白话三国——第七十九回 兄逼弟曹植赋诗 侄陷叔刘封伏法

白话三国——第七十八回 治风疾神医身死 传遗命奸雄数终

白话三国——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

0条留言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