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三国——第一百二十回 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

吴国的主孙休听说司马炎已经篡夺了魏国的皇位,知道他一定会来攻打吴国,因此非常担心,生病卧床不起。他于是召来了丞相濮阳兴,让太子孙皓来拜见。孙休指着濮阳兴和孙皓就去世了。濮阳兴出来后,与大臣们商量,想要立太子孙皓为君。左典军万彧说:“孙皓年纪小,不能独自治理国家,不如立乌程侯孙皓。”左将军张布也说:“孙皓聪明能干,适合做皇帝。”丞相濮阳兴无法决定,于是去向朱太后请示。太后说:“我只是个寡妇,怎么能知道国家的事情?你们可以自己斟酌决定。”于是濮阳兴就迎孙皓为君。

孙皓字元宗,是大帝孙权的儿子孙和的孩子。那年七月,他即位,改元为元兴元年,封太子孙皓为豫章王,追谥他的父亲孙和为文皇帝,尊母亲何氏为太后,并加丁奉为右大司马。次年改为甘露元年。孙皓性情凶暴,沉迷于酒色,宠幸中常侍岑昏。濮阳兴和张布劝诫他,孙皓非常生气,杀了两人,连同他们的三族一起灭掉。因此,朝廷的大臣们都闭口不言,不敢再劝谏。之后又改元为宝鼎元年,陆凯和万彧被任命为左右丞相。那时孙皓居住在武昌,扬州的百姓逆流而上供给他,苦不堪言;而且他奢侈无度,国家和个人都很贫困。陆凯上书劝谏说:

“现在没有灾难,百姓却快活不下去,没有作为,国库也空空如也,我很痛心。昔日汉朝已经衰落,三家分立;如今曹、刘失道,都是晋国的事情:这是眼前的明显教训。我只是希望陛下能心疼国家。武昌的土地贫瘠,不适合做王者之都。而且有童谣说:宁可喝建业的水,不吃武昌的鱼;宁可回到建业去死,不愿留在武昌!这足以说明民心和天意。现在国家没有一年的储备,已经显露出渐渐枯竭的迹象;官吏的苛刻骚扰,没人来关心。大帝时期,后宫的女子不满百;景帝以来,竟有千数:这是极大耗费的原因。此外,左右的人都不是其人,互相勾结,害忠臣、隐士,这都是损害政治、病民的情况。希望陛下能减少百般劳役,停止苛扰,减少宫女,清选百官,这样天会欢愉,百姓会归附,国家便安定。”

上奏后,孙皓非常不悦。又大兴土木,修建昭明宫,命文武各官入山采木;又召术士尚广,询问天下之事。尚广回答说:“陛下得到了吉兆:庚子年,青盖将入洛阳。”孙皓非常高兴,对中书丞华覈说:“先帝采纳了你的建议,分头命将军,沿江一带驻扎数百营,命老将丁奉统领。我想兼并汉土,为蜀主复仇,应该先拿下哪个地方?”华覈劝说:“现在成都不守,国家岌岌可危,司马炎一定有吞吴之心。陛下应该修德安抚吴民,这才是上策。如果强行动兵,就像用麻布救火,必然会自焚。请陛下考虑。”孙皓大怒说:“我想趁此机会恢复旧业,你说这些不利的话!若不看你旧臣的面子,必将斩首!”大吼着让武士把华覈推出殿门。华覈出朝叹息说:“可惜这美丽的江山,不久就会落入他人之手了!”于是隐居不再出朝。于是孙皓命镇东将军陆抗部队驻扎在江口,图谋襄阳。

早有消息传入洛阳,近臣向晋主司马炎奏知。晋主听说陆抗进攻襄阳,和众官商议。贾充出班奏曰:“我听说吴国的孙皓,不修德政,专行无道。陛下可以命都督羊祜率兵抵挡他,等吴国内部有变,再乘机攻取,东吴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司马炎非常高兴,立即降诏派使者到襄阳,通知羊祜。羊祜接受命令,整顿军马,准备迎敌。从此羊祜镇守襄阳,深得军民之心。吴国有人愿意投降并离去,皆听之。减少了戍守的士兵,用于开垦八百多顷的田地。刚到时,军中没有百日的粮;到最后一年,军中已积累十年的粮食。羊祜在军中,常穿着轻衣,系上宽带,不披铠甲,帐前侍卫不过十人。一天,部将进帐禀告羊祜说:“哨马来报:吴兵都松懈了。可以趁他们没有准备而袭击,必定能获得大胜。”羊祜笑着说:“你们小看陆抗了吗?此人足智多谋,之前吴主命他攻打西陵,斩了步阐及其将士数十人,我救之无及。此人是将领,我们只能自守;等内有变故,再图取之。如果不审时度势而轻举妄动,那就是失败的道路。”众将都赞同他的意见,只自守疆界而已。

一天,羊祜带着将军们去打猎,正好陆抗也在打猎。羊祜下令:“我们军队不许越界。”众将领听令,停在晋国的地界打猎,不侵犯吴国的境界。陆抗看到这一幕,感叹道:“羊将军有纪律,不能轻易侵犯。”晚上大家各自回去。羊祜回到军营,询问猎获的禽兽,发现被吴国人先射伤的猎物都送了回去。吴国人都很高兴,去向陆抗报告。陆抗召来报告的人,问:“你的主帅能喝酒吗?”来人回答:“只要有好酒,就能喝。”陆抗笑着说:“我有一斗酒,藏了很久。现在给你带去,拜托你送给都督:这酒是我陆某亲自酿的,特意奉上一勺,以表感谢昨天出猎的情谊。”来人领命,带着酒走了。身边的人问陆抗:“将军给他们酒,是有什么用意?”陆抗说:“他们对我施以恩德,我怎么能不回报呢?”众人都感到惊讶。

这时,来人回去见羊祜,把陆抗的询问和奉酒的事情一一告诉了他。羊祜笑着说:“他也知道我能喝酒啊!”于是命人打开酒壶准备饮用。部将陈元说:“其中恐怕有奸诈,都督还是慢慢喝吧。”羊祜笑着说:“陆抗不是恶人,不必怀疑。”于是便将酒倒入杯中饮用。从此以后,两军之间常常互相往来。一日,陆抗派人去探望羊祜。羊祜问:“陆将军最近好吗?”来人回答:“主帅卧病几日未出。”羊祜说:“我想他的病和我一样。我已经配好药在这里,可以送去让他服用。”来人带着药回去见陆抗。众将说:“羊祜是我们的敌人,这药肯定不是好药。”陆抗说:“怎么会有毒人羊叔子呢!你们不要怀疑。”于是便服用了。第二天,病就好了,众将都来拜贺。陆抗说:“他们专以德,我专以暴,这样他们就会不战而服我。现在应该各自保卫疆界,不要追求小利。”众将都领命。

忽然,报告说吴主派使者来了,陆抗接见问道。使者说:“天子传话给将军:要急速进兵,不能让晋人先进入。”陆抗说:“你先回去,我会有奏章上报。”使者辞去,陆抗马上草拟奏章,派人送到建业。近臣呈上,孙皓拆开查看奏章,奏章中详细说明晋国不宜进攻的情况,并劝吴主修德慎罚,以安内为念,不应以武力为事。吴主看完后大怒,说:“我听说陆抗在边境和敌人有往来,现在果然如此!”于是便派人取消他的兵权,降为司马,让左将军孙冀接替他的军队。群臣都不敢劝阻。吴主孙皓自改元建衡,直到凤凰元年,恣意妄为,穷兵屯戍,上下无不哀怨。丞相万彧、将军留平、大司农楼玄三人见孙皓无道,直言苦谏,结果都被杀了。前后十多年,杀了四十多个忠臣。孙皓出入时常带着五万铁骑,群臣都感到恐惧,没人敢说什么。

这时,羊祜听说陆抗被罢兵,孙皓失德,看吴国有可乘之机,于是写表派人去洛阳请求讨伐吴国。表中大致说:

虽然运气是天所赐,但功业必须依靠人来成就。现在江淮的险要不如剑阁;孙皓的暴虐超过刘禅;吴国的困境更胜于巴蜀,而大晋的兵力,远胜于往日:不在此时平定四海,而让兵力相互守卫,使天下困于征戍,经历盛衰,是无法长久的。

司马炎看到奏表,非常高兴,立刻命人兴兵。贾充、荀顗、冯紞三人极力劝阻,因此没有行动。羊祜听到皇上不同意他的请愿,叹息道:“天下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今天不趁机出兵,岂不是很可惜吗!”到咸宁四年,羊祜入朝,奏辞回乡养病。司马炎问:“卿有没有安邦的策略,以教我这个孤王?”羊祜说:“孙皓的暴虐已经到了极点,现在可以不战而克。如果孙皓不幸去世,再立贤君,吴国就不是陛下能得到的。”司马炎恍然大悟:“你现在就提兵去讨伐,如何?”羊祜说:“我年纪大了,身体多病,无法承担这个重任。陛下可以另选智勇之士。”于是辞别司马炎回乡。

这一年十一月,羊祜病得很重,司马炎亲自到他家里去问候。炎走到床前,羊祜流下了泪水说:“我这辈子再怎么死也报答不了您!”炎也哭了,说:“我很痛心不能用你的计划去攻打吴国。今天谁能继承你的志向?”羊祜含着泪说:“我快要死了,不敢不说我的真心话:右将军杜预可以任用;攻打吴国,必须要用他。”炎说:“推荐贤良之人,是件好事;你怎么能在朝廷上推荐人呢,难道要自焚奏表,让人不知道吗?”羊祜说:“我不想在朝廷上拜官,也不想私下里谢恩。”说完就去世了。炎大哭着回到宫里,命令赠封羊祜为太傅和巨平侯。南方的百姓听到羊祜去世,纷纷停市哭泣。江南守边的将士们也都在哭泣。襄阳的人们怀念羊祜在世时,常常到岘山游玩,于是建了庙宇立了碑,四季都有人祭拜。来往的人看到碑文,个个都流泪,因此被称为“堕泪碑”。后人有诗感慨道:

晓日登临感晋臣,古碑零落岘山春。松间残露频频滴,疑是当年堕泪人。

晋主根据羊祜的话,任命杜预为镇南大将军,负责荆州的事务。杜预为人老练、精明,爱学习,最喜欢读左丘明的《春秋传》,坐着和躺着都带着,每次出门都让人把《左传》拿在马前,大家都称他为“《左传》癖”。后来他奉命在襄阳安抚百姓、训练士兵,准备攻打吴国。

此时,吴国的丁奉和陆抗都去世了,吴主孙皓每次宴请群臣,都让大家喝得酩酊大醉;还安排了十个黄门郎作为纠弹官。宴会结束后,大家都要上奏,犯错的人有的被剥了脸皮,有的被挖了眼睛,因此国人都十分害怕。晋国的益州刺史王濬上书请求攻打吴国。他的上书说:

孙皓荒淫无道,应该迅速征讨。如果有一天孙皓去世,另立贤明的君主,那将是强敌;我造船已经七年,天天都在腐烂;我已经七十岁,随时可能去世:这三者一旦失去,就难以图谋了。希望陛下不要错过这个机会。

晋主看完上书后,与群臣商议说:“王公的论点,与羊都督的意见不谋而合。我已经下定决心。”侍中王浑上奏说:“我听说孙皓想要北上,军队已经整备,声势正盛,难以争锋。再等一年,等他们疲惫了,再出击,才有成功的机会。”晋主听从了他的建议,便下诏停止出兵,退入后宫,与秘书丞张华下棋消遣。近臣上奏说边境有表到。晋主打开一看,原来是杜预的表。表中大意是:

以前,羊祜没有在朝中广泛谋划,而是私下与陛下商量,这样朝臣们都各有不同的看法。凡事都要以利害来衡量,这样的举动,八九成可以得到好处,而坏处只在于没有功劳。自秋天以来,讨贼的形势已经显露;如果现在中止,孙皓恐怕会恐慌,迁都到武昌,完成江南的城池,迁走居民,城池无法攻克,田野无处可掠,那么明年的计划也就无计可施了。

晋主刚看完表,张华突然站起,推开棋盘,收起手奏道:“陛下圣明强大,国富民强;吴主淫虐,民忧国困。现在如果讨伐,完全可以不费力气就能平定。希望不要再怀疑。”晋主说:“你说得很清楚,利害分明,我又何必再怀疑?”于是他出宫升殿,命令镇南大将军杜预为大都督,率领十万大军出江陵;镇东大将军琅琊王司马伷出涂中;安东大将军王浑出横江;建威将军王戎出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出夏口:每人各率五万兵马,都听杜预调遣。又派龙骧将军王濬、广武将军唐彬,水陆军队超过二十万,战船数万艘。又命冠军将军杨济驻守襄阳,指挥各路军队。

早就有消息送到东吴。吴国的主公孙皓非常慌张,赶紧召集丞相张悌、司徒何植和司空膝循,商量怎么退兵。张悌提议:“可以让车骑将军伍延担任都督,进兵江陵,迎击敌人杜预;再让骠骑将军孙歆率兵去抵挡夏口等地的军队。我敢担当军师,带领左将军沈莹和右将军诸葛靓,带领十万大军,从牛渚出发,接应各路军队。”孙皓同意了,就让张悌带兵出发了。孙皓回到后宫,心里不安,显得很忧虑。幸好有个常侍岑昏问他怎么了。孙皓说:“晋国的大军来了,各路军队都已经出兵迎战;可是王濬带着几万兵力,战船齐全,顺着水流而下,攻击非常猛烈,我因此很担心。”岑昏说:“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让王濬的船都变成粉末。”孙皓很高兴,马上问他的办法。岑昏说:“江南有很多铁,可以制造一百多条连环索,长几百丈,每个环重二三十斤,放在沿江的重要地方拦截。再造几万个铁锥,长一丈多,放在水里。如果晋国的船顺风而来,碰到铁锥就会破,怎么能过江呢?”孙皓十分高兴,命令工匠们在江边连夜制作铁索和铁锥,做好准备。

这时,晋国的都督杜预从江陵出兵,命令他的部将周旨:带领八百名水手,乘小船暗渡长江,夜袭乐乡,在山林中竖立许多旗帜,白天放炮擂鼓,晚上各处点火。周旨接受命令,带着众人渡江,埋伏在巴山。第二天,杜预率领大军陆海并进。前哨传来消息:吴国的孙皓派伍延走陆路,陆景走水路,孙歆为先锋,三路来迎接。”杜预带领军队前进,孙歆的船早到了。两军刚开始交战,杜预便退了。孙歆带兵上岸,急忙追击,没走多远,就听到一声炮响,四面晋国的兵马大举而来。吴军急忙撤退,杜预乘机攻击,吴军死伤无数。孙歆跑到城边,周旨带着八百兵混在一起,在城上点火。孙歆大惊说:“北方来的军队居然飞渡过江?”急着想退却时,被周旨大喝一声,斩于马下。陆景在船上,看见南岸上火光四起,巴山上风中飘扬着一面大旗,上面写着:“晋镇南大将军杜预”。陆景大惊,想上岸逃命,却被晋国的将领张尚的马斩了。伍延见到各军都败了,便弃城而逃,却被埋伏的士兵抓住,绑了去见杜预。杜预说:“留着没有用!”命令武士将其斩杀。于是攻下了江陵。

于是沅、湘一带,直至广州的各个郡,守令们都望风而降。杜预派人持节安抚,秋毫无犯。接着进军攻打武昌,武昌也投降了,杜预的军威大振,便召开各位将领,共同商议攻取建业的计划。胡奋说:“百年之寇,未可尽服。现在春水上涨,难以久留。可以等到来春,再做大举。”杜预说:“昔日乐毅在济西一战就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如今兵威大振,如同破竹之势,几下就能解决,没有什么难以应对的。”于是急令各将会合,一起进军攻取建业。

此时,龙骧将军王濬率领水兵顺流而下。前哨报告:“吴国人造了铁索,沿江拦截;又在水中放置铁锥准备。”王濬大笑,于是造了几十只大筏,上面绑上草人,披甲持杖,立在周围,顺水放下。吴兵一看,以为是活人,结果先逃了。暗中的铁锥撞到筏子上,全都提走了。又在筏上点燃了大火把,长十余丈,粗十余围,灌上麻油,只要遇到铁索,就燃烧火把烧掉,没多久就都断了。两路从大江而来,所到之处无不获胜。

东吴的丞相张悌,派左将军沈莹和右将军诸葛靓去迎接晋军。沈莹对诸葛靓说:“上游的军队没有做好防备,我认为晋军一定会来到这里,应该全力以赴来抵抗。如果我们能赢,江南就会安稳。如果现在渡江作战,不幸失败,那就完了。”诸葛靓说:“你说得对。”话还没说完,就有人报告说晋军顺流而下,势不可挡。两人吓了一跳,急忙去找张悌商量。诸葛靓对张悌说:“东吴危险了,为什么不逃跑?”张悌流着泪说:“吴国要灭亡,贤者和愚者都知道;如果现在君臣都投降,没有一个人死于国难,那岂不是太羞耻了!”诸葛靓也流着泪离开了。张悌和沈莹带兵迎敌,晋军一起包围了他们。周旨首先冲进吴营。张悌拼命战斗,死在了混乱的军队中。沈莹被周旨杀了。吴军四散败逃。后人有诗赞美张悌说:

杜预巴山见大旗,江东张悌死忠时。已拚王气南中尽,不忍偷生负所知。

接着,晋军占领了牛渚,深入吴国。王濬派人急速报告胜利的消息,晋主炎听说后非常高兴。贾充建议说:“我们的军队在外久战,不适应水土,必然会生病。应该召军回去,再图后事。”张华说:“现在大军已经进入他们的巢穴,吴人心里害怕,不出一个月,孙皓一定会被抓。如果轻易召回,之前的进攻全都废了,真是太可惜了。”晋主还没来得及回答,贾充就对张华大声喝斥:“你不懂天时地利,想要妄图功劳,反而让士兵受苦,即使杀了你也不足以报答天下!”炎说:“这就是我的意思,华不过是和我意见一致,何必争辩!”这时忽然传来杜预的急报。晋主看了奏报,也说应该急速进军。于是晋主没有再犹豫,下令继续进攻。

王濬等人接到晋主的命令,水陆并进,风雷鼓动,吴人看到旗帜纷纷投降。吴主孙皓听说后,惊慌失措。大臣们说:“北军日益逼近,江南的军民不战而降,该怎么办?”孙皓问:“为什么不战?”大家回答说:“今天的灾祸,都是因为岑昏的罪,请陛下惩罚他。我们出城拼死一战。”孙皓说:“一个中贵,怎么能误国?”大家大声叫道:“陛下难道没有看到蜀国的黄皓吗!”于是大家不等吴主的命令,一起冲进宫中,碎尸岑昏,生吃他的肉。陶濬说:“我负责的战船都是小船,想要二万兵乘大船去战斗,足以破敌。”孙皓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拨出御林军队和陶濬上游迎敌。前将军张象,率水兵下江迎敌。两军正在行进时,不料西北风大起,吴军的旗帜都立不起来,纷纷倒竖在船中;士兵不肯下船,四散奔逃,只有张象带着数十名士兵准备迎敌。

这时,晋将王濬扬帆而行,经过三山,船员说:“风浪太大,船不能行;等风势稍微减弱再走。”王濬大怒,拔剑喝斥:“我现在想攻打石头城,怎么能停下!”于是擂鼓大进。吴将张象引着部队请求投降。王濬说:“如果是真投降,便为前部立功。”张象返回自己的船,直至石头城下,叫开城门,接入晋军。孙皓听说晋军已经入城,想自杀。中书令胡冲、光禄勋薛莹建议说:“陛下何不效仿安乐公刘禅?”孙皓听从了,也让人把自己绑起来,带着文武百官,前往王濬的军前投降。王濬解开了他的束缚,焚烧了棺材,以王的礼遇待他。唐人有诗感叹道:

西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旗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于是东吴的四个州,四十三个郡,三百一十三个县,户口五十二万三千,官吏三万二千,士兵二十三万,男女老幼共二百三十万,米谷二百八十万斛,船只五千多艘,后勤官员五千多人,全部归于大晋。大事已定,发布公告安抚百姓,关闭府库和仓库。

第二天,陶濬的军队不打自散。琅琊王司马伷和王戎的军队都来了,看到王濬取得了大功,心里非常高兴。第二天,杜预也来了,大大犒赏三军,开启仓库救济吴民。于是吴民得以安稳。只有建平的太守吾彦拒绝投降;听说吴国灭亡后,才投降。王濬上表报告捷。朝廷得知吴国已平,君臣都祝贺,祝寿。晋主举杯流泪说道:“这是羊太傅的功劳,真可惜他没有亲眼见到!”骠骑将军孙秀退朝,向南哭泣说道:“以前讨伐叛逆的时候,我还是壮年,凭借一个校尉就建立了基业;如今孙皓抛弃江南!苍天啊,这到底是谁的责任啊!”

于是王濬班师,把吴主孙皓带到洛阳见晋帝。孙皓上殿跪拜见晋帝。帝赐他坐下,说:“我设这个座位等你很久了。”孙皓回答:“我在南方,也为陛下设这个座位。”帝大笑。贾充问孙皓:“听说你在南方,常常挖人眼睛,剥人面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孙皓回答:“对那些弑君和奸贼不忠的人才施用这种刑罚。”贾充默然,感到非常羞愧。帝封孙皓为归命侯,子孙封为中郎,随降的宰辅都被封为列侯。丞相张悌阵亡后,封其子孙。封王濬为辅国大将军。其余各加封赏。

从此三国归于晋帝司马炎,成为统一的基础。这就是所谓的“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后来后汉皇帝刘禅在晋泰始七年亡,魏主曹奂在太安元年亡,吴主孙皓在太康四年亡,都善终。后人写了一篇古风来叙述这些事情: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貌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

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

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

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如果觉得内容不错,欢迎你点一下「在看」,或是将文章分享给其他有需要的人^^


相关好文推荐:

白话三国——第一百一十九回 假投降巧计成虚话 再受禅依样画

白话三国——第一百一十八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白话三国——第一百一十七回 邓士载偷度阴平 诸葛瞻战死绵竹

白话三国——第一百一十六回 钟会分兵汉中道 武侯显圣定军山

白话三国——第一百一十五回 诏班师后主信谗 托屯田姜维避祸

0条留言

留言